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發展應急產業 打造品牌集群

隨著人們公共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發展應急產業成為社會共識。青島市持續加大對應急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從2015年開始,連續四年將應急安全工作列入市辦實事,併成立應急管理協會,培育應急產業企業,為全市應急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青島航順船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船舶防汙染、海面無主油清理、涉海企業防汙染為主營業務的海上應急服務企業,有應急船舶11艘、可移動應急物資儲備庫1座,已先後幾十次參與青島海域溢油搶險,在為中外萬餘艘船舶服務過程中,實現了“零差錯”、“零延誤”。

青島航順船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將來把一些先進的技術設備用在我們以後的應急搶險過程當中去,提高我們的應急效率和效果。”

面對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空中救援可以突破空間障礙,快速抵達現場。今年4月,空客H135直升機青島總裝線項目在即墨投產,年生產能力18架。依託該項目,青島聯合通用航空發展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山東應急體系建設。

青島聯合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蘇青林:“未來在三年內我省將逐步形成覆蓋全省的H135應急救援機隊,我們將面向大眾開展應急救援服務。”

指揮和通信是應急救援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保障。去年4月,由海信自主研發的智慧城市應急指揮平臺正式啟用,依託觸發式智能應急值守系統、多系統融合視頻會商系統、移動應急系統和應急通信保障系統,可比傳統應急模式節省70%的救援時間。

青島海信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瑋:“智慧城市應急指揮平臺,能夠保障突然事件時,道路通和通信通,精準快速地協調各部門,高效的配合,今後我們將致力於應急產品的科技創新,為青島市應急產業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青島還非常重視提升公眾應急逃生和自救能力。海麗雅集團確定了“海麗安心”應急產業品牌,在全市建成3處大型應急安全體驗場館,總運營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體驗內容涵蓋消防、地鐵、地震、醫療急救等,每年有超過2萬名“第一響應人”、10萬名中小學生進館體驗。

目前,青島擁有應急產業企業100多家,年產值約50億元,應急產業品牌集群效應正在凸顯。

青島市應急管理協會會長張旭明:“在應急產業未來發展方面,我們協會將從加大品牌攻勢,借力平臺攻勢,探索金融攻勢三個方面為出發,為推動我們青島應急產業的發展,以及平安青島的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