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五、国家主义的奋斗

在中古后期所兴起的国家主义思想对宗教信仰也有强烈的反应,从此教会与世俗政府间的争执渐趋尖锐化,帝王和国民除了主张完全使国家独立自主外,同时也希望由自己国家管理灵界的问题。

1.英国的国家主义教会

英国教会:在发展国家主义教会方面,成功最快最早的就是英国。因为英国早在亨利二世时代,就开始进行消灭英国的罗马教会威权。例如亨利二世为了达到这项建立国教会的目的,就任命他的心腹重臣托马斯·贝克特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可是贝克特上任以后突然变心,竟以全力维护罗马教皇权,结果就跟亨利二世发生激烈冲突。不得已,亨利二世就在1164年一月召开“克拉伦敦贵族教士大会”,制定有名的《克拉伦敦法典》,其要点如下:

(一)英国境内之所有主教大主教,而后必须向英王效忠。

(二)英国境内之主教大主教,而后不得向教皇尽忠纳贡,如未得英王之允许亦不得擅自出国。

(三)英国境内之主教大主教,未得英王之允许不得自主选任,亦不得宣告任何英国臣民破门。

(四)英国境内之主教大主教,除纯属教会事务外,其他一切案件必须交由国家法院审理。

后来虽然在贝克特被刺事件后,亨利二世不得不撤销《克拉伦敦法典》,可是从此却奠定了英国国教会的基石。到了1279年有名的《没收法》成立,禁止把属于俗权的土地编入教领地,并且阻止逃避封建贡纳和租税负担。1351年《圣职授职法令》颁布,更严禁教会教士由教皇任命。1353年又制定《王权侵害罪法令》,取消了英国臣民上诉罗马教皇的一切权力,英国国教会就如此逐步打定了稳固基础。有名的威克里夫的宗教改革运动,就是由这种英国国家主义教会思想所形成。


欧洲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英王亨利二世


2.法国的国家主义教会

法国教会:法国有名的腓力四世,曾经跟卜尼法斯八世教皇发生冲突,结果使这位70岁的高龄老教皇被辱后忧愤而死。接着,腓力四世就把罗马教皇宫搬到法国的阿维尼翁,而出现了70年之久的阿维尼翁之囚时代,使教皇威信扫地成为法王的傀儡。紧接着从1378年到1417年又出现了大分裂时代,在罗马与阿维尼翁同时有多个教皇存在。后来经康斯坦茨会议,才算使教皇再回到罗马城而结束了大分裂时代。可是法国的教会在1438年,则否决了罗马教皇在法国的教职任命权和司法课税权,并且认为法国国家宗教会议教皇更具有权威,同时法国政府又主张自己有决定宗教信仰问题的大权。法国教会既然已经国家主义化,教皇当然要千方百计企图恢复法国的教权。因而庇护二世教皇就在1461年,以把那不勒斯的政权让给法国为条件,才算让法王路易十一废除了法国国教会。可是路易十一这一项措施,却遭受巴黎大学和巴黎高等法院的反对,因而仅仅两年法国国教会就又恢复到独立自主。到了1516年,

《波伦亚宗教协定》成立,教皇利奥十世虽然保留了普通教职的任命权,但是把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任命权都让给了法王法兰西斯一世


欧洲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3.意大利教会的国家主义化

意大利教会:意大利是由教皇统治,而德国则是由帝王统治,两者互争世界帝国的霸权。这就形成国家主义教会的过程来说,意德两国远比英法的阻碍为多。再加上德皇与教皇一向交恶,例如以前为了教职任命权问题,惹起了格列高利七世亨利四世之争,经1122年《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才算告一段落,但是这并不能说教权与皇权已经得到最后圆满解决。例如托马斯·阿圭奈和教会法,虽然都一再主张教皇权的至上,但是另外却也有为皇权的优越性努力辩护的。例如意大利帕多瓦城的马西利乌斯,就上承英国经院哲学家俄卡姆的主张,俗世帝王有废黜邪恶教皇的权力。马西利乌斯曾在1324年写了一部《和平的保卫者》

,特别强调他这种反罗马教皇的论调。他在这本书里,把教皇比作是一条毒蛇。他为了削弱教皇权,鼓吹俗世帝王有处理宗教事务的特权。更认为信仰上唯一的宝典圣经,不仅教会有权解释,就是一般俗人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此外俗世帝王可以召集会议,对教皇及所有教士进行管辖,所谓教会法对俗世帝王不具任何效力。


欧洲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意大利思想家马西利乌斯


4.德意志教会的国家主义化

德国教会:假如神圣罗马帝国能够统一,那德皇就可施展威权,建立比英法更为巩固的国家主义教会。可惜事实上德国分裂成无数小领邦,根本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的统一政府。可是路德为了摆脱罗马教会的羁绊,而塑造了近乎德国国教会的教会。但是路德所以能够建立起这种国教会,绝对不是因为德国的统一,反而是由于德国的不统一。


欧洲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


何以故呢?因为自从14世纪起,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就曾经主张他是自己国家的教皇兼大主教。此外巴伐利亚、萨克森等州的诸侯,也跟鲁道夫四世具有同样主张,而且他们都节节向这个方向奋力迈进。例如德国很多诸侯都保留了教禄授与权,禁止罗马教皇的教会在领内出版流传,尤其规定未经许可严禁罗马教皇在领内贩卖赎罪券。同时,德国的各自由都市也效法各州诸侯,排斥罗马教皇在自己都市内行使任何威权。所以德国人的离叛罗马教争取信仰上的自由,在路德发动宗教改革运动以前早就在开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