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馮侖:除了吃和睡,什麼讓你快樂?

馮侖:除了吃和睡,什麼讓你快樂?

封面題圖|《岡仁波齊》

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快樂」到底是怎樣產生的?我們人類,或者更廣泛地說,哺乳類動物的快樂是怎樣產生的?我想搞清楚人為什麼快樂,今後怎樣讓「快樂」帶動企業增長。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觀察。

如果我們往回看,幾十萬年以前人類剛剛站起來的時候,快樂非常少。那個時候人的快樂就兩件事,第一是睡覺,第二是安全。

我發現在哺乳類動物當中,食草類哺乳類動物都睡得比較少,食肉類都睡得比較多,比如獅子、老虎。他們為什麼睡得比較多?第一,它們吃得好,吃羚羊,吃其它動物。抓其他動物也不容易,不可能每天定時定點,想吃就吃,它們得非常努力地尋找,有時候走幾十公里,逮住一個斑馬,吃了,吃一頓然後歇四五天,這四五天基本上就睡覺了。對它們來說,胃的飢餓是間歇式的,不是每隔 3 個小時、5 個小時就必須進食。加上它們身體強壯、牙齒鋒利,也不怕別的動物騷擾,於是吃過了就睡。所以我們看到食肉類哺乳類動物經常都處在睡覺的狀態。

馮侖:除了吃和睡,什麼讓你快樂?

▲著名的獅子王塞西爾

但是我們很少看到食草類動物睡覺,它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低著頭吃。它們很容易餓,所以要很勤奮地吃。它們不睡覺還有一個原因,它們是獅子、老虎的食物,需要時刻保持警惕。

同樣,對處在最初狀態的人類而言,由於是食草類,要定時吃飯、要時刻警惕食肉類動物的襲擊,不要被老虎、獅子吃掉,所以睡覺的時間就很少。

而且人類在最初的時候,性高潮都不是快樂的。雖然人類從猴子進化而來的時候都沒穿衣服,但是大家也不亂交,也談不上作風問題。那個時候就是到了一定的季節,衝動了就交配一下,生個孩子,還沒有高潮。高潮還是後來的故事。所以人類最初的快樂其實就是能睡覺,最初的人類就這點快樂,特別簡單的快樂。

到了今天,我們都吃得飽,這其實就是快樂。相對於飢餓而言,吃飽就是快樂。相對於睏乏而言,睡個好覺就是快樂。相對於被其他動物襲擊而言,安全就是快樂。吃好、睡好、有安全,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產生很多很多其他的快樂。

馮侖:除了吃和睡,什麼讓你快樂?

▲《琅琊榜》| 吃好、睡好、有安全,然後才有其他的快樂

我剛開始做生意時,認識了一個朋友,他曾經做過很多年生意,我很尊重他。他蹲過監獄,在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特別的經歷。我認識他時他是在北京很出名的個體戶。我通過朋友認識他,向他請教怎麼做生意。他一進屋子就東張西望,當時我那間屋子就 12 平米,他拿個小板凳坐在門口,離門最近的地方,把門留了半尺寬的一個縫,一邊和我說話,一邊不時地向門外瞄一下。我很疑惑,就說沒事,沒人外邊。他說這是習慣。坐牢坐久了,就習慣性地張望,看管教是不是過來了。我心裡就覺得稍微有點不舒服。他又解釋了一句,「也沒什麼,你這不是大號」。這讓我記憶深刻。我當時在機關裡,他說他以前坐牢是「蹲小號」,我在機關裡是「坐大號」。他說坐牢不快樂,在小號和大號裡都不快樂。離開「號」才是快樂,這個快樂叫自由。所以,

除了吃飯、睡覺、安全,後來快樂又多了一種,自由。這個朋友說的就是要有自由。

當然,說自由之前,他說吃飽才是快樂。他給我講他最初的快樂是在監獄裡非常飢餓的時候吃到半個饅頭。他和他兄弟兩個人四隻手被反扣著綁在一起。沒飯吃,餓。這時候有一個管教扔了一個饅頭下來。他倆背對背把這個饅頭分著吃完了。他告訴我那時候吃飽就是快樂

後來,他去世的時候,我又明白一件事情,自尊就是快樂。有一年冬天他在房間裡打牌,那時候「朝陽群眾」還沒有出現,但是有比「朝陽群眾」還猛的「群眾」敲門,要抓他。實際上那個年代打牌也不是特別大的事,但他不想再被抓起來,弄得沒有尊嚴,他就躲到了陽臺上。在陽臺躲著的時候,因為天氣非常冷,突然滑了一下,他就失足摔死了。當我聽到他去世的原委時,我就明白一個人的快樂有時候是自尊。就是你做的事情、你的人格得到別人的認可,不被任何人蹂躪,這才是快樂。

我剛開始做生意時,這個朋友讓我明白三件快樂的事:吃飽是快樂的、自由是快樂的、有尊嚴是快樂的

馮侖:除了吃和睡,什麼讓你快樂?

