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前言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在謝里姆一世以前都自稱為素丹,但是在謝里姆一世逐漸完成了對於亞非歐臨近主要城市的征服之後,奧斯曼帝國在自稱上也出現了變化,即奧斯曼帝國在自稱為素丹的同時也兼任阿拉伯帝國時期的最高領袖哈里發。

這種稱號的變化不僅體現了奧斯曼帝國君主權力的擴張和鞏固,也體現了奧斯曼帝國在當時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重要影響和崇高地位。

公元1517年,謝里姆一世在向埃及地區征伐的同時,將阿拔斯王朝的最後一代哈里發俘虜,並且自稱為新一任哈里發。謝里姆一世強迫穆塔瓦基勒將哈里發在伊斯蘭神權社會中的所有特權全部授予給自己,從此謝里姆一世在擔任奧斯曼帝國的素丹同時,也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最高宗教領袖。

此後的奧斯曼帝國也開始向中世紀的歐洲那樣進入了政教合一的發展階段。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冷酷者"謝里姆一世

謝里姆一世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的對外擴張規模是前所未有,帝國在謝里姆一世統治的僅僅8年中,居然能夠將帝國的原有勢力範圍擴充了一倍之多,並且已經建立起了對於埃及和伊朗地區的統治。

這種擴張成果從明面上看來的確是可喜可賀的,但是謝里姆一世去世之後帝國在中亞地區和北非地區的統治並不是很樂觀。尤其是奧斯曼帝國和北非埃及地區之間的聯繫非常鬆散,帝國對於該地區的統治基礎並不穩固。

據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財政統計可以發現,埃及地區雖然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範圍,但是在賦稅徵收方面卻在帝國總體財政收入中的比例很小很小。

我們要知道埃及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和河流優勢,非常適合農業發展,農業經濟基礎也非常穩固,由此可見帝國對於埃及地區的統治的確不夠穩固。謝里姆一世去世之後,26歲的蘇里曼一世即位,他在位期間的主要功績就是鞏固了帝國對於伊朗和埃及地區的統治。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攻佔埃及

蘇里曼一世年輕時便表現出政治天賦,即位後即開始對貝爾格萊德和羅德島發動征服戰爭

蘇里曼一世即位之時雖然只有26歲,但是其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展現出了極大的天賦,早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就已經發現前任素丹謝里姆一世統治時期奧斯曼帝國所存在的統治危機。

雖然從當時帝國的各方面表現來看,不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文化都在當時歐亞大陸所林立的政權中能夠佔得一席之位。但是蘇里曼即位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帝國在東南歐地區和埃及地區的統治有著潛在的威脅。

蘇里曼一世認為奧斯曼帝國要想能夠在東南歐地區的統治站穩腳跟,就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將奧斯曼軍隊的勢力拓展到歐洲腹地,至少是中歐地區。奧斯曼帝國能夠進入中歐地區的重要通道就是匈牙利國家重要城市貝爾格萊德,匈牙利與奧斯曼之間的關係非常不好,這也是有著深刻歷史根源的。早在奧斯曼素丹穆拉德一世征服東南歐時期,匈牙利國王就一直作為反土盟軍統帥進行反抗。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進軍貝爾格萊德

此時奧斯曼帝國捲土重來,各方面的發展都已經和當初的奧斯曼國家發生了質的飛躍。蘇萊曼一世此次對於匈牙利的用兵勢在必得,公元1521年,匈牙利王國內部正在處於激烈的爭權鬥爭,社會危機非常嚴重,蘇里曼一世趁此機會直接率領10萬奧斯曼大軍出征匈牙利。並且在當年就攻陷了重鎮貝爾格萊德,為帝國在東南歐地區的統治提供了保障。

此後蘇萊曼一世還發現了位於愛琴海東部的羅德島對於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地區統治的重要軍事戰略意義,並且對帝國是否能夠加強對埃及的統治也起著重要作用。

羅德島作為由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通往埃及開羅的重要通道,自然軍事戰略意義非凡,公元1522年,蘇里曼一世率領10萬大軍水陸並進開赴羅德島。經過將近1年的時間才使得島上駐軍有條件投降,此後帝國在東南歐和北非地區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圍攻維也納

蘇里曼一世統治時期頻繁發動戰爭,使奧斯曼帝國陷入歐洲各國戰爭的泥沼

公元16世紀的歐洲正處於激烈的戰爭當中,尤其是在當時的主要國家之間,像英國、法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的戰爭更是非常激烈。

公元1526年,蘇里曼一世接受了法國君主的軍事求援,率領土耳其軍隊再次向匈牙利王國發動了軍事行動。匈牙利王國本來就已經深陷於歐洲戰爭的泥潭當中不能自拔,此時又遭到奧斯曼帝國的入侵,自然慘敗。

此次蘇里曼一世的進軍直接攻陷了當時匈牙利王國的都城布達城,並且洗劫一空,將其燒燬。公元1529年的匈牙利王國內部爆發了激烈的爭奪王位的戰爭,當時的蘇里曼一世認為奧斯曼帝國可以趁此機會插手匈牙利王國內政。

蘇里曼一世選擇了當時匈牙利王國爭奪王位的扎波利亞一方,並且派出軍隊再次攻入匈牙利,第二次佔領了布達城。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布達城遺址

