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最大河流——鄂畢河

西伯利亞最大河流

在遼闊的西伯利亞大地上,流淌著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論流域面積,西伯利亞地區的河流無人能與鄂畢河相比,是西伯利亞最大的河流。

鄂畢河發源於亞洲腹地阿爾泰山脈北坡,自東南向西北再轉向北流,流過俄羅斯的阿爾泰邊疆區、新西伯利亞州、託木斯克州和秋明州,最後流入北冰洋鄂畢灣(鄂畢灣是一個上千千米長的連接北冰洋喀拉灣的狹長海灣),全長3650千米(是西伯利亞地區第三長河,僅次於全長4400千米的勒拿河和全長4086千米的葉尼塞河)。鄂畢河上游自源頭到支流託木河口(託木斯克附近)處,支流短小不多;中游自託木河口到漢特—曼西斯克(鄂畢河最長支流——額爾齊斯河匯入鄂畢河處),沿途納入大尤甘河、大薩利姆河、秋雷姆河、克季河、利亞明河等河;下游從漢特—曼西斯克到鄂畢灣河口。如果以鄂畢河最大支流額爾齊斯河的發源地起算,至鄂畢河入海口鄂畢灣,鄂畢河的流程總長為5410千米。鄂畢河水系發達,大小支流幾千條,主要支流有額爾齊斯河、大尤甘河(位於俄羅斯秋明州,河長1063千米)、秋雷姆河(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河長1799千米)、克季河(鄂畢河右岸支流,在西西伯利亞平原東南部,長1621千米)。流域範圍在烏拉爾山脈以東、中西伯利亞高原以西、阿爾泰山和哈薩克丘陵以北的幾乎整個西西伯利亞平原,流域面積299萬平方千米(與整個印度國土面積相當),是西伯利亞地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流域面積最大的10條大河之一;

西伯利亞最大河流——鄂畢河

由於鄂畢河流域大多在高緯度,部分地區已在極圈內的寒帶,終年氣溫低,河水的蒸發很弱;地下幾百米厚的永凍土層又阻止了地表水下滲,加上流域廣,支流多,水系發達,水量很大,鄂畢河河口處的平均年徑流量有3850億立方米,是西伯利亞地區水量第二大河(僅次於葉尼塞河)。鄂畢河水主要靠春季融雪和夏季降水來補給,因此汛期有兩個——春汛和夏汛;又由於河流自較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上下游河段的汛期來的早晚不同,一般上游春汛來的早,河冰也先融化,而下游河冰尚未消融,導致河水無法在河道中順暢流動,只得漫過河堤,冰水氾濫兩岸;年復一年的冰水氾濫形成大片的沼澤溼地,鄂畢河下游一帶的淡水沼澤溼地在8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沼澤溼地。

鄂畢河冰封期很長,上游約6個月,中下游則有8個多月冰封。鄂畢河雖冰封期很長,夏季仍是上好的水運航道,中下游河道寬闊,水流平穩,河水也較深,船隊可將西伯利亞出產的礦石、木材等通過鄂畢河——北冰洋航道,運往歐洲北方各港。鄂畢河較大河港有巴爾瑙爾港、新西伯利亞港(屬新西伯利亞市)、蘇爾古特港(屬蘇爾古特市)等。巴爾瑙爾港位於鄂畢河上游,巴爾瑙爾市是俄羅斯阿爾泰邊疆區首府、重要的工業和交通樞紐城市,人口63萬(2018年)。

