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7個高濃度話題

大浪淘沙,沒有一個行業能夠置身事外。


幾日來,春交會在雲端熱熱鬧鬧,在線下也燃起了話題濃度。圍繞報告內容、行業現象、發展趨勢等話題,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歸納梳理了以下乾貨:


話題1

中國電視/網絡劇發展走向:三大主題、七大趨勢


據首都影視發展智庫首席專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發佈《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顯示:


新時代的三大創作主題——


謳歌新中國、新時代成就;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表現社會積極向上的善風美俗。


七大行業趨勢——

1.行業導向和行業的調控會繼續強化。


2.影視行業繼續面臨深度調整。


3.電視/網絡劇的數量持續下降。


4.頭部內容依然嚴重稀缺。一方面,電視和網絡平臺的上新數量下降,另一方面各平臺對頭部產品的需求卻在急速上升。


5.臺網合作將更加緊密。


6.主旋律重點劇、頭部商業古裝劇和高強度類型劇、專業化職業劇成為四駕馬車。


7.網絡自制劇在形態、類型、產品方面更加多樣化(互動劇、短劇、迷你劇)。


話題2

如何看待院線轉網播?


編劇、製片人李瀟:


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是兩個類別,我並不認為轉到線上播放是電影的正確表現形式,院線轉網播算是一個特殊情況,主要考慮到片方的資金回籠、資金壓力,對於選擇這種方式表示理解。


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

雙平臺的發行方式長期來看一定會成為常態,未來會有網絡院線甚至網絡票房的說法。


網絡電影或院線電影不可能永遠處在“夏天”,“冬天”有助於行業正常生態的發展。院線和網絡未來會有融合的趨勢,各有各的優勢,也無法替代彼此。


製片人梁超:


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應該會相互補充,全球面臨疫情挑戰,線上觀看也是為了滿足受眾在疫情期間的觀影需求,未來大家會選擇不同類型的觀影模式。


話題3

疫情對網絡平臺有何影響?


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


疫情期間觀看在線視頻成為網友主要的娛樂方式,從用戶層面來看,網絡視聽平臺算是一個受益方。未來一段時間內,整體的行業趨勢可能為比較謹慎的內容投入,但是內容生產會有一個升級。


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


在整體排播層面,這次疫情不會影響今年的劇集排播,主要影響項目的拍攝,這些核心項目可能會在2021年,或者今年的Q4才會出來。


話題4

如何看兩協會發布的“厲行節約倡議”?


編劇、製片人李瀟:


對於行業規範倡議內容,如果所有的製作成本壓低,反而會對劇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資金暫時達不到一定程度時,就回到最原始的狀態——靠故事吸引觀眾。


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


行業規範倡議發出後,大家需要時間做協同。相信未來好的作品會越來越值錢,不好的會越來越不值錢,價格的變化一定讓我們更清醒,要保證頭部的創作者、內容、編劇、導演能夠拿到很好的價格,這是一個大浪淘沙、去粗取精的過程。


編劇、製作人白一驄:


關於規範行業倡議書,如果真的能執行,對大家來說是減負的好事。大經濟環境可能會變差,但也可能解決過去一些大劇生產的問題。倡議的執行需要過渡階段。疫情對所有行業都有深刻影響。大家過過苦日子,沒什麼不好的。


導演林楠:


疫情為整個行業提供一段冷靜期。影視行業前幾年處於發展的爆炸期,所有人在逃命式地往前趕,主要都是出於商業操作,很少有出自於對劇作本身的追逐。


經過這次疫情,很多人的價值取向、審美會有一定改變,“停一下”不是壞事。多年來,影視劇產量和實際播出比一直沒有縮短過,總有太多劇拍完了但沒有看到的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樣的劇少拍一點不是壞事。


壓縮成本的倡議定位清晰,但倡議很多時候主要是建議,與實操的距離有多大還需觀望。調整到良性、合理的製作價格是行業不斷摸索的過程,也是商業不斷運作的過程,這個倡議的原則是杜絕浪費,並不是降低那一部分高品質作品的製作水準。


話題5

如何看待“完成劇本再備案”“集數壓縮”等政策調整?


