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李宏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阿甘正傳》上映於1994年,獲得1995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六項大獎。

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這部影片能直擊心靈。

01 智商

普通人智商在90——110之間,阿甘只有75。這命中註定的智商,幫助他書寫了傳奇一生。

他智商低,所以他善良。

他記不住這世界的醜惡。

童年的欺辱,珍妮的離去,戰友的嘲諷,人生一次又一次的磨難,他統統記不住。

他只記得母親說他是獨一無二的;他只記得童年受欺負時,珍妮讓他快跑;他只記得戰友巴布的友情……

他的世界沒有怨恨,他只記住了這世界對他的好。

所以比賽中,他拼命奔跑,為球隊贏取勝利;炮火中,他背出一個又一個受傷的戰友;回家後,用復員費買下捕蝦船,完成死去戰友巴布的夢;珍妮離開,他就一直等待……

因為他智商只有75。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02 奔跑

童年,面對所有嘲笑、欺辱和傷害,阿甘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跑,用盡全力地跑,所以他跑掉了本來註定要束縛他一生的腿腳護具,也跑進了校橄欖球隊,也跑進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阿甘入伍參加越戰,在戰場上為躲避炮火逃跑;為救戰友又返回來,扛著戰友來回奔跑;

回國後,成立捕蝦公司,為生計奔跑;珍妮離去後,為渲洩痛苦,在全國拼命奔跑……

阿甘一生都在跑。奔跑,是阿甘一生的標籤。

03 母親

生來腿有殘疾,還低智商,阿甘是不幸的,幸運的是,她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她告訴阿甘,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打開之前,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麼。她用最淺顯的道理告訴兒子,你是獨一無二的。

不惜犧牲身體,母親讓阿甘上普通人的學校,努力過上普通孩子的生活,讓阿甘擁有了生活的自信。

母親,是阿甘一生最大的財富。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04 成功

阿甘智商低,所以他專注。

他可以不知疲倦地奔跑,他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做事。他沒有雜念,也沒有常人的患得患失。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做好手中的事,認認真真地做,踏踏實實地做。

所以,阿甘做什麼成功什麼。

打橄欖球,他是速度最快的橄欖球明星;打越戰,他是勇救戰友的英雄;練乒乓球,他是國家隊選手;開捕蝦船,他成立了著名的公司……

05 友情

阿甘兒時的朋友只有珍妮。長大了,算得上好朋友的只有後來戰死的戰友巴布和殘廢了的泰勒中尉。

作為阿甘的上司,泰勒中尉開始壓根看不上弱智的阿甘,更別談成為朋友。

但越戰改變了一切。阿甘因為營救戰友成了越戰英雄,而泰勒中尉被炸斷雙腿,自甘墮落,成了用酒色麻醉自己的廢人。

阿甘出現,改變了這一切。他為了完成死去戰友巴布的夢想,用復員的錢買下捕蝦船,還拖著泰勒中尉一起出海,最終兩人創建了公司,泰勒中尉也獲得了新生。

這時的泰勒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有人叫阿甘傻子,因為他和這個“傻子”已經是最好的兄弟。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06 珍妮

用阿甘自己的話說,珍妮和他青梅竹馬。小時是友情,長大是愛情。

全劇中,其實命運最悲慘的是珍妮。阿甘至少有一個愛他的母親。單親家庭的珍妮從小就生活在變態父親的暴虐控制下,時刻生活在恐懼之中。

其實在阿甘受欺辱時,她叫阿甘快跑,也是呼喊自己快跑,要跑出那個令她恐懼的童年。

所以成年後,珍妮反男權、放蕩、吸毒,甚至一度要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都是童年的陰影造成的。

珍妮開始應該是不愛阿甘的,但經歷太多的謊言、背叛和荒唐之後,漸漸珍妮開始接受阿甘,但她一次又一次來到阿甘身邊,又離開,應該是對家庭的恐懼,那個童年“快跑”的聲音一直都在。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阿甘就簡單得多,傻人只愛一個人。

他只愛珍妮一個人,不管珍妮做什麼,他都愛她,想要守護她。珍妮一次一次地,來了又走。阿甘是個“傻子”,也會心痛,但他只會通過跑遍全國,來渲洩痛苦,但他永遠不會記恨珍妮。

所以珍妮身患絕症,臨去世前一個電話,阿甘又到了珍妮的身邊,還見到了他和珍妮的孩子。

最終珍妮在阿甘的懷中去世,阿甘將珍妮埋在他們兒時玩耍的樹下……

《阿甘正傳》,為什麼能直擊心靈?

07 價值觀

這部片中,阿甘所傳遞出的善良、忠誠、勇敢、執著、不屈等品質,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都是獲得大家認可的普世價值觀,這也是《阿甘正傳》大獲成功的原因。

生活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泰戈爾《飛鳥集》

向你推薦,有時間,可以把這部影片找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