綠茶,為什麼變得不好喝了?

綠茶,為什麼變得不好喝了?

綠茶,為什麼變得不好喝了?

冬飲紅茶,夏飲綠”。是常聽人們提及的。

立夏之後,對綠茶的需求量往往呈增長趨勢。

六大茶類中,綠茶出現時間最早。

古人的詩文裡,所誇讚的茶往往也只是指她。

有人開始疑惑,遍地開花的綠茶明明最不出彩。怎麼還曾得到那麼多讚許呢?這樣的困惑從何而來?

綠茶為什麼變得讓人印象不再深刻?綠茶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

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綠茶隱患大解析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一、採摘細嫩化

1.名優茶的後遺症

在名優茶的評選中,茶青採摘的細嫩程度是一個重要的審評指數。

先以龍井茶為例。

特級龍井,要求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

一級龍井,要求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展開。

特級龍井茶,芽長於葉,長度在3釐米以下。

一級龍井茶,芽稍長於葉,長度不超過3.5釐米。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再以白茶為例。

在名優茶評比中,獲獎的白茶大部分都是白毫銀針,少部分是特級白牡丹。

而在名優茶的書籍中,根本不收錄壽眉或貢眉。

只是因為他們的採摘級別不夠,所以便被等而下之處理。

2.禮品茶的後遺症

大眾在不太懂茶的情況下,對於獲獎茶、名優茶存在著天然的好感。

名優茶,由於自身採摘級別的關係,成本相對較高。

得獎後,身價自然又會提升。

所以市場上的名優茶,價格普遍偏高。

名優茶,自己品飲少。

名優茶,過節送禮多。

久而久之,彷彿只有細嫩綠茶,送禮才拿得出手。

久而久之,似乎只有細嫩綠茶,品飲才夠有面子。

如今市場上,綠茶越採越細,有時滿足的是一種飲茶的虛榮心。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3.農殘茶的後遺症

前一個階段,中國茶葉農殘問題較為突出。

以至於,人心惶惶,談茶色變。

有一些投機商人,便趁機拋出一個概念:

綠茶,一定要喝頭採,要喝芽茶。

理由是,剛採茶時天氣較冷不用打藥,所以茶比較乾淨衛生。

其實這就是茶商利用大眾對食品安全關注的心理,從而推銷高檔綠茶的方式。

現如今,茶樹使用的各種試劑都有嚴格的控制。

尤其是採茶期間,更是嚴禁使用。

不光是頭採,通常來說明前乃至雨前綠茶,品質都很優異。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4.一點建議

挑選綠茶,一芽二葉的標準就完全可以了。

純芽頭綠茶,性價比真的太低。

二、茶樹單一化

現如今,到全國茶區走走,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雖然是不同的省份,但茶樹品種卻是大同小異。

龍井43號、烏牛早、福鼎大白……

這就像在水果店,蘋果翻來覆去都只有富士和國光,實在無趣的很。

茶樹品種單一,使得全國綠茶口味趨同。

綠茶口味同質化,導致愛茶人對綠茶漸漸失去興趣。

茶樹品種單一,原因大致如下。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1.良種增產

所謂茶樹“良種”,可以比普通的地方土茶增產20~30%。

例如浙江省杭州茶葉試驗場,曾經做過對比試驗。

福鼎大白茶,比當地的鳩坑種增產56.7%。

龍井43號,比龍井群體種增產30%左右。

2.良種漂亮

所謂茶樹“良種”,具有相對穩定的優良品質特性。

例如龍井43號,發芽早、發芽齊,製成的龍井茶外形挺秀,勻齊,香高持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

這樣顏值高的茶,確實更被大眾接受,也更賣價。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3.一點建議

買茶前,不妨多追問一句茶樹品種的問題。

若商家答不出,可見其業務水平並不專業。

若商家答得出,則可作為選茶的重要參考。

三、品種名優化

1.名茶遍地

中國茶之中,以綠茶種類最為豐富。

但現如今的市場上,卻又以綠茶的品類最為單調。

幾乎所有推廣,都集中在了幾個名優綠茶之上。

90%以上的綠茶種類,根本沒機會贏得任何的話語權與重視。

例如龍井茶,本是杭州西湖的特產。

但現如今,光是浙江省內就有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與越州龍井之分。

全國各地的龍井,更是不勝枚舉。

我走過不少茶區,都是放棄了自己的特色而改制龍井。

邯鄲學步,難有善終。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2.一點建議

愛茶人,不應以喝到名茶為美。

愛茶人,還應以喝到好茶為榮。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歷史文獻碩士 茶文化講師 研究方向為茶文獻、中國茶文化

多聊茶(ID:duoliaocha)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绿茶,为什么变得不好喝了?

- 吃喝玩樂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 北京文藝廣播FM87.6

商務合作電話:18801318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