長度超過幹流的頟爾齊斯河

鄂畢河的長度是3650千米,而在秋明州的小城漢特——曼西斯克注入幹流的額爾齊斯河的長度居然超過鄂畢河,這實在少見!額爾齊斯河發源於中國新疆阿爾泰山脈南坡的富蘊縣,自東南向西北流經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和俄羅斯的鄂木斯克州、秋明州,途中納入布赫塔馬爾河、鄂木河、伊姆希河、託博爾河、傑米揚卡河、孔達河等。額爾齊斯河在漢特—曼西斯克注入幹流,全長4248千米,流域面積164萬平方千米,是鄂畢河所有支流中面積最大的,比伏爾加河的流域面積還大。伊希姆河是額爾齊斯河最長的支流,發源於哈薩克高地北部,先向西流過阿斯塔那,之後向北流經伊希姆平原,在烏斯季伊希姆注入額爾齊斯河,長2450千米。鄂爾齊斯河的第二大支流是託博爾河,發源於哈薩克斯坦西北部,向東北流經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南部,在託博爾斯克注入幹流,長1591千米。鄂爾齊斯河大的支流還有長1091千米的鄂木河,長1160千米的傑米揚卡河,長1097千米的孔達河等。

額爾齊斯河在中國的名氣很大,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它先在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流淌546千米後在新疆哈巴河縣出國境進入哈薩克斯坦。額爾齊斯河流域在中國境內有5.7萬平方千米,包括新疆的阿勒泰市、北屯市等地。額爾齊斯河在中國境內的平均年徑流量110立方米,比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的徑流量還大,是新疆僅次於伊犁河的水量第二大河;這對於乾旱缺水的新疆,那是一筆多麼寶貴的財富。在北屯市境內的一段額爾齊斯河谷中,有一片中國唯一的多種天然楊樹林,集中了白楊、黑楊、胡楊、青楊等幾乎所有楊樹種屬,有全球“楊樹基因庫”之稱。

額爾齊斯河在流經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地區時流經一個方圓5490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布赫塔爾馬水庫,該水庫將原來面積1700多平方千米的齋桑湖擴大許多,建於20世紀70年代,是目前哈薩克斯坦最大的水庫,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十座水庫之一。額爾齊斯河是一國際河流,流經中國、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三國,夏季可通航,沿線重要的港口有巴甫洛達爾港(哈薩克斯坦)、鄂木斯克港等。鄂木斯克位於額爾齊斯河與西伯利亞大鐵路交匯處,始建於1716年,現在是俄羅斯鄂木斯克州首府,有人口118萬(2018年),也是西伯利亞地區人口過百萬的3個城市之一(另兩個城市是新西伯利亞市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鄂木斯克也是俄羅斯主要工業城市,有較發達的煉油、石油化學、機械、食品等工業。

西西伯利亞平原

鄂畢河流域近300萬平方千米,流域內的地形主要是西西伯利亞平原,佔流域的85%,另有15%是阿爾泰山地、哈薩克丘陵。可以說西西伯利亞平原就是鄂畢河龐大水系的天下,鄂畢河幾百條大大小小的支流肆意流淌在大平原上。西西伯利亞平原是亞洲最大平原,東西寬1000~1900千米,南北長2500千米,面積有274萬平方千米。平原東到葉尼塞河,西抵烏拉爾山脈,南接哈薩克丘陵和薩彥嶺,北達喀拉海;平原開闊低窪,南部、東部海拔220—300米,中部、北部海拔50—150米,整體看南高北低,絕大部分極為平坦,極少地方有一些小丘。

西西伯利亞平原約有一半的地方覆蓋著亞寒帶針葉林;這裡的森林多是高大的西伯利亞雲杉、西伯利亞冷杉,他們常常構成大片大片的純林,有的地方混有一些西伯利亞落葉松、白樺、柳樹;林下是大片潮溼的沼澤地,俄羅斯把這種森林叫“泰加林”。這裡的冬季極為嚴寒,夜間氣溫常在-30℃,樹木休眠;夏季氣溫可升到15℃以上,林木生長良好,森林茂密,鬱閉度大,林中陰暗潮溼,稱為“陰暗針葉林”。“泰加林”野生動物很豐富,松鼠、田鼠喜歡吃林中的漿果、松子;而他們又成為黑貂、棕熊的美餐。這裡的動物多有爬樹(如松鼠、熊)、雪被下冬眠的特性。這裡體型最大的動物是駝鹿,冬天毛色是棕褐色,到夏天又呈黑褐色,毛質粗長,好似松針;駝鹿體型高大,四歲以上的公駝鹿肩高2米,身長3米 ,體重800公斤,有點像駱駝,但脖子特別短,臉特別長,尾巴小的可憐,角大的驚人,最大的駝鹿角寬有2米,形狀像扁平的仙人掌。駝鹿身高腿長,便於吃白樺、楊樹上的嫩葉,夏天喜歡泡在水中吃水草,以躲避蚊蠅的叮咬。駝鹿的毛質地柔軟耐磨,是最優良的製革原料之一。“泰加林”每到冬季,就有大批的馴鹿出沒,他們是從北冰洋沿岸的苔原遠道幾百千米遷徙而來的。等到夏季來臨,他們又會重回苔原。冬季的“泰加林”裡雖冰雪覆蓋,但馴鹿會用寬蹄挖開地面的冰雪,找尋雪下凍僵的漿果吃,有時也會吃一些鳥蛋來充飢。馴鹿有“冰雪之舟”之稱,它的毛分兩層,外層是粗長的針毛,風雨不透;裡層是又密又軟的絨毛,保暖功效好;毛皮下還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不怕嚴寒。