此次進軍匈牙利的蘇里曼一世還有著更大的野心,他妄想趁此機會能夠順手將當時繁華城市奧地利維也納攻陷,並且掠奪大量財富,由於當時奧斯曼帝國戰線過長,並且兵力有限,最終蘇里曼一世選擇了退兵。

這次維也納沒能佔領成功,成為了蘇里曼一世日後的心結,公元1532年,就在上次征戰的第3年。蘇里曼再次率領土耳其大軍進攻維也納。

上次蘇里曼進攻維也納的鎩羽而歸是因為準備不足,此次的進攻蘇里曼則做足了軍事準備和軍事動員。但是令他們有想到的是,奧斯曼軍隊在匈牙利的一個小鎮遭遇了頑強的抵抗,足足持續了8個月,奧斯曼方面損失慘重。

這次蘇里曼的出征連維也納都沒有碰到,為了洩憤,他再次攻佔了布達城,並且幾乎征服整個匈牙利王國。此後匈牙利人民頻繁發動反對奧斯曼統治的戰爭,公元1566年,蘇里曼在前線病死。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蘇里曼一世

蘇里曼一世對於伊朗地區統治的鞏固以及海軍建設

公元1522年,蘇里曼一世率領奧斯曼10萬大軍成功佔領羅德島之後,帝國在東南歐地區和北非地區的統治已經得到了徹底鞏固。

奧斯曼軍隊勢力已經深入到了中歐地區,為東南歐的統治提供了廣闊的緩衝空間,羅德島的佔領使得奧斯曼帝國直接能夠從首都伊斯坦布爾派出實力強大的中央軍隊開赴埃及,大大加強了帝國對於北非地區的控制。

在完成了對於帝國西部地區統治的鞏固之後,蘇里曼一世開始向帝國統治勢力薄弱的伊朗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此前的奧斯曼帝國雖然勢力已經進入到了伊朗地區,但是也只是小範圍地區,帝國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統治也經常遭遇到伊朗人的威脅。

公元1534年,蘇里曼一世開始了頻繁地征伐伊朗戰爭,直到公元1554年,帝國成功佔領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大部分地區。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登陸戰

不僅如此,蘇里曼一世還充分發揮了奧斯曼海軍的作戰優勢,攻佔了位於非洲地區的的黎波里和阿爾及利亞,這對於奧斯曼帝國對於三大洲勢力範圍的統治起到了重要的鞏固作用。

這裡需要談一下蘇里曼時期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建設,海軍在蘇里曼時期的對外擴張一直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本人已非常重視海上作戰和海軍建設。

蘇里曼還是第一個能夠運用外國人進行奧斯曼帝國海軍訓練和建設的君主,他將有著豐富海軍建設和作戰經驗的希臘人伯爾伯羅薩任命為奧斯曼海軍的首席官員。

奧斯曼海軍在科學有效的日程訓練和新的建制下展現出了快速的進步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公元1538年奧斯曼海軍大敗當時的海上強軍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軍。同時,蘇里曼還讓海軍吸收了大量的海盜作為作戰成員,雖然這些海盜本性惡劣,並且難以控制,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奧斯曼海軍的實力。

奧斯曼的轉折點|“蘇里曼一世”奠定了擴張性帝國的統治權威!

奧斯曼海軍

評價

奧斯曼帝國在謝里姆一世時期成長為了一個大帝國,但是這種短暫時間的軍事征服也表明了謝里姆一世時期奧斯曼帝國對於歐洲、北非以及西亞伊朗地區的統治存在著很大的鬆散性,甚至經常遭遇當地人民和其它政權軍事力量的威脅,因此謝里姆一世時期的奧斯曼帝國並不穩定。

蘇里曼一世在位時期的主要任務和成就就是將這樣一個在邊疆地區統治力量薄弱奧斯曼帝國進行全方面的穩定。蘇里曼一世雖然酷愛對外戰爭,但他也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慾和虛榮心去進行了沒有人道主義和不關乎國家人民生死的進行胡亂征伐,他的對外征伐戰爭是有著極強針對性和戰略意義的。

蘇里曼一世即位之後,奧斯曼帝國在東南歐地區、北非埃及地區以及東部的伊朗地區的統治都已經出現了鬆弛現象,這就是前任素丹謝里姆一世急促軍事征服戰爭的後遺症。蘇里曼一世先將離都城伊斯坦布爾最近的東南歐地區的統治穩定下來,通過佔領軍事重鎮貝爾格萊德和數次征伐匈牙利,為帝國在東南都地區的西北部建立起了廣闊的軍事緩衝地帶。

對與羅德島地區的征服雖然不是很順利,蘇里曼一世也沒有不顧奧斯曼士兵的安危強行佔領,而是與其進行談判,讓島上的軍民同意有條件的投降。這樣由伊斯坦布爾直通北非埃及地區的通道得以建立,加強了奧斯曼帝國在北非地區的控制。

當然蘇里曼一世在長達數十年的對外征伐戰爭中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蘇里曼一世主動將奧斯曼軍隊陷入歐洲戰爭的泥潭當中就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雖然他想趁歐洲戰亂之際讓奧斯曼帝國從中分一杯羹,但是沒有想到愈陷愈深。而蘇里曼本人也最終在向歐洲的征服戰爭中喪生,不過奧斯曼帝國在蘇里曼時期卻是穩固了在各地區的統治。

參考文獻:《大事年代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