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馮侖: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闢!退休生活指南)

【退休生活】馮侖: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闢!退休生活指南)

在某養老高峰論壇上,御風資本董事長、全經聯榮譽主席馮侖先生做了主題為《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的分享,以下為演講實錄:

【退休生活】冯仑: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辟!退休生活指南)

-1-什麼是“老”

“老”是改變、是選擇

這兩年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奇怪的問題,“什麼叫老”?我周圍很多同學都退休了,我是1977年考上大學,大家知道77級到現在應該是退休的黃金時期。一批一批的退休,聚會的時候差不多都在說退休以後的事情,但我是我們班最小的,所以我暫時沒有退休的問題。

總是聽到大家在說退休、養老的事情,我突然感覺到自己似乎也應該想想這件事了。我最近聽了一首歌,這首歌反映了什麼是“老”。大家知道《當你老了》這首歌,有點淒涼、哀怨、無奈、棘手,聽了會非常難受。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手沒勁了,也走不動了,總之就是離死不遠了。於是這首歌引起了大家的討論,有人說這是首特別溫情的歌,讓老年人感覺到溫暖,老了身邊會有這麼多人照顧;也有人認為這首歌不對,老的觀念就不對,“老”其實不是衰老,不是無奈,也不是立即嘎嘣沒了,不是壞事,怎麼唱成這樣呢?

有一家美國機構12年來統計了所有養老機構每一個床位、每一間房子、賣掉的公寓、每一棟別墅裡面住的老人的大數據,其中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統計數字,就是不同年齡的人對“老”的看法不一樣。

比如說像我這樣50歲以上的人,覺得“老”就是衰老,意味著離開舞臺中心,逐漸由演員變成觀眾,慢慢地變得放棄,意味著放棄、遠離、衰弱、無奈、死亡,這是一種老的觀念。

但80後、90後對老的看法,新時代對老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他們認為:當你老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改變,改變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改變得越來越開心,你工作的時候很多是被迫的選擇,如果上班不開心,我退休改變變得開心。上班的時候被摧殘,我退休就解放了。所以改變很重要,不要理解為放棄,它只是改變。

有人問我,你退休以後幹什麼?我回答我不退休,我只是改變,因為我只是去做一件別的事情,一件更喜歡的事情,僅此而已,不存在退休的問題,永遠不會退休。

【退休生活】冯仑: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辟!退休生活指南)

最近了解到關於“老”的概念是再次選擇,也就是改變以後面對的問題。改變以後是選擇新生活的開始

對你來說,出生也是開始,只不過你是被動的選擇,你父母沒有跟你商量就把你造出來,你就得選擇吃奶、選擇哭、選擇吃飯。在父母強制安排下選擇上學,其實你不上學也是開心的。現在競爭的起點已經跑到子宮,越來越提前了,大家一懷孕就開始競爭了。你上班、上學、娶媳婦兒、工作、巴結領導這些都是選擇,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

退休以後是老了的又一次選擇,這次選擇特別有意義,是你自己的選擇,此時你的選擇肯定和小時候不一樣,小時候是家長替你選擇,老了以後的選擇變成主動選擇,因為你有了經驗,知道了自己真正喜歡什麼。

最近這一段有很多剛剛畢業的學生,24、25歲,他們說進入了人生特別焦慮的時期,其中焦慮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因為沒經驗,人生導師又這麼多,心靈雞湯又太多。看著這些小孩兒完全不知道喝哪口雞湯,所以選擇就很被動。當你老了,退休以後最牛的事兒就是我選擇的都是我懂的事兒,再也不用被蒙了

老了意味著有時間,很多世俗社會的約束都沒有了。小時候有多少人管你,現在沒有人管你了,所有人都讓你,選擇空間也大了,還有大把時間。

王石說,假定活100歲,他現在最重要是佈局安排第三個三分之一的事情。你看選擇是有力量的,有經驗、有資源、有時間、有手段,你就可以有很好的選擇。

到這個階段的老,實際上是幸福的事兒,而不是讓人感覺到寂寞、衰老、無奈。選擇非常重要,是一個新的開始。我現在理解第一個關於老的事情就是一次快樂、自主的再選擇,這次選擇是人生特別有價值、特別快樂的選擇

“老”是消費、是開心

比選擇還牛,就是有錢。小時候你想買什麼東西都要跟家長張口,跟朋友借錢,還要跟銀行貸款,這時候你貸款還完了,子女孝順,自己有退休錢,還有私房錢。你看有經驗,有錢,這個選擇應該比小時候更加舒服的選擇。