西西伯利亞平原因氣候嚴寒,人類活動強度不大,大多數地方是茫茫森林和沼澤溼地,人煙稀少,平原中北部地區的平均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千米2人,平原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人。城鎮主要在最南部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大的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市、鄂木斯克市、巴爾瑙爾市等;平原中北部只是在礦產地有的一些如秋明市、蘇爾古特、下瓦爾托夫斯克等工礦城市。秋明市是西西伯利亞平原中北部地區最大的城市,人口60多萬,坐落在託博爾河支流圖拉河畔,是俄羅斯秋明州州府,有煉油、石油化工、石油鑽井機械、金屬冶煉、木材加工、輕工、食品等工業,有“石油之都”的美名。秋明市是秋明油田區的管理、科研和服務中心,設有秋明國立大學、秋明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西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

“開發西伯利亞”的重點地區

鄂畢河流域是俄羅斯資源豐富地區,這裡有連闊的土地、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產、也是最早開發地區之一。18世紀初期,俄羅斯科學院對西伯利亞進行了“北方大考察”,俄羅斯科學之父羅蒙諾索夫與1763年預言:俄國的強盛有賴於西伯利亞。19世紀以來,這裡就有了許多大型的農場、居民點、礦山,19世紀後期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鄂畢河南部地區最早發展起來,鄂木斯克、託木斯克、卡拉幹達、新西伯利亞等城市興起。20世紀30年代庫茨巴斯成為原蘇聯加速工業化的重要區域;60年代,原蘇聯政府把這裡作為“開發西伯利亞”的重點地區,建設了秋明油田。

庫茨巴斯煤炭基地又稱庫茨涅斯克煤田,位於鄂畢河上游支流託木河一帶,在俄羅斯克麥羅沃州境內,面積2.7萬平方千米,是俄羅斯探明儲量最大的煤田,僅優質的煉焦煤儲量就有300億噸以上,佔全俄羅斯的一半;庫茨涅斯克煤田規模大、煤質好(硫分在1%以下)、煤層厚、埋藏淺、易於露天開採、開採成本低,主要是焦煤和動力煤。該煤田早在19世紀中期就有開採,20世紀30年代得到大規模開發,目前是俄羅斯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年產煉焦煤、動力煤等2億噸以上(2018年俄羅斯煤炭產量4億多噸);煤炭主要供應西伯利亞大型火電廠和烏拉爾鋼鐵廠,一部分出口海外。庫茨巴斯煤炭基地主要工礦城市是新庫茨涅斯克、克麥羅沃市等。新庫茨涅斯克是庫茨巴斯煤炭基地的工業中心,在20世紀30~60年代曾名“斯大林斯克”,現有人口55萬(2018年),有煤炭、鋼鐵、機械製造、焦化、火電等工業,有庫茨涅斯克鋼鐵公司、西伯利亞鋼鐵廠等大型企業。克麥羅沃是庫茨巴斯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克麥羅沃州州府,人口56萬(2018年),有煤炭、化工、機械、食品等工業。

