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公攤面積”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近日,住建部在網站上發佈了一則通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等38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在這則通知中,有一條規定引發了大家的關注與討論: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於是在網絡上就傳出了一些類似“住宅按套內面積交易,購房者將省錢二十萬”、“別了,公攤”、“告別買100平米只得70平米”之類的解讀。

公攤面積,主要指電梯、走廊、樓梯間、公用牆體、設備間等佔用的建築面積。同一個小區的不同樓棟、不同樓層,公攤面積都可能有所不同。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被稱為房地產市場“最不透明的一項指標”——公攤面積,導致的房屋買賣糾紛和服務收費爭議由來已久。

那麼,國家推行“住宅建築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的政策,是否如網上傳言所說,就相當於告別公攤面積了呢?

並非“取消公攤”,但購房會更直觀

針對政府推行的這一政策,專家表示這屬於“所見即所得”的交易模式,可以減輕買房者顧慮,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部分打政策擦邊球賣低得房率房子的開發商。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新政如果能夠執行,購房者購房的時候就可以擦亮眼睛,通過更直觀的比較,做出購房決定。

“當比較同一地段的兩個小區時,如果都是按建築面積計價,或者一個按建築面積計價,一個按使用面積計價,比較起來可能會比較難。

但如果都是按照套內面積(使用面積)計價,那比較起來就比較直觀。 ”

事實上早在2002年,重慶就明確規定,住房銷售以套內面積作為作為計價依據。重慶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不按照公攤面積計價的城市。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目前大多數城市實行的“套內建築面積計價”,只是在計算價格的時候按套內面積來計算。

但是,在整個房屋買賣的交易過程中,還是把套內建築面積和公攤面積一起進行了權屬轉移,建築公共部分的產權屬於全體業主共有。

隨著新政策的執行,個人業主將不再共享建築公共部分的產權,甚至對“自家”的陽臺也只享有專有使用權,房企或將成為小區的最大業主。

羊毛出在羊身上,“公攤”的概念雖然沒有了,但公共空間的成本依然需要業主承擔。

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根據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套內建築面積=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套內陽臺建築面積。

套內使用面積,是指套內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

套內建築面積,包含了套內使用面積,同時還包括套內的牆體面積以及套內陽臺面積。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但是,裝修、採暖、物業所涉及的範圍都不包括公攤區域。所以,新政執行後,對於裝修費、物業費、取暖費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

但是產權面積不包括公攤面積,對於房價也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畢竟開發商依然要花錢修公共部分,這些成本依然要算到套內的價格裡面去,一套房子該賣多少還是會賣多少。

住房交易不算公攤面積!房價會因此上漲嗎?

當然,那些公攤比例過大的二手房,如果要交易,可能會因為產權面積的減少而會在總價上吃一些虧,部分業主也可能會因此而提高房屋單價。

目前政策尚處於公開徵求意見階段,主要約束的是工程建設方面,距離正式文件還較為遙遠,同時也尚不確定是建議標準還是規定強制標準,更多內容還等待有關部門做進一步解讀。

對於公攤面積不計入住宅交易面積,你怎麼看?留言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