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姜二嫚何許人?

一位2007年出生,來自深圳的小姑娘。她兩歲時開始“寫”詩,至今已經寫詩400多首,她的15首詩入選《中國詩歌地理:00後九人詩選》,她也是當時九位00後詩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中國詩歌地理:00後九人詩選》評審、詩人周瑟瑟被孩子們的詩驚住了,他說:“建議你認真讀讀孩子們的詩,想一想什麼才是好詩,什麼才是本真的詩歌寫作。我們中絕大部分人把詩歌寫作搞錯了,以為裝神弄鬼的寫作才高明,以為從小到大所受到的詩歌教育與詩歌訓練才是詩歌的正道,其實忙乎了大半輩子,連道路都走錯了,憑你多麼努力也寫不出好詩。。。。。。”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詩歌界的“小莊子”

在《姜二嫚的詩》這本詩作中,姜二嫚寫《燈》:

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

寫《光》:

晚上

我打著手電筒散步

累子就拿它當柺杖

我拄著一束光。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寫《月亮》:

為了跳到天上

月亮先爬到

樹上

寫《夏天》:

看書之前

我先把書放在冰箱裡

冰一冰

特別爽

這些文字,輕靈、毫無矯飾,返樸歸真,象一個輕盈的小精靈,輕輕扇動著翅膀,踮著腳尖,安靜地停落在滾動著露珠的花蕊上;她們只輕輕地一站,即俘獲了你的心。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我驚歎於小姑娘的想象力,甚至於成長、孤獨這類小情緒,在她筆下都能以一種出其不意的小心思來表達:

《孤獨》:

我站在人群中

孤獨得

就像P上去的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成長》:

成長

這倆字

長得

很孤單

連個偏旁都

沒有

透過這十幾個淺顯的文字,我分明看到紙頁上,姜二嫚小姑娘聰慧的小風趣在閃閃發光。

這些詩簡單嗎?不簡單。

淺顯的每一個字都閃閃發光,點亮你的眼睛,照亮你深邃的內心。我不由得聯想到莊子。

莊子曾指出“文滅質,博溺心。”他主張只有把流行的種種人為的裝飾統統拋掉,人類才會返樸歸真。他的文章常常以一種不心物累形的超脫悠然的身心狀態,融入到自然中去,逍遙於廣闊的時空之中,達到以天合天的物我情景自然相融的境界。

姜二嫚畢竟還是個十三歲的小姑娘,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尚淺,無法達到莊子那種宏偉、雄奇的曠達深邃,但在詩的精神特質上,異曲同工。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小詩人背後的家庭教育的啟示

曾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然而並不是每個孩子的背後都有擅於發現“詩人”的家長。

姜二嫚和她的姐姐姜馨賀是幸運的。

從姜二嫚的詩句中,從她和姐姐成長的家庭環境中,我得到了兩個啟示:

看見你的孩子、不打擾你的孩子。

1、看見你的孩子:

姜二嫚的姐姐比她年長4歲,在姐姐剛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爸爸帶著姐姐在花園裡捉蝴蝶,孩子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驚豔了姜爸爸。“大蝴蝶沒有小蝴蝶好捉,是因為大蝴蝶經歷了太多往事。”爸爸發現孩子不尋常的思考和表達能力,於是及時記錄下了大女兒的隻言片語,並從此開始了一項浩大的工程。

由於孩子太小,還不會寫字,於是每當兩個女兒在生活中隨機地發表“創作”的時候,姜爸爸趕忙隨手記下來,這些作品常常出現在加油票上或是舊報紙的空白處。他不加任何修飾,只記下女兒的口述,確保了女兒們原汁原味的創作。

就這樣從大女兒兩歲多到小女兒出生,再到現在,姜爸爸記錄下的女兒突發的靈感和即性詩句,已經有厚厚的40多本。

姜家這兩位小姑娘,並不是天生的神童,而是姜爸爸能夠真正“看見”自己的女兒,看見女兒的不尋常之處,能夠在陪伴女兒的每一個分分秒秒之中,看見和聽見女兒靈感的迸發。

看見,才是真正的愛。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2、不打擾你的孩子:

李雪在她的《當我遇見一個人》中這樣寫道:

真正的陪伴是關注,但不打擾。如果父母不自以為是地教育孩子,不強迫孩子做到父母想象的樣子,孩子遵從內在精神胚胎的指引發展自己,成就會遠遠超過父母的想象所及。

從姜二嫚的詩句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一點:父母以愛來陪伴,以欣賞放手。

在她的詩句中幾乎各個有趣的場景中,都有爸爸的身影:和爸爸一起在橋上看雨,爸爸喊她吃飯、爸爸陪她一起拍蚊子、給她講流浪狗過馬路,一家三口去圖書館的路上作詩。。。。。。這些場景都寫入了她的詩句中,如果爸爸幫她修改或者按照成人的思維模式批評這些詩,也許就不會有現在這位才情靈動的小詩人姜二嫚了。

對於孩子的詩作,爸爸沒有打擾,沒有評判,而是充分鼓勵和欣賞。

姜爸爸還特意組建了一個家庭詩作群“姜詩群”,自己擔任群主,營造書香詩韻的氛圍,鼓勵孩子充分交流和表達。

中國的家長,大多喜歡用“為你好”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一種情感要挾,以達到家長控制孩子的目的。在這種“為你好”式的教育中,削減了孩子自由的創造力、消耗了他們的生命活力,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家長的控制密不透風,那麼家長強壓下的靈魂,只會讓孩子自己鮮活的靈魂消亡。

讓孩子成為孩子,讓家長成為自己。也許這樣,孩子的詩句才會充滿童趣,才會擁有無須防偽的童年。

《姜二嫚的詩》|一個詩歌界“小莊子”、兩個家庭教育的啟示

《姜二嫚的詩》拿在手上,霎那清新的童年頂著晨露撲面而來:那些恣意五彩的蠟筆畫、那些歪歪扭扭的鉛筆字,那些花仙子,那些坐在繪本堆裡一遍遍呀呀指讀的時光。。。。。。

姜二嫚,你終將闖入成人這個繁複的世界,願你依然活成你自己,並用你自己的頭腦眼睛和語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