秋明油田也叫“西西伯利亞油田”,因採油區都在秋明州境內,故稱秋明油田;秋明油田範圍很大,實際上是一個大油區,主要由在西西伯利亞平原中部的薩莫特洛爾、麥吉昂、蘇維埃、瓦金、西蘇爾古特、烏斯基巴雷克、瓦里耶甘等100多個大小油田構成,總探明儲量在50億噸以上;大多數油田具有油質優、埋藏淺、自噴井多的特點。位於秋明州東南部蘇爾古特附近,鄂畢河右岸薩莫特洛爾湖附近的薩莫特洛爾油田是俄羅斯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10大油田之一,已探明石油儲量20億噸以上。20世紀60年代秋明油田開始大規模開採,到1980年代進入鼎盛期,曾創造了年產石油1.5億噸的記錄。目前秋明油區的原油產量在2億多噸,佔俄羅斯總產量一半。秋明油田建有多條輸油管通往烏法、鄂木斯克、秋明市、安加拉斯克等地。秋明油田現已形成蘇爾古特、下瓦爾托夫斯克、秋明市等油田管理與供應中心。蘇爾古特市是鄂畢河沿岸的重要河港,有人口36.6萬(2018年),是秋明州第二大城市,《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俄羅斯蘇爾古特石油公司總部就設在該市。

西伯利亞最大城市——新西伯利亞市

西伯利亞地區最大的城市是坐落在鄂畢河上游與西伯利亞大鐵路交匯處的新西伯利亞市,面積477平方千米,人口161萬(2018年),是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州府,僅次於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亞市僅有100多年曆史,1892年西伯利亞鐵路建到這裡,形成一個叫諾夫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小鎮;1926年正式建市稱新西伯利亞市;二戰期間原蘇聯大批軍工廠由歐洲地區遷到這裡,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原蘇聯政府大規模建設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也稱新西伯利亞工業綜合體)。如今以新西伯利亞市為中心,包括周邊的城鎮已建成俄羅斯四大工業區之一的新西伯利亞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的工業部門較齊全,主要有儀器儀表製造、軍工、建材、電力、化學、電子、食品、紡織、製鞋、製藥等工業,大型企業有西伯利亞電力重型機器廠、西伯利亞熱電聯合公司、西伯利亞航空生產聯合公司、新西伯利亞儀器製造廠、新西伯利亞肉罐頭廠等。

新西伯利亞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1943年二戰期間,原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支院成立,1957年原蘇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正式成立,建在離市中心30千米郊外的“科學城”。目前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由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秋明等9個科學中心和75個科研和工業設計研究所,一系列科研站(凍土研究站、太陽地球物理學研究站、地震站、生物圈研究站等)組成,共3萬多名員工,其中2萬名是科研人員。有人這樣評價新西伯利亞:“一個170萬人口的城市,擁有約100個各類研究所、20所高校、數萬名科研人員,這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近年來,科學城附近湧現出一批軟件公司而被稱為“俄羅斯硅谷”。新西伯利亞有不少高校,最著名的是建於1959年的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該大學的教師80%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科研人員,是俄羅斯公認最好的十所大學之一,近年來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世界各大學前250名,位居俄羅斯各大學第2名。

新西伯利亞也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文化中心。著名建築有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聖尼古拉耶夫教堂、西伯利亞民族歷史文化博物館、新西伯利亞州地方誌博物館、西伯利亞美術博物館、科學城及國立公共科技圖書館等。市內許多街心公園、廣場都有亞歷山大三世(俄羅斯沙皇)的雕像,紀念他批准建造西伯利亞大鐵路。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被稱為“新西伯利亞最美的建築”, 俄羅斯最有名的三大歌劇院之一(另兩座是莫斯科大劇院、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是歐洲第一座沒有鋼支架支撐的圓頂建築,曾獲巴黎世界建築博覽會金獎。

新貴城市——阿斯塔納(努爾蘇丹)

