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學區房開始“大跌跟頭”!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五年前的夏天,東北不冷不熱,相比南方而言是絕佳的避暑勝地,下午6點,孩子剛放學回家,就被迫的上了我的補習課,中途一道數學題,給小孩將了3遍,他似乎並沒有上心,客廳的媽媽看我反覆講後,於是檢查他的受教情況,結果一問三不知,或許是因為根本不想補習,又或者上了一天的課太累,他補習時的走神卻換來了媽媽一耳光,緊接著一頓吼罵,記得當時話是這樣的:你爸在工地上辛辛苦苦的工作,好不容易買到這套學區房,想著你上學能夠方便點,哪知道你這麼不爭氣?說實話,我心酸了,我能體會到為人父母都“望子成龍”的心情,都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教育改革,學區房開始“大跌跟頭”!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生活中還有很多人為了孩子教育不得不購買高於市場價的學區房,因為靠近學校、名校,房子價格普遍高出市場價20%左右,學區房的不平等價格側面也反映出了孩子受教的不平衡,貼上學區標籤後的房子,就意味孩子起點真提高了嗎?寒門出貴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依靠學區房來“拔苗助長”未必能如家長所願,更多時候只會助長房產炒作,現在的學區房也開始漸漸失去“味道”,每個城市都有學校,坐公交車都很方便,無論是周邊有中學還是小學甚至補習機構,都極易被房企貼上學區房標籤,以此來提高自身利潤。

教育改革,學區房開始“大跌跟頭”!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學區房因教育而得勢也因教育的改革逐漸會消失在人們視野中,傳統的教育改革圍繞幾個方面展開:一是師資水平提升;二是硬件設施升級;三培養方向完善;四是檢驗機制改革,這些在教育範圍內的改革對學區房的影響其實並不大,但是自春節以來,3月1日本是各個學校開學的標準時間,卻因受到疫情影響不得不延遲開學,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學習保持連續性,線上教育支撐起了中小學上課的一片天地,可以說線上教育正是一次客觀且意義重大的教育改革。

鄭強教授曾表達過對學區房的感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能是一件錯誤的事,因為高起點讓孩子前期跑得太累,後期容易“跑不久”,更多時候應該注重孩子從小的情感、身體健康方面的培養,筆者集結合這幾年房地產中學區房的發展狀況,也明顯意識到學區房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將“大跌跟頭”,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教育改革,學區房開始“大跌跟頭”!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首先是教育的方式在發生改變,孩子的主動學習能力正在加強,使得對學區房的重視程度會逐漸消退。上學可以通過線上直播或者觀看錄播教學視頻,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孩子主動學習意識,不懂的知識可以在網絡這片知識海洋中無盡的探索,學習的捷徑可以通過網上走,學區房的優勢自然不再明顯,就像過去重實體輕互聯網一般,在互聯網還未普及時,人人都以投資商鋪為榮,看準商鋪未來商機無限,誰知道互聯網的到來,給實體經濟“沉重一擊”,實體的零售行業幾乎消失殆盡,開零售店不如網店賺錢,租商鋪的老闆便越來越少,商鋪的價值也逐步縮水,甚至陷入“租不起、賣不掉”的僵局。

教育改革,學區房開始“大跌跟頭”!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其次靠近學校的樓盤越來越多,無論是現房還是期房,房企在營銷方面都會跟學區掛鉤,從供需原理講,過去的學區房稀缺優勢同樣會隨著數量增多而不具備漲價能力,特別是期房類學區房,其增值潛力愈發減弱,眾所周知,期房存在交房週期,而部分期房項目的學區房更是有著先房後學校的現象,也就是房子都建成了,而學校卻還未動工,相當於在規劃上先給購房者定心丸,實際與預期卻存在誤差。

最後房地產大環境不景氣,國家開始重視房地產調控,對於捂盤惜售、飢餓營銷的管控越來越嚴厲,只要樓市稍微有些風水草動,就可能引來央行、中央的注意,如此而來,學區房想要依靠學校優勢進行炒作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學區房的價格也有望降下來,“跌跟頭”的日子將不再遙遠。

教育改革,學區房開始“大跌跟頭”!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該來的終極還是來了,據業內人士透露,3月份長春某盤二期開盤,一期業主售賣價格在15000元/㎡左右,二期開盤的賣家卻只有9000多元/㎡,二期價格低於一期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而學區房低於一期價格還是很少見的,並且還是期房,這樣一來早購買的房產不但沒有保值,反而貶值了,業主自然不高興,這個現象雖然不常見,卻有力地表明瞭學區房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隨著城市交通越來越便利,學區房甚至不排除會退出歷史舞臺,正好也符合未來購房者的預期。

對此你認為還有高價買學區房的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