一份研究報告給了“老”另外一個解釋:“老”就是消費。老了以後就是花錢,年輕時候不敢花的錢,這會兒都花了,無非是給子孫後代花,老年群體是一個積極消費人群

什麼叫積極消費人群?是爽,花錢是快樂的事兒。人的一生最多的不快樂是不敢說錯話,不敢辦錯事,不敢走錯道,不敢愛錯人,這都是不開心。

【退休生活】冯仑: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辟!退休生活指南)

到老了以後,你最後的快樂是說錯話,辦錯事,走錯道,愛錯人,因為這些都是開心的事兒

。我如果按照化學專家、生物專家、醫養專家告訴我每天該吃什麼,我這樣開心嗎?其實不開心。

我每天都在花錯錢,5塊錢可以解決的事兒,我非要花8塊錢,但是這8塊錢就是快樂。你每天按照專家給你的藥量活著,不開心,就像你要按照父母給你的方法指導、過日子你也不開心。

老了以後可以隨心所欲,是開心的,可以幹錯點事。歲數大了,想怎麼說怎麼說,這多爽,小時候還不能這樣,我認為老了就是開心。

-2-如何面對“老”

“老”需要身心健康

跟“老”有關的事兒,第一是健康,現在健康的概念從一出生到生命結束,一直有人在講。跟健康有關的事兒都在打老年人的主意,做老年人的買賣,巴結老年人,讓老年人高興,他們就可以賺錢,這個產業很有意思。

健康裡面有兩件事給我印象特別深,一件事是怎樣開心,人的精神狀態特別有意思,你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成什麼,你不停去積極思考,積極用一種特別樂觀的人生態度,人就活得很開心。

同樣一件事你分從哪個角度看,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蘋果,別人咬了一口給你吃。普通人就很不愉快,說你看不起我,咬一口才給我。來了一個和尚,他把蘋果轉過來,看著沒咬的地方說,謝謝你,給我這麼大一塊,你咬那一小口才佔多少。同樣一件事,樂觀者看見了積極的一面,就會特別開心

過去北大學生調侃說一句話,叫做“結婚是誤會,離婚才理解。”為什麼?結婚是互相吹捧,花前月下,都是往好裡說。離婚的時候就像紀委傳話一樣,把問題都說清楚。你想,從痛苦進入下一個階段,那豈不是快樂嗎?

有一個老闆很有意思,填一個婚姻狀態表,我們通常填結婚、離異,那天他填了一個第二次未婚。他填得很準確,離了一次我不叫離異,我叫第二次未婚,所以樂觀很重要

我們公司還有一個人,公司把他開了,開了以後我拿他的簡歷看。之前有人告訴我這個人如何如何能幹,在司法和公檢法都有關係,我看簡歷確實有。我看這個人覺悟好像有點不對,後來仔細研究這個人坐過牢,的確是司法工作,在司法局下面的監獄工作。

你發現同樣一件事,樂觀和不樂觀差距很大,所以生活態度要積極,無論是離婚、坐牢,經濟利益上吃虧,都可以從積極意義上講,快樂是健康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

【退休生活】冯仑: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辟!退休生活指南)

另外一件事,我去日本看到一件事給我很深的印象。在日本有人告訴我,日本第二大產業是性用品,僅次於汽車。我就特別好奇,為什麼性用品產業居然能成為第二大產業。

我只知道我有一個客戶,10多年前,問他是做什麼生意的,他說不好意思,我是賣成人用品的。現在賣2億多,當時只有幾千萬。但是在日本,這成了第二大產業,我找了專門的用品商店跟老闆聊,我問他都是什麼人來買這些東西?

他說兩類人,一類人是年輕人,年輕人剛談戀愛,經常送禮品,你生日送你一個用品,互相之間開玩笑也很好玩。而且年輕人追星,製造商將一些明星大腕關鍵部位做了模具,還配音樂。

第二類就是老年人,老年人買這個也比較多,為什麼?管理自己的情緒,我說這個很好。他說這個東西是能量,是情緒,如果你不加管理,要麼讓自己難受,要麼讓別人難受。這個產品相當大的就是老年市場,因為這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能維持心靈健康。

這個用品在日本這麼大的市場發展下來,所有跟日本人平均壽命延長有很大的關係,跟社會治安改善有很大的關係。另外艾滋病防範也有關係,日本艾滋病發病率特別低。刑事犯罪當中的性犯罪也很低,原因跟這個產業有關。

要健康,我們除了要積極看待很多事情,很重要的事情也是要開發我們未知的事情。比如像北大學生十幾年就知道的價格戰,日本經過經濟發展之後,積極用性工具用品的方式,複製於其他健康用品生活,讓老年生活更加豐富,這個是很有意思的關聯。