在哈薩克斯坦中部、鄂畢河二級支流伊希姆河上游,坐落著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城市,這就是哈薩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納。 阿斯塔納是古代絲綢之路北支線上的節點,曾為重要的商業中心;1824年,一隊俄羅斯哥薩克在哈薩克斯坦中北部伊希姆河畔建起了城堡,取名阿克莫林斯克。20世紀60年代,這裡成為原蘇聯大墾荒運動的中心之一,改名切利諾格勒。城市得到大發展是在原蘇聯解體後,1991年,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將切利諾格勒改名為阿克莫拉;1997年12月19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阿克莫拉宣佈:阿克莫拉市正式成為哈薩克斯坦“永久性首都”。1998年,哈薩克斯坦政府宣佈將阿克莫拉改為“阿斯塔納”(在哈薩克語中是新世界開始的地方之意)。2019年3月20日,哈薩克斯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首都“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阿斯塔納自1997年遷都20多年來,已初見規模,一大批現代建築拔地而起,城市由20多年前的一座17萬人口的小城市到如今百萬人口的現代化大城市,被世人稱為“草原迪拜”、“中亞城市新貴”。一條伊希姆河穿城而過,將整座城市分為新舊兩部分,老城裡是低矮的房屋,新城裡各種建築風格的建築爭奇鬥豔;阿斯塔納地標建築物是外形為金字塔狀的和平宮,是一個用於舉行國際會議的重要場所,這座62米高的金字塔型建築的外牆以不繡鋼網格和淡灰色花崗岩嵌入物為覆面,這象徵著放棄暴力、促進信仰和人類平等,內部設有大禮堂、大型圖書館、會議廳、宗教研究中心、族裔交流中心等,是世界宗教領袖大會的永久會址,猶太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等宗教都被這裡接受。巴伊傑列克觀景塔呈筆直大白楊樹造型,寓意“生命之樹”,總高105米,塔上部97米高處有一直徑22米的金色蛋形觀景臺,象徵1997年哈薩克斯坦遷都阿斯塔納;塔底部有一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鍍金手摸。哈薩克斯坦獨立宮廣場上有一通體是白色大理石高91米的獨立紀念柱,象徵哈薩克斯坦於1991年獨立;紀念碑底座上有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5米高青銅像;紀念柱頂部是一展翅飛翔的鍍金大鳥。努爾清真寺又叫哈茲拉特蘇丹清真寺,是中亞最大、最美的清真寺,清真寺禮拜廳穹頂高51米,周圍的4座宣禮塔高77米,牆面採用了大量哈薩克族裝飾圖案。阿斯塔納的最高建築是“可汗沙特爾”,也稱“可汗之帳”,是一座建成於2010年的帳篷狀的用於娛樂活動的新穎現代化建築,“帳篷”中間為一座高150米、重2000噸的三腳桅杆,四周支撐著巨大的鋼索網,外立面用三層透明塑料包裹,內部設有購物商場、劇院、電影院、遊戲場、人造沙灘、餐廳等,整個建築佔地14萬平方米;得益於透明塑料的作用,可汗沙特爾內部室溫常年保持在19攝氏度至24攝氏度,這比起冬日的阿斯塔納戶外溫度常在零下35攝氏度來說,十分溫暖。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哈薩克斯坦國家圖書館、哈薩克斯坦總統文化中心、世界博覽會園區等都是阿斯塔納著名建築。阿斯塔納世博園區佔地174公頃,場館中心建築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玻璃球形建築——哈薩克斯坦館(也叫光明世界館),還有展覽中心大廈、會議中心大廈、商務中心大廈等。

阿斯塔納近年來多次承辦一些世界大型體育賽事、國際會議、國際博覽會。2003年阿斯塔納主辦了首屆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18個有關國家和國際宗教組織代表150餘人出席。2011年第七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阿斯塔納和阿拉木圖(哈薩克斯坦原首都)兩地同時舉行。2017年由國際展覽局主辦的阿斯塔納世界博覽會在阿斯塔納舉辦,吸引了來自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會,主題是“未來的能源”, 副主題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日常能源的效率”和“能源,為了全人類”,有500萬遊客參觀;阿斯塔納是中亞地區首個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