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必修課”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切實承擔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校長是學校實施勞動教育的“關鍵少數”,在學校勞動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將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課程勢在必行。本文從《意見》與“校長專業標準”融合角度,分析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基本理念、專業要求和實施建議。

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基本理念

要使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能夠切實有效,必須明確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課程的基本理念,即立德樹人、育人導向、引領發展、注重實效等。

立德樹人,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學校各學段各年級,貫穿學校工作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學校勞動教育模式,創新勞動教育體制機制,注重勞動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育人導向,就是要堅持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把準學校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引領發展,就是要讓校長成為學校勞動教育的帶頭人,擔負引領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提升教師勞動教育本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重任;應當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應體現時代特徵,改進勞動教育方式,學校勞動教育要規範化,強化誠實合法勞動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

注重實效,就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根據各學校實際,結合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經濟、文化等因素,充分挖掘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可利用資源,宜工則工、宜農則農,採取多種方式開展勞動教育,避免“一刀切”;根據教育目標,針對不同學段、類型學生特點,以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為主要內容開展勞動教育;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注重選擇新型服務性勞動的內容;堅決反對形式主義,杜絕弄虛作假。

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專業要求

根據《意見》精神和“校長專業標準”,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目標設置應包括以下六大專業要求:

一是系統規劃學校勞動教育。《意見》要求勞動教育貫通學校各學段各年級,貫穿學校工作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在校長培訓中,應該使校長理解和認同勞動教育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明確實施勞動教育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通過培訓,使校長把握學校勞動教育頂層設計,找準學校勞動教育定位,進而系統規劃學校勞動教育工作。

二是營造學校勞動教育文化。《意見》要求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科學的勞動教育觀。在培訓中,應使校長理解並認同,通過勞動教育,讓學校和師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等方面育人文化。通過培訓,校長應明確從哪些方面、用什麼方式去建設勞動教育文化,實現勞動育人目標。

三是領導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意見》要求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在校長培訓中,讓校長站在國家要求層面上,把握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其他學科融合、校外勞動、勞動周等勞動教育的途徑和方式,明確如何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如何實施勞動教育課程教學,確保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效果。

四是引領教師增強教育本領。《意見》提出多舉措加強勞動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在校長培訓中,要讓校長明確學校勞動教育要求:採取多種措施,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榮譽教師崗位等,聘請相關行業專業人士擔任勞動實踐指導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分類完善評價標準。校長對教師勞動教育本領的專業引領,包括勞動教育專業理念的完善與提升、勞動教育專業知識的完善與提升、勞動教育專業能力的完善與提升等。

五是優化學校勞動教育管理。《意見》要求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在校長培訓中,要讓校長明確優化學校內部勞動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優化學校內部勞動教育管理的途徑和方法,制定優化學校內部勞動教育管理的具體措施;切實承擔勞動教育主體責任,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不得擠佔、挪用勞動實踐時間,科學統籌和設計課內外勞動實踐項目。

六是調適勞動教育外部環境。《意見》要求,家庭、社會、學校均要發揮作用,其中,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校長培訓要讓校長掌握調適勞動教育外部環境的基本途徑與方法,進而制定調適勞動教育外部環境的具體措施。

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實施要求

首先,明確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問題導向。《意見》針對近年來在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與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要求有較大差距等問題,提出要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這應該是校長勞動教育培訓的重要方向。

其次,明確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基本方式。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可以有三種基本方式:項目式、課題式和融入式。項目式就是專門設計校長勞動教育培訓項目,如校長勞動教育領導力提升、學校勞動教育高級研修項目等,目的是使參訓校長全面系統地掌握學校勞動教育理念、知識、技能、能力和態度等要求。課題式就是在校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及專題培訓等相關項目中,列入勞動教育課程模塊、課程專題,如勞動教育政策解讀、勞動教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地位與作用等,目的是使參訓校長掌握學校某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勞動教育要求。融入式就是在校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及專題培訓等相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如專家講座融入、課堂活動融入、任務驅動融入、觀摩考察融入等,目的是使參訓校長在培訓活動中通過參與、互動等方式感悟和體驗勞動教育。

再其次,明確勞動教育納入校長培訓的組織保障。一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高度重視校長勞動教育培訓,要根據《意見》並結合“校長專業標準”制定校長培訓規劃,統籌安排校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及專題培訓,對開展校長勞動教育培訓提供經費支持和條件保障。二是各級培訓機構要根據校長專業發展和工作實際需求,研製和完善校長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校長勞動教育培訓項目和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注重校長勞動教育理念、知識和能力培訓,增強校長勞動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通過勞動教育實現全面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成都師範學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國家級培訓專家,本文系四川省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項目“教師培訓學的學科價值與體系構建研究”[SC19B017]系列成果之一)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22日第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