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

萬千生靈在這裡

孕育繁衍、生生不息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它們是脆弱的

頂不住肆虐的風沙

經不起汙染的空氣

逃不過殘忍的殺戮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它們也是強大的

在大漠深處

在湖泊溼地

在美麗的海灘

在陡峭的山巒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只要種下一顆種子

它就能收穫鮮花、果實

甚至參天大樹、鬱鬱蔥蔥的森林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只要還一片綠水青山

它們就帶來

一座座金山銀山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

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唯一的選擇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地球的遠方很遠

子孫後代的目光觸不到

地球的遠方也很近

我們,就決定著它的命運

你,想帶地球去哪裡?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樹木是地球之肺,

對生態環境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又是一年植樹節,

你植樹了嗎?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隨著都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很少有機會真正拎起水桶,扛起鐵鍬,親自挖坑填土種下樹苗,為地球添一絲綠意,而保護環境、植樹造林不是隻是植樹節這天的儀式,那麼關於植樹節,你瞭解多少呢?

植樹節小知識

植樹節的由來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為國際植樹節。

中國的植樹節由林學家韓安、凌道揚等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4月5日清明節,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

植樹節的傳承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將每年3月12日定為全國的植樹節。

1981年,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決議指出,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11-60週歲,女11-55週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植樹義務。適齡公民每人每年應義務植樹3—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它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植樹節的科學性

我國3月12號這一天,多是在24節氣驚蟄之後的約一週時間,驚蟄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進入萬物播種、生長的季節,這個時候植樹更有利於樹木的萌發。所以,我國把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也符合我國氣候變化特徵,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一棵樹的生態價值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害氣體、防止大氣汙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植的樹都去哪兒了

“每年單位都組織義務植樹,而且每年都在同一個地方,怎麼都不活,這種浪費人力物力的行為還有必要繼續下去嗎?植樹幾十年了,山上還是光禿禿的。”

地球陸地面積的31%被森林覆蓋;超過20億人的居所、生計、水、能源和食物來源依賴於森林;森林為超過3億人口提供住所;2005年全球森林產品貿易總量約3790億美元;森林是80%陸生生物的家園。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然而每年約有1200-1500萬公頃的森林被毀,相當於每分鐘約有36個足球場從地球上消失;毀林貢獻了全球15%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87%的毀林集中在僅僅11個地區,其中絕大部分位於熱帶。

一項新的全球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不採取行動,到2050年,全球將有2.3億多公頃森林從地球上消失,比360個上海總面積還要大!

歷史上最早的路旁植樹者

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1400多年前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從陝西首創的,韋孝寬是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據《資治通鑑》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這也是最早的政府下令要求植樹的記載。

植樹節的趣聞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法令條文規定,第一次結婚要種樹2棵,離婚的要種5棵;第二次結婚必須種樹3棵。

在日本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必須植一棵樹。這是因為,每輛汽車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氫化合物,還要發出噪音,而樹木則是天然的“消毒員”和“除音器”,所以必須種樹。

波蘭的一些地方規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樹3株,稱之為“家庭樹”。

在德國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樹季節,小夥子要送給姑娘一棵精心挑選的白樺樹苗,親手把它栽好,以表達愛慕之情,人們稱之為“求愛樹”。

植樹要領

植樹的口訣為:“三埋二踩一提樹”。這是上世紀80年代大規模造林時群眾總結出來的植苗經驗。大致意思就是植苗造林時蓋土3次、踩緊2次、提苗1次,步驟如下——

將樹苗放入植穴中央,用打窩時翻出的表土回填、覆蓋樹根(【一埋】);

然後用手往上提一下樹苗,使根系舒展(【一提苗】);

然後用腳將覆土踩實(【一踩】);

然後再回填表土,至與地面平齊(【二埋】);

然後再踩緊(【二踩】);

最後在苗木基部再蓋一層鬆土(【三埋】)。


春天到了,植樹相關知識瞭解一下


看完這些,對於植樹節,你瞭解了嗎?其實,無論是去郊外種樹植綠,或者在自家陽臺上添置幾盆花草,還是在螞蟻森林摘能量種樹,只要通過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天藍地綠水清的明天,才能夠儘快到來。

春光無限好,

植樹正當時。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讓城市多一些綠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