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您聊聊三伏天裡的那些事兒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瑰寶,而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發揮中醫藥在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健康中國的作用,通過防病、治病實踐,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服務民眾健康事業。

與您聊聊三伏天裡的那些事兒

三伏天馬上就要到了,什麼是三伏天,他又與你有那些關係哪?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與您聊聊三伏天裡的那些事兒

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特色療法之一,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剋制關係,在一年之中最為炎熱的三伏天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給予針對性的治療,以益氣溫陽、散寒通絡、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達到治病和養生的目的。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