“老”需要死亡教育

我們不管怎麼健康,最後都會面臨結束一生的時候。對於死亡我也曾經感覺到非常無助。以前去臺灣、香港的書店看一些大陸沒有的書,有一次在臺灣看到很有興趣也是最刺激我的書就是《死亡教育教材》,是很厚的一本專門講死亡教育的教材。

活著的時候經常看死亡教育的教材,這不是煩人的事兒。按照習慣來說,這太不講道理了,我活著不爽,還讓我活的時候天天看這個。但我還是買了一本,這是一本大學教材,這個教材告訴我們什麼叫死亡。這個很有意思,我們害怕是因為我們不理解,我們不知道死亡這個機理的過程。

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死之前要做哪些準備,比如說大家知道瓊瑤阿姨做了準備。我們看了很多瓊瑤小說,她是中國人裡面唯一一個靠愛情吃飯的女性,平常我們很多人寫很多書,喜歡愛情各種各樣,但基本上一結婚就忘這茬了,就過日子去了。

瓊瑤十幾歲就開始寫愛情小說,雖然她那時候喜歡老師,寫了《窗外》,後來又離婚,離婚之後還是寫愛情小說。不斷投稿,投給皇冠出版公司,結果又和出版公司老闆墜入愛河。

瓊瑤老年跟平先生一直非常好,最後平先生生病要切開氣管搶救的時候,平先生前面這幾個孩子很支持。瓊瑤認為不應該這樣做,人既然已經失去知覺到痛苦最後的時候,應該有尊嚴,而不應該像動物一樣硬要把他拉回來。

瓊瑤說:“第一我不管這件事,第二我寫一個聲明,我要是不行了,誰也別管我,給我弄這麼個管子插著,我不需要,那時候我就該走了。”

【退休生活】冯仑: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辟!退休生活指南)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瑞士有一家安樂死的機構拍的視頻。有一位老人告別了子女,非常安詳跟他朋友在一起吃飯,醫生拿了一顆藥跟他談話,他說OK,就給他吃藥。吃藥以後過了20分鐘就沒有反應,醫生說這個藥沒有問題,我主要想看你是不是改變主意,如果沒有改變主意我再給你一顆。

最後他沒有改變主意,醫生又給他打了一針,於是他走過沙發,抱著他的老伴兒結束了生命。老伴兒和朋友們非常平靜地把他送給醫生。

我最近在想,這本書雖然是教材,我時不時也要看看。雖然我覺得死亡離我還是有點遠,但是這個態度很重要。還有一件事對於我很重要,大家注意看當時伊拉克戰爭之後,很多斬首的視頻,恐怖分子抓了一些俘虜、異教徒等他們認為的敵人,拍了很多斬首敵人的視頻。

其中有兩類人,一類人在斬首前大喊大叫,既感覺殘忍,又感覺到人的可憐。另外一種人是黑水公司的僱員,以前都是特種兵,他們被斬首的時候面無表情,直視著對方,非常平靜。為什麼會這樣?我也很好奇他怎麼不害怕?吃了什麼膽?

一研究發現,在特種兵訓練裡面,最後一門課程叫“地獄一週”,有一門科目叫做死亡訓練,最終給特種部隊的人一個信念,死亡是你要執行最後一個任務。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表現,因為他們瞭解死亡。

人最終是要死亡的,只不過是早一點,晚一點。受過訓練的人,在最後關鍵的時候表現得大義凜然,最後我發現大義凜然有很多原因造成。除了有信仰以外,關鍵是技術活兒要好,你真正受到過死亡訓練,實際上你就能大義凜然。我覺得到了老年以後,這件事是大健康的一部分,

積極瞭解死亡、面對死亡和有尊嚴的完成死亡前的一些工作和處理好相關事項。

我在還買過一本書,《教你怎樣寫遺囑》,以前我以為是老了以後再寫,現在發展到中年就可以寫,有很多法律上你不知道的細節,要寫好。不寫好,以後會給其他人帶來很多麻煩。我是覺得人如果說進入老年,一方面要開心、健康,另外一方面,死亡訓練、死亡觀念其實也很重要。

人這一生非常有意思,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我們已經站在這裡,我們把這一生過好就必須在前5、6年做不了主,中間有做不了的主,最後可以自己做主這幾十年,可以把我們人生過得更精彩和豐滿。這才是我理解的老年生活。

【退休生活】冯仑:我理解的老年生活!(精辟!退休生活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