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象,分秒在變,人們應該用生命本有的道來以不變應萬變

世間萬象,分秒在變,人們應該用生命本有的道來以不變應萬變

老子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開始,把自然現象的因果律,用比喻來反覆說明,一切都在無常變化中。飆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主宰這一切呢?是天地。天地都不能長久,更何況人哪!南懷瑾先生指出世間萬象,分秒在變,無法把握,亦無須把握,人們應該用生命本有的道來以不變應萬變。

看看呱呱墜地的嬰兒,生下來都是兩手緊握,成為兩隻小小的拳頭,彷彿想要抓住些什麼;看看垂死的老人,臨終前都是兩手攤開,撒手而去。這是上天對人的啟示,當他雙手空空來到人世的時候,偏讓他緊攥著手;當他雙手滿滿離開人世的時候,偏讓他撒開手。這就告訴我們,無論窮漢富翁,無論高官百姓,無論名流常人,你都無法帶走任何東西。上天總讓人兩手空空來到人世,又兩手空空離去。既然如此,又何必偏執於某一點、某一事、某一物呢?

一休禪師自幼就很聰明。他的老師有一隻非常寶貴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寶。一天,他無意中將它打破了,內心感到非常愧疚。但就在這時候,他聽到了老師的腳步聲,於是連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後。當老師走到他面前時,他忽然開口問道:“人為什麼一定要死呢?”“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師答道,“世間的一切,有生就有死。”這時,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著說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說完一休將茶杯碎片交出,轉身而去……

無論多心愛的東西,無論怎樣細心呵護,無論怎樣小心翼翼,都有可能損壞、破碎、遺失,即便一直保存著,恐怕也會發黃、生鏽、破舊不堪,物品如此,人生亦是如此,想要緊緊抓住,牢牢把握,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人也不能忘記生命的意義。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這棵蘋果樹還可以這樣做: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人們很多時候,都像這棵自作聰明的蘋果樹,捨本逐末,忘記了自己究竟要什麼。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所以,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太過於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

人應該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個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的沙子。它們在流過中間那條細縫時,都是平均而緩慢的,除了弄壞它,任何人都沒辦法讓很多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這就如同人生的不可掌握,但是即使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煩心事等著我們去做,我們也必須耐心地解決,否則沙子就會堆積在我們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