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如果你不知不覺邁入了中年,對眼前的生活不滿,夜以繼日地重複著單調的工作,找不到任何一個情感出口發洩,這個時候推薦你認識一下這本書的主人公——查爾斯“。


我曾試圖在主人公查爾斯身上找到一些共性,但發現很難,也很難理解查爾斯的選擇和追求。主人公查爾斯在英國證券交易所當經紀人,雖然不是什麼傑出偉大的人物,但他擁有體面的職位,穩定的社會地位和在他人看來美滿的家庭,結婚16年來,白天上班,晚上和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過得安穩有幸福的生活,但在第17年的一天,他為了繪畫,拋棄了別人眼裡好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

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單槍匹馬地戰鬥!

換做是你,是選擇踏踏實實的過日子,賺取六便士;還是拋開一切,像查爾斯一樣去追求夢想,去觸碰天上的月亮?涉世未深,還在職場奮戰的我,就算天上的月亮再圓再亮,我還是不會放棄腳下滿地的六便士,因為要生活,要面對現實。當然肯定會有許多人在我這樣的年紀沒有在為追求物質而生活,我非常羨慕。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不一樣,不同的選擇造就不一樣的人生。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單槍匹馬地戰鬥!

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他這樣的為夢痴狂”

回到查爾斯的故事裡,查爾斯突然離開家去巴黎,七大姑八大姨們提出各種假設,一口咬定是查爾斯有了外遇,跟其他女人私奔了。如果這事情發生在現在的時代,估摸著也會有同樣的猜想和定義。因為你根本想不到,原來查爾斯沒有在巴黎享受燈紅酒綠,也根本沒有和別的女人浪跡天涯,他離家出走的原因是瘋狂迷戀上的了繪畫。有小說裡的話來說,他彷彿“被魔鬼附了體”,他去巴黎就是為了追求這個理想。聽著有些荒誕,但是更荒誕的是,查爾斯在繪畫上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天賦。如果查理斯原先就在繪畫上有一技之長,這種選擇雖說激進,畢竟多少可以理解,奇就奇在他除了一年的夜校學習外,毫無繪畫基礎,而且從他最初創作出來的作品中也看不出多少天賦,他似乎只會在原本很美好的東西上搞破壞。查理斯畫畫純粹出於一股難以抑制的熱情。他自己是這麼說的:“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這就是所謂的為夢想痴狂吧。

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查爾斯在外的經歷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一帆風順或多麼勵志,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遭受著貧窮和飢餓的查爾斯,是如何堅持下去的?不僅要忍受肉體層面的痛苦,還要遭受精神層面上為追求藝術突破的折磨。我之前猜想著,查爾斯肯定在外面歷經千辛萬苦,最終通過自己的不斷地努力和堅持,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最後也成就了自己!我還是低估了毛姆對人性透徹的觀察和人物塑造的能力。回到故事裡,在巴黎查爾斯的作品在市場上無人問津,他和他的作品被許多人拒絕和否定。所幸,他的才能被一名三流畫家施特略夫發覺,施特略夫擁有普通人沒有的直覺,肯定查爾斯唉繪畫方面的天才,並且非常尊重和仰慕他,不僅在生活上提供各種服務與幫助,還在查理斯病重時把他接到家裡悉心照顧。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查理斯非但沒有絲毫感激,還在養病過程中勾引了施特略夫的太太。讀到這裡,查理斯不僅拋家棄子,還恩將仇報,在世俗眼光裡,簡直可以說是十惡不赦了。或許這也是人性,也沒有哪一個人物是十全十美的。

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不為誰而作的畫”

接下來,查理斯從施特略夫家裡搬走,踏上了居無定所的流浪之路。他一路輾轉了幾個國家,最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上落了腳。他跟一個名叫愛塔的土著姑娘結了婚,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那裡,他遠離喧囂與紛擾,心滿意足地從事藝術創作。可很不幸,沒過多久,查理斯就感染了麻風病,去世前一年甚至成了一個瞎子。在此期間,愛塔不離不棄,一直在他身邊照顧他,陪伴他完成了凝聚一生天賦與心血的巨型壁畫。終於等到了我們期待的結果,但故事卻迎來讓人嘆惋的結局:遵照查理斯的遺言,愛塔焚燬了畫滿壁畫的屋子。因為臨終前他叫愛塔保證,放火把房子燒掉,而且要她親眼看著房子燒光,在每一根木頭都燒掉以前不要走開。我似乎可以聽到他內心的獨白:“如果沒有人能懂我的作品,又何必留下來給別人看呢?”多年以後,他早前遺留下的作品已經價值連城,然而沒有人知道他的生前經歷了什麼.......

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心中有月亮,也愛六便士"

在網上了解到,《月亮與六便士》所講述的故事並非虛構,主人公的查爾斯原型就是法國後印象派大師,也是梵高的朋友——保羅 高更,之前的人生經歷都是一樣的,一生充滿了坎坷,毛姆就是這樣把一個偉大的作家塑造成一個經典的文學形象。肯定還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書名也非常感興趣,書名裡的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面額最小的錢幣,它和月亮一樣,圓圓的、亮亮的,但它的實際尺寸和重要性又遠遠比不上月亮。作者借書名提出了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永恆問題:什麼樣的人生算得上不枉來世一趟?毛姆選擇用月亮來比喻現實和悲哀,用月亮比喻理想和崇高。查爾斯放棄了腳下的六便士勇敢的去追求遠方的月亮;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許多年輕人像《像人性的枷鎖》的主人公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現實和理想不可兼得嗎?有沒有一種可以平衡兩者的生活呢?每個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都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職場必讀經典《月亮與六便士》——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你是否還在為一份六便士的生活疲於奔命?還是為了仰望心中那輪明月而有所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