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一些飲食習慣

印度的一些飲食習慣

印度的一些飲食習慣

首先,在印度國有頗多宗教,印度教不吃牛、穆斯林不吃豬。同時印度整體飲食風格是:越上等的人越吃素(或者換個角度考慮,有錢人都是高種姓),所以整體來說印度的飲食是以素食為主的,印度人民又不太喜歡養殖,一般地方肉食只有雞和魚可吃。但印度交通又不算髮達,所以在大部分地區,只有雞肉。

在印度,所有的食物都會標明是否是素食,飯店也是,基本上素食和非素食的飯店是分開的,除了部分給旅遊者的飯店外,一般賣素食的就只賣素食,肉食就只賣肉食。基本上印度的食物可分為葷、素、純素三種,純素就是指沒有刺激性食物及雞蛋——我看到過賣“100%無蛋蛋糕”的。此外,印度南部地區趨向於全民吃素,當你在印度看到”南印度餐廳“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素食館子。

接下來說烹飪,基本上印度的烹飪可分為兩類:

1、素菜的主要烹製方法用咖喱煮,印度的咖喱分為無數種,單從顏色上看,深紅、黃褐、純黃、綠色……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咖喱裡可以放任何東西,但其實放得最多的是豆子以及各類蔬菜打成的糊。

2、肉菜的方法也很簡單——咖喱烹製,拿雞舉例子,最常見的是黃油雞和瑪莎拉雞,都是其中區別,我完全沒吃出來。另外有一流派為泥爐烤雞,也就是所謂“Tandori”(是這麼拼麼……),泥爐也可以烤羊,也可以烤魚,但大多數地方只有烤雞而已,味道還是不錯的。

3、主食一般是一種無味的小圓餅,再上一級有Naan,就是饢,呃……裡面放一些黃油啦洋蔥啦的稍大的麵餅,再上一級有放了孜然的米飯,此外南印度還有一些“直徑30釐米的脆煎餅”之類的怪食品。

4、印度人宗教禁忌甚多,因此餐館裡是沒有酒的,在部分旅遊客多的地方有餐館賣啤酒,但價格奇貴,味道奇差,同時要以餐巾紙包裹住酒瓶送上來,以示掩耳盜鈴之意。街上賣酒的地方窗外都是鐵柵欄,就留一個小窗口,看著跟舊社會的典當行一樣,印度朋友們排隊到窗口前,排出一堆盧比,換回一瓶酒(好像也沒什麼品種可選),然後默默離去。

路邊的小吃則以以下幾種為主:

1、煎土豆餅,基本上就是把土豆碎塊壓成直徑約8釐米的圓形餅(很類似漢堡肉餅,實際上印度漢堡也是用這東西當夾料的),在鐵板上煎,難吃指數約8;

2、炸咖喱角,以及由此引申出來的炸各種咖喱餡土豆餡的東西,難吃指數約9;

3、甜品,基本的做法幾乎是用糖捏一個丸子,然後放進糖汁兒裡泡3天再撈出來,純純的甜,甜到我基本不想回憶,難吃指數約5000;

至於進餐習慣,基本上是用右手,但是其實也禁忌不大,比如說在麥當勞,很多人都用雙手拿漢堡吃,另外,印度有一種套餐,很是出名,基本上就是自助服務,表現形式是在你面前放上一個看起來很複雜的盤子,各種侍者穿梭著奉上100種不同的咖喱——但那也還是咖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