編劇、製作人白一驄:


完善開機劇本這一政策我個人比較支持。創作者找不到別的理由拖延了,如果前期劇本沒有做好,拍攝中間會有很多問題。同時,關於壓縮集數的問題,包括在平臺的購買意向也逐漸往“短”上過渡的情況下,我們也是接受的。


現在電視劇拼的是內容,而不是陣容。所有的政策都是為了遏制純粹的商人不要對行業內容的生產造成太大影響,希望這些政策能夠讓大家儘可能地迴歸到內容本身。


導演林楠:


發自肺腑地願意拿到全劇本再開機,自己寫的劇本在實際拍攝中進行調整很正常,但是和沒有全劇本是兩回事。手裡拿著幾千字就要撬動這幾個億,我覺得這是造孽。


因為必須要替製片方考慮,從商業運作來講,不能讓人家賠錢,“注水”有時候在所難免。作為導演,我當然喜歡拍短的,我不願意無病呻吟。從我的工作層面來講,這(集數)不是我們能夠解決的,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在必須要完成的集數之內填充更多的乾貨。


作為製作者和觀眾都喜歡看短而精、言之有物的東西,但集數壓縮牽扯到整個產業鏈,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編劇張蕾:

遞交完整劇本對於編劇來說存在幾個問題:長時間的投入創作具有被完全否定的危險;程序上來看,面對不同平臺的審核,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劇本不是編劇一個人完全說了算,編劇要聽製片人、導演甚至一些“大牌”演員的意見。期待政策條款後的具體實施規則。在電視劇發展歷程上,往往是在經濟緊縮、社會動盪的時候出現製作高峰,我們共同期待這個時代的到來。


編劇、製片人李瀟:

原來沒有劇本就開機是錢多燒的,資金太多了才敢拿大把錢冒風險。我覺得這一政策主要是針對於那些拿一個大綱就敢開機的劇組。


話題6

如果看待影視行業TO B到TO C的變化?


導演、編劇、中制協青工委主任郭靖宇:


目前缺乏瞭解TO C運營的專業型人才,讓他們研究每一句臺詞是否會引發觀眾槽點,如何在抖音上引起連鎖反應以及更好的與受眾進行互動等,求賢若渴,TO C在未來會成為主要業務。


TO B和TO C之間的區別越來越小,越是TO C的內容,越需要創新精神、越要將作品打磨精細。青年製片人應該是互聯網和影視行業相結合的專業人才,未來會出現很多創作型的製片人。


編劇、製作人白一驄:


從團體的未來來說,一定是TO C的時代而不是TO B的時代。


未來的年輕製片人必須要懂內容,不懂內容的話就無法在後期營銷上開展工作,但是這樣的人才是稀缺的。


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內容副總裁張餘:


製作人要能找到沒有被照顧到的觀眾,思考製作方能觸碰到觀眾的哪些痛點,這些點除了埋到平臺內,也要分佈吸引站外群體。研究B站、豆瓣以及圈層人群的關注點,將這些關注點設置在劇情中,這個過程並不難,更多的是需要極其細微的關注。


奇樹有魚創始人、CEO董冠傑:

TO C業務對我來說是一個互聯網產品,產品的打造有兩個關鍵點:第一用戶至上;第二小步快跑,頻繁試錯。優秀青年影視人才的共同特點是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並能不斷跳出舒適區,考慮新環境下的新情況。


話題7

對行業未來趨勢有何判斷?


導演、編劇、中制協青工委主任郭靖宇:


這次疫情影響太大了,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作為創作者要堅定的做網生內容,堅定依靠互聯網創作肯定是沒有錯的。


愛奇藝副總裁、自制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


市場目前存在許多特別淺白表達的作品,但同時也獲得了好的市場反響,有時候其實很無奈。做內容或做平臺的人,特別希望做出優質、有表達的作品,但往往有的時候作品深度越深、受眾越小,這也是做內容時很無奈的一點。


暫時先不把“爽文”與尤有內容深度的文學創作激化或矛盾化。兩種作品目前我們都需要,隨著逐漸發展成熟,作品會走向越來越好的方向。我覺得需要一個發展階段,做內容的人需要有所堅守、有所追求,並能夠冷靜看待。


編劇、製作人白一驄:


疫情情況下,我們需要謹慎的樂觀和謹慎的悲觀,倒下的公司是一次行業洗禮,留下了真正堅持做這些事的人。


要早點找到疫情模式下的安全拍攝方式,這是目前行業自救的一個途徑。


春交會重點環節——


報告發布


《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

《 2019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

《 2020文娛行業發展趨勢觀察報告》


四場雲論壇


《新挑戰與新潛力—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

《創作論壇:中國電視劇網劇創作新趨勢》

《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天然富礦”》

《青年製作人論壇:如何在To B守正創新的同時開拓To C新局面》



-END-

輪值主編:彤童

整理: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