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沒有這件事,我們可能還在「洞」裡

馮侖:沒有這件事,我們可能還在「洞」裡

封面題圖|《星際穿越》

如果不是企業家的這些創新,我們可能還在「洞」裡。我在網上看到一個笑話,說山頂洞人,幾個男的看見一個女的,一棍子打倒,把人拖到洞裡就辦了。這樣的日子也挺幸福,沒有法律,想打誰打誰,想辦誰辦誰,但是他們住在山頂,住在洞裡,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馮侖:沒有這件事,我們可能還在「洞」裡

▲《羅馬》| 是什麼讓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

大家也知道,馬雲曾經提出來「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創新有點大。有一年我參加阿里年會,一個很重要的領導也去了,年會結束以後我們到另外一個地方,大家喝茶聊天。這個領導說當年馬雲在湖畔花園裡邊,十幾個人做著一個小公司,喊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他扶持年輕人,帶著市裡邊的一些領導過去看。大家知道馬雲很能講,講完了以後,問馬雲,你今年要賺多少錢?那時候馬雲說賺一百萬。這個領導就看了看,問跟著他一起來的,你們信不信?你們看怎麼樣?所有的人顧左右而言他,笑而不言。只有這個領導說我相信馬雲一定能做到。他果然做到了。

馮侖:沒有這件事,我們可能還在「洞」裡

▲《機器人總動員》| 總有一天,科技會替人類做一切事情

創新改變我們的世界。兩百年前因為鐵路的發明,出行變得更容易。現在大家都知道「重型獵鷹」,未來我們去火星也可能成為現實。過去從北京到廣州,坐火車要兩天多才能到,現在兩天多是我們從地球到月亮的時間。火箭速度可以達到一秒八公里,兩天半三天左右就可以從地球到月亮。今後人們要約會,說到月亮上吃個晚餐是完全有可能的。這是什麼?創新。我們看了這麼多創新之後,再看馬斯克提出的「超級迴路列車」(Hyperloop),用「真空管道運輸」,像太空穿梭一樣,從美國波士頓到北京只要一個半小時,就覺得這也許是幻想,但完全是可能的。

因為創新,我們人類自身也有很大變化。科學家們最近完成了首例人類遺體頭部移植,把一具屍體的腦袋切了,裝在另一具屍體上,從神經和醫學上看是成功的。另外現在人造子宮已經試驗成功,在羊、豬、老鼠身上的試驗都成功了。我有個科學家朋友,他們的企業在做人造子宮,說人造子宮就像電飯煲一樣,以後你把胚胎放進去,六個月,把「電飯煲」一開,「孩子就生出來了」。這都是企業家在做的事。他不單是一個科學家,他還是企業家。

我這兩天也看到一段美國的視頻,叫機器人戰士。國外的機構把外骨骼系統裝在特殊戰士和一些殘障人身上。外骨骼比內骨骼有勁。內骨骼,咱現在的骨骼,比如舉重很累,有了外骨骼以後力大無比。人類自身的這些變化也都離不開企業家。

馮侖:沒有這件事,我們可能還在「洞」裡

▲《X戰警》| 未來戰士,你在哪?

企業家在很多不確定,甚至不知道未來能幹什麼的情況下,有很多創造和創新。

有些創新的目的和指向是很清楚的,就是能提高勞動生產率,賺點錢。還有一些創新,目的和後果完全是不清楚的,但也許會改變地球,改變我們人類的未來。

比如說馬斯克,他說要往火星移民一百萬人。有可能做到嗎?有可能。但要做到這件事情,他現在最重要的,一是火箭速度還要快。按現在的速度,到火星要半年多時間。大家覺得半年多有點悶,但是別忘了 100 年前從廣州坐船到歐美也要半年時間。如果火箭速度能提高到去火星只要兩三個月,這事就靠譜了。

第二是火箭要能夠重複使用,上去以後再回來,不要太貴了。如果飛機從北京飛到廣州,一次就報廢,第一沒人敢坐,第二成本太高。火箭也一樣。現在火箭去了就回不來了,都嚷嚷著說要參加太空旅行,實際上沒人敢去。現在要解決的就是重複使用的問題,一旦能重複使用,成本就下來了。飛機重複使用,機票才便宜。如果飛機用一次加一次成本,機票太貴,沒人飛了。這兩件事一旦解決,實際上就改變了我們和地球以外星球的關係。

馮侖:沒有這件事,我們可能還在「洞」裡

▲「獵鷹重型」火箭首飛照片

美國現在有個詞叫「地外生意」,地球以外的生意。我也是好奇心重,自己發了一顆小衛星「風馬牛一號」,我也在想地外生意怎麼能做。假如說我能發一個智能機器人到月亮上,也圈塊地,我也可以賣月亮上的地,沒準能掙錢。這叫地外生意。美國已經有立法,關於月亮上的稀有金屬資源怎麼樣可以用,都已經有了規定。

企業家天天倒騰的這些事,有很大一部分他們自己對後果也並不清晰,但是他們有積極性去創造、創新。所以說企業家精神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創新。目的很清楚的創新、為解決一件問題無意中的創新、為夢想而創新……不管怎麼樣都是創新。

技術創新之外,還有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哪怕是銀行,也要創新,全國這麼多銀行,不創新怎麼競爭?我在一家銀行做獨董,參加風險管控委員會,他們也在創新,要引入智能機器人管風控。當然現在軟件就能管,以後風控這事不需要人,全部用人工智能就能解決。小額貸款等業務,有大量的重複性的工作,都能夠通過智能化解決。

總之創新是企業家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

中央曾經提出來要弘揚企業家精神,保護企業家資源,讓企業家安心放心,有恆心來創業創新,這是好事情。創業、創新,也是我們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情。圖片來自網絡

總編|喻瀟瀟 顧問|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