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

五、國家主義的奮鬥

在中古後期所興起的國家主義思想對宗教信仰也有強烈的反應,從此教會與世俗政府間的爭執漸趨尖銳化,帝王和國民除了主張完全使國家獨立自主外,同時也希望由自己國家管理靈界的問題。

1.英國的國家主義教會

英國教會:在發展國家主義教會方面,成功最快最早的就是英國。因為英國早在亨利二世時代,就開始進行消滅英國的羅馬教會威權。例如亨利二世為了達到這項建立國教會的目的,就任命他的心腹重臣托馬斯·貝克特為坎特伯雷大主教。可是貝克特上任以後突然變心,竟以全力維護羅馬教皇權,結果就跟亨利二世發生激烈衝突。不得已,亨利二世就在1164年一月召開“克拉倫敦貴族教士大會”,制定有名的《克拉倫敦法典》,其要點如下:

(一)英國境內之所有主教大主教,而後必須向英王效忠。

(二)英國境內之主教大主教,而後不得向教皇盡忠納貢,如未得英王之允許亦不得擅自出國。

(三)英國境內之主教大主教,未得英王之允許不得自主選任,亦不得宣告任何英國臣民破門。

(四)英國境內之主教大主教,除純屬教會事務外,其他一切案件必須交由國家法院審理。

後來雖然在貝克特被刺事件後,亨利二世不得不撤銷《克拉倫敦法典》,可是從此卻奠定了英國國教會的基石。到了1279年有名的《沒收法》成立,禁止把屬於俗權的土地編入教領地,並且阻止逃避封建貢納和租稅負擔。1351年《聖職授職法令》頒佈,更嚴禁教會教士由教皇任命。1353年又制定《王權侵害罪法令》,取消了英國臣民上訴羅馬教皇的一切權力,英國國教會就如此逐步打定了穩固基礎。有名的威克里夫的宗教改革運動,就是由這種英國國家主義教會思想所形成。


歐洲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

英王亨利二世


2.法國的國家主義教會

法國教會:法國有名的腓力四世,曾經跟卜尼法斯八世教皇發生衝突,結果使這位70歲的高齡老教皇被辱後憂憤而死。接著,腓力四世就把羅馬教皇宮搬到法國的阿維尼翁,而出現了70年之久的阿維尼翁之囚時代,使教皇威信掃地成為法王的傀儡。緊接著從1378年到1417年又出現了大分裂時代,在羅馬與阿維尼翁同時有多個教皇存在。後來經康斯坦茨會議,才算使教皇再回到羅馬城而結束了大分裂時代。可是法國的教會在1438年,則否決了羅馬教皇在法國的教職任命權和司法課稅權,並且認為法國國家宗教會議教皇更具有權威,同時法國政府又主張自己有決定宗教信仰問題的大權。法國教會既然已經國家主義化,教皇當然要千方百計企圖恢復法國的教權。因而庇護二世教皇就在1461年,以把那不勒斯的政權讓給法國為條件,才算讓法王路易十一廢除了法國國教會。可是路易十一這一項措施,卻遭受巴黎大學和巴黎高等法院的反對,因而僅僅兩年法國國教會就又恢復到獨立自主。到了1516年,

《波倫亞宗教協定》成立,教皇利奧十世雖然保留了普通教職的任命權,但是把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的任命權都讓給了法王法蘭西斯一世


歐洲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


3.意大利教會的國家主義化

意大利教會:意大利是由教皇統治,而德國則是由帝王統治,兩者互爭世界帝國的霸權。這就形成國家主義教會的過程來說,意德兩國遠比英法的阻礙為多。再加上德皇與教皇一向交惡,例如以前為了教職任命權問題,惹起了格列高利七世亨利四世之爭,經1122年《沃爾姆斯宗教協定》才算告一段落,但是這並不能說教權與皇權已經得到最後圓滿解決。例如托馬斯·阿圭奈和教會法,雖然都一再主張教皇權的至上,但是另外卻也有為皇權的優越性努力辯護的。例如意大利帕多瓦城的馬西利烏斯,就上承英國經院哲學家俄卡姆的主張,俗世帝王有廢黜邪惡教皇的權力。馬西利烏斯曾在1324年寫了一部《和平的保衛者》

,特別強調他這種反羅馬教皇的論調。他在這本書裡,把教皇比作是一條毒蛇。他為了削弱教皇權,鼓吹俗世帝王有處理宗教事務的特權。更認為信仰上唯一的寶典聖經,不僅教會有權解釋,就是一般俗人也可以做適當的解釋。此外俗世帝王可以召集會議,對教皇及所有教士進行管轄,所謂教會法對俗世帝王不具任何效力。


歐洲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

意大利思想家馬西利烏斯


4.德意志教會的國家主義化

德國教會:假如神聖羅馬帝國能夠統一,那德皇就可施展威權,建立比英法更為鞏固的國家主義教會。可惜事實上德國分裂成無數小領邦,根本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政治的統一政府。可是路德為了擺脫羅馬教會的羈絆,而塑造了近乎德國國教會的教會。但是路德所以能夠建立起這種國教會,絕對不是因為德國的統一,反而是由於德國的不統一。


歐洲宗教改革的時代背景(下)

奧地利公爵魯道夫四世


何以故呢?因為自從14世紀起,奧地利公爵魯道夫四世,就曾經主張他是自己國家的教皇兼大主教。此外巴伐利亞、薩克森等州的諸侯,也跟魯道夫四世具有同樣主張,而且他們都節節向這個方向奮力邁進。例如德國很多諸侯都保留了教祿授與權,禁止羅馬教皇的教會在領內出版流傳,尤其規定未經許可嚴禁羅馬教皇在領內販賣贖罪券。同時,德國的各自由都市也效法各州諸侯,排斥羅馬教皇在自己都市內行使任何威權。所以德國人的離叛羅馬教爭取信仰上的自由,在路德發動宗教改革運動以前早就在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