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漲跌幅+註冊制來了,創業板崩盤先拿殼資源祭天

20%漲跌幅+註冊制來了,創業板崩盤先拿殼資源祭天

昨天晚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總體實施方案》。

20%漲跌幅+註冊制來了,創業板崩盤先拿殼資源祭天

今天早上,三大股指先抑後揚,開盤先是奔喪式下跌,創業板領先指標(算數平均數)一度跌超5%,十點過後,隨著抄底資金的一聲令下,又逐漸收復失地,三大股指紛紛翻紅,一顰一笑之間,跟市場開了個小玩笑。

創業板改革新政詳解


2009年設立的創業板至今已走過11個年頭,截至4月24日,創業板上市企業共807家,佔滬深全市場的21%;總市值6.8萬億元,佔全市場的12%。


11年來,創業板上市企業共從市場拿走超過8000億元融資額。


在制度設計上,和此前推出的科創板有相通之處。


簡單來說,就這麼幾個關鍵詞,註冊制、可虧損、寬漲跌、高門檻、簡退市、負清單。


註冊制:A股市場上市制度歷經三大階段,審批、核准、註冊。


舉個栗子,審批制就是疫情期間上班,先在家隔離七天,再去醫院檢查核酸,再去社區開證明,再測體溫,再打卡;核准制就是測體溫無異常就可打卡上班;註冊制就是直接打卡。


此前實施多年的審批制由於效率低下,造成企業大量排隊形成IPO堰塞湖,想上市先排隊兩年,非常不利於市場經濟環境下資本市場對於實體經濟的反哺;後來證監會推進註冊制改革,但因為投資者較為不成熟,所以先拿核准製作為過渡政策;2019年7月22日上午9時30分科創板正式開市交易,是A股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註冊制市場,創業板就是下一個。


可虧損:取消了目前創業板現行發行條件中關於盈利業績、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等方面的要求。


此前,想在創業板上市,企業必須滿足“最近兩年連續盈利,累積淨利潤不低於一千萬元,最近一期末淨資產不少於兩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五千萬元,最近一期末淨資產不低於兩千萬元”。


簡單來說,原來你丈母孃要求先買房才能娶她閨女,現在告訴你可以直接洞房了。


寬漲幅:創業板漲跌幅限制從10%拓寬到20%,且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存量企業同步實施。


以後連板現象會逐漸減少,這項制度對市場中最為活躍的遊資非常不友好,曾經打板追漲停一天最多虧20%,現在翻倍到40%,雙倍滿足雙倍快樂!


短線有更大的操作空間,但在T+1交易制度不變的情況下,實際操作難度更大了。原來的漲跌停是吃雞腿和吃麵的區別,以後的漲跌停是吃自助和喝西本風的區別。


高門檻:沒十萬塊創業板就不帶你玩了。


創業板喜迎資金門檻,要求新增創業板個人投資者須滿足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不低於10萬元,這一招去散戶化我也不知道怎麼評論,近兩年市場人為設置了各種壁壘,從分級基金到科創板,再到未來的創業板,對投資者的素質要求一再提升。


不過設置高門檻就能保護投資者?這邏輯好像有點奇怪,只不過這類人群風險承受能力更強,虧了錢基本不會上天台,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就像電商平臺解決不了假貨,於是規定月薪五千以下的不允許網購消費...


兩年投資經驗,這個沒有變化,上高速之前各位新司機先多練練。


簡退市:簡化創業板退市流程,設立風險警示,上得快下得快。


就像一個池塘,如果不流動就成了一潭死水,沒幾天肯定發臭;如果只進不出,來個水漫金山最終大夥兒都遭殃。


從前我們是上市難退市難,因為牽扯到的利益太大了,動輒融資幾十億,比企業經營幾十年的利潤還高,註冊制實行之後慢慢轉變為市場定價,優秀企業的股價不斷推高,垃圾企業逐漸被投資者拋棄,創業板的這個定位,也表明監管層目標從抓數量轉變為抓質量。


ST制度以後可能要在創業板推廣,舉雙手贊成,對小白股民而言,沒有ST就沒有傷害!


負清單:讓創業的歸創業,主板的歸主板。


給你們講個笑話,溫氏股份(300498)是曾經創業板第一權重,這家養豬大戶怎麼看都不符合創業板“小而美”的定位,建立負面清單後,有些行業、主營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勸退,請您出門右轉去上海。


有了負面清單,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在創業板買到夕陽產業啦!

估值重建與市場放量大跌


上午的砸盤不是人傻錢多,創業板註冊制會對市場估值產生較大影響。從長期來看,這些砸盤跑路的資金也許還要冠上“聰明”二字。


我舉個栗子,我有一池塘,養了若干魚,每天放一袋飼料,魚兒們都比較滿意;後來我心血來潮,每天都買回幾條魚放池塘裡,飼料還是那袋飼料,池塘裡魚的數量卻瘋狂增長起來,時間一長,魚兒們都吃不飽肚子,於是有的開始日漸消瘦,有的乾脆就餓死後被撈出。


池塘就是市場,魚兒就是股票,飼料就是資金,在沒有增量資金的情況下,註冊制導致的市場擴容會影響所有股票的估值。

20%漲跌幅+註冊制來了,創業板崩盤先拿殼資源祭天

目前創業板市指盈率在60倍左右,如果拋開權重因素還會更高,如果此次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估值殺到與中證500相當,那麼意味著創業板指將要在此位置腰斬。

殼資源危機,市場風格再轉變


上午最慘烈時有超過百隻個股跌停,多數都帶有“殼資源”這樣的印記。


去年10月18日晚間,證監會官網正式發佈了《關於修訂〈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組辦法〉”的決定》,曾經在“慢牛市”中股價腰斬再腰斬的創業板雞肋們開始高潮,創業板有條件放開借殼使這些自身經營質量不高的企業有望迎來重組和資產注入。


20%漲跌幅+註冊制來了,創業板崩盤先拿殼資源祭天

但現在註冊制打破了原有的希望,我自己“打個卡”就上市了,何必花上幾億買個殼呢?


這是好事嗎?從長遠看當然是,肅清市場迴歸本源,讓好公司充分享受資本紅利,讓爛企業無所遁形。


但是短期市場會持續承壓,因為爛公司被人拋棄,曾經的股東只能關燈吃麵,好公司被人追捧,股價上天的同時也開始脫離基本面。貴州茅臺好不好?好,但是當茅臺市值超過整個貴州省GDP,你仍然覺得合理嗎?


今天的深V是信號更是開端,自2019年開啟的創業板牛市有可能會被暫時打斷,題材概念今後比不上白馬藍籌,市場風格有望獲得新一輪切換。


壯士斷腕需要勇氣,因為避免不了陣痛,制度的輪替更新需要一代股民,拿真金白銀來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