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邏輯混亂,到清醒工作生活,我只用了這4招

從邏輯混亂,到清醒工作生活,我只用了這4招

曾經我一直滿足於自己用主觀思維思考事情的模式,還認為要是生活全都流程化一板一眼,會變得非常艱難。

還記得邏輯混亂的那段時間,自己的工作頻頻出錯,和團隊對接開會,說話也毫無邏輯可言,基本都是從個人感受出發,飽受詬病。

邏輯混亂,讓我終日對很多事情無法思考得深入,後面認識到自己這種狀態實在不行,於是我上網學習了很多邏輯方面的課程,並且結合提升邏輯具體的案例,我提煉出4項非常有效的方法。

01

批判性思維

隨著媒體消息的日益混亂,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看到媒體平臺上某篇文章,不同論點的人各執一詞,你會覺得哪一方都有一點道理,自己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其實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因為各種信息的干擾,逐漸我們養成了滿足淺層答案的習慣,而不去思考事情背後的本質。

要想解決這個難題,這裡需要提到——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就是對思維的再思考,簡單來說就是教我們如何認知自己的思維模式,然後通過多種視角進行邏輯分析,不斷改善,提升思維深度。

從邏輯混亂,到清醒工作生活,我只用了這4招

關於批判性思維,有非常重要的幾點:

1、鑑別觀點的來源

有時當我們在自媒體看到某一消息時候,根本不曾考察對方的專業資質,就會把文章某些觀點,當做正確法則,傳播使用。

比如關於跑步,有的文章會說晨跑更好,因為新的一天可以幫助人提升精力,而有的文章會說夜跑更好,因為晨跑空氣成分不好……

上面的觀點究竟來自誰?有無專業人士支持論證呢?

對於我們看到的文章,或者聽說的某件事情,不要輕易下結論,追根溯源,先了解觀點源頭,再對所接受信息,進行批判性提問,得出有效答案。

2、判斷事件的合理程度

當我們在各類知識付費平臺中瀏覽時,很容易發現,幾乎每一個課程都會給出自己"不得不學"的理由。

比如邏輯,導師就是通過邏輯能力實現生活的逆襲,比如英語,從小地方逆襲到翻譯,月薪多少萬,看上去每個技能都能是我們迅速改變人生。

但這樣的判斷未免過於武斷了,"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不在於選定的哪個技能,導師能出來開某門課,通常他們是在該領域有多年積澱的。

而小白要是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希望學習了馬上就能達到導師的水平,是非常難的。

3、找出支撐觀點的證據

你所相信的,到底是科學證明的,還是口口相傳,還是主觀化的"我認為……"呢?

比如,我認識一個女孩,她成天抱怨自己生活過得多麼悲慘,向我訴說自己身邊從來就沒有對她善意的人。

因為她的各種,"辱罵"細節描繪得都很真實,我很長一段時間,也就深信不疑。

直到後來,我在另一位朋友面前,瞭解到了女孩對我的抱怨,把我的不主動說話,描述成對於她惡意的孤立。

這時候,結合她往常跟我抱怨的一些細節,我才發現,原來許多事情,並非就是她口中的那樣。

許多事情,如果只憑一個觀點,或者一個人的說辭,是不足以找到背後答案的。找到支撐論點的論據,對於我們判斷事情的真偽尤為重要。

02

認知方式決定看問題的角度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寧願被別人說是理性,而不願意被貼上感性的"標籤"。

因為感性兩個字,會顯示出更多不夠公正的可能性。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感性的成分。情感多多少少會影響我們的思考與判斷,如果對於某件事情的思考一開始,我們就留有預設,那麼摻雜的情感因素,也很容易干擾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

從邏輯混亂,到清醒工作生活,我只用了這4招

認知模式是指人對信息的獲取、處理的模式。因為生長環境和經歷的不同,我們每個人的認知模式也是不同的,就像小時候我們所蒐集的花花綠綠的糖紙,當你用紅色糖紙看世界,你所看到的一切就是紅的,同樣,透過藍色糖紙,整個世界就會是藍色的。

看到這裡,你就會大致明白,為什麼一個你認為很淺顯的道理有時候磨破嘴皮,別人也無法理解。其實未必是不能理解,但因為大家的認知模式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誰也無法打破自己的"糖紙",輕易去接受另一種認知框架。

大家都有自己的認知模式,也因為角度不同,最後,雙方誰也無法說服誰。

知道差異,然後理解差異,也是我們打開自己思維很重要的一環。

03

養成正確思考的方法論

從邏輯混亂,到清醒工作生活,我只用了這4招

瞭解了批判性思維和認知模式的不同後,仍然需要一些更具體的方式,幫助我們實現正確思考:

1、詳細陳列問題

無論我們遇到一個多麼複雜的問題,首先鎮定下來,把遇到的問題詳細列舉下來,分條陳述。

也許你會擔心自己列舉的觀點很亂,毫無邏輯性可言,先完成再完美,要是覺得不夠清晰,可以把第一版當做草稿,第二版再繼續完善寫得更有條理一些。

能夠把問題在紙上表述清楚,其實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恐慌程度,也就沒有那麼嚴重了,因為人總是對自己不瞭解的事情很恐慌。

2、列舉自己的不同設想

詳細陳列問題後,可以對問題進行拆分,比如問題的關鍵是什麼,矛盾在哪裡,解決方法有哪些。

比如你在學習時間管理,但是學了好幾年也沒有什麼成效,按照慣性思維,可能你會把這歸咎於自己智商低、學不會等無法改變的原因上,但換個角度,你其實是可以更深入思考,做出更多的假設,比如:自己到底是因為不會分配時間導致計劃破產,還是完美主義作祟,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把你可以想到的可能性,不管是不是很愚蠢,都寫下來,然後逐個分析擊破,找到原因,再對症下藥。

3、蒐集相關論據的資料素材

比如你通過論證,排除了幾個明顯不對的設想,這時候對於剩下的設想你還是無從下手,到這一步,你可以做的就是逐一搜集每個設想的論證素材。

在蒐集論證素材時候,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地方,即辨別信息來源的可信度,通常來說各個領域的專業網站可信度是大於普通搜索引擎的,判斷素材的真實程度,也可以從源頭查找該數據的出處,看是否真實。

資料蒐集完善後,你也就很容易更為客觀的比對出,各種設想哪一個更具有可操作性,接著再根據資料去一一驗證。

從邏輯混亂,到清醒工作生活,我只用了這4招

當你能夠掌握上述思維方式,你的思維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變思維方式是一個很長久的過程,不要因為短期效果的不明顯,就放棄了思想的進階,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