▲《肖申克的救贖》| 快樂是吃飽、自由、有尊嚴

後來我就一直觀察大家因為什麼事而快樂。比如和朋友在一起,友誼會讓人快樂。大家一起喝酒能帶來快樂。其實凡是上癮的東西,都能給人帶來快樂。上癮的事,從經濟學上講,需求彈性無限大。什麼叫需求彈性無限大?越吃越想吃、越要越想要,越愛越想愛,越嗨越想嗨,這就叫需求彈性無限大。也就是說大家聚會的時候,酒精、友誼、異性之間的荷爾蒙都會讓大家快樂。雖然這種快樂有可能是短暫的,但是會讓大家快樂。

我發現還有很多讓人快樂的事,甚至一個人做一件事非常辛苦的事,也會快樂。比如王石 50 多歲開始爬山,登上了七大洲最高的山,而且兩次登頂珠峰,一次從南坡一次從北坡。然後 60 歲去學外語。他曾經跟我講,有一次登山過程非常危險。因為衝頂耗費時間,一般都是在凌晨衝頂,到了頂以後,用一天時間往下走,這樣是安全的。可是那次天氣不太好,到下午還沒有走到大本營,也沒辦法衝頂,但他不想放棄。於是他自己在冰地上鑿了一個平臺,打了兩個鉚釘,把自己掛在冰地上,掛了一晚上,第二天天未亮再往上爬。

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看來不快樂,為什麼王石快樂?我發現原因很簡單,叫「我願意」。凡是做自己願意的事一定是快樂的。所以「我願意」很重要,問題是為什麼願意?所有登山的人都經常被問「為什麼要登山?」他的回答非常有禪意,說山就在那裡。在登山的人眼裡,山在那裡,我願意去征服。

為什麼願意?我覺得有兩個可能,一是有慾望,另外一個是被使命驅使。什麼叫使命?就是沒事找事,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當事,這叫使命。

一個人有了使命之後,就會去做一些在別人看來很痛苦但自己很快樂的事情

馮侖:除了吃和睡,什麼讓你快樂?

▲《英雄》| 身負使命,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去臺灣騎自行車,50 歲時騎自行車繞臺灣一圈,每天騎一百多公里,9 天騎行一千多公里,我都覺得自己比較牛了。可是我在路上看到一箇中年婦女,只拿一瓶礦泉水,不斷地磕頭,同伴告訴我這個人是磕頭環島。大夏天的,她磕頭環島。我特別好奇,就停下來問她為什麼要這樣磕頭?她不怎麼會說國語,只是說:快樂,bye。

我想她一定是有使命、有信念的人。有使命、有信念的人一定是快樂的。所以我們就不能去用我們的感受去貶低她的快樂。我們應該尊重有使命的人,為了擔當和使命而敢冒身體之痛苦、世間之磨難的人,我們應該去感受有這樣情懷的人所追求的快樂

我還看到很多有使命的人。比如馬雲做了一個「鄉村教師計劃」,已經連續3年每年評選出 100 名優秀的鄉村教師,給他們 3 年的培訓計劃,還給一些獎金。然後再把邊遠地區學校的學生並在一起,變成寄宿制,讓農村的留守兒童能夠接受正常的教育,健康地成長。這也是使命、情懷。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有使命、有情懷的人,會做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他真的很快樂。

除此以外,我還發現有一種快樂就是「手藝」。有一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就是喜歡這個事,既不牽扯簡單的慾望,也不牽扯到使命,他就是愛這個事。比如琉璃工房的楊惠姍喜歡琉璃,就投入所有去做這個事。當一個人有手藝的時候,投入到這門技藝當中時,他會快樂。

當然還有一種快樂,共同的夢想和願景所帶來的快樂。當一群人有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和願景時,這種使命、願景、夢想,就構成了大家快樂的起源,而且彼此之間的快樂可以感染,最終形成巨大的動力,促使大家把共同的事業經營好,成為快樂的動力,快樂的事業,快樂的未來。

編輯|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