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繁榮的經濟,為什麼沒能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布衣聊歷史


倆宋經濟鼎盛是元朝給他留面子沒有😭寫那麼落後。哪裡能有強大軍事力量的經濟鼎盛。也就是有喘氣的機會偏偏杭州歌舞不亡宋不休。你說宋朝能不滅亡嗎?不要再喊冤叫屈,歷史就是無情,過去了回不來,現實就是目前應該走的路是建設國家走向小康社會五十六個民族共和。


自由人84173


宋朝,由於結束唐後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政局穩定,人民嚮往美好生活的熱情被激發出來,同時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兼容的對外政策,農業、手工業及城市商業相對發達, 經濟高度繁榮,其綜合國力,領跑當時的世界。但是,宋朝的軍事力量卻相對薄弱。面對北方遼、夏、金以及後來的大元,宋朝由抵抗到僵持,再到敗退,直到毀滅,軍事力量與經濟實力不可比,最後兩者皆空,江山易主。

那麼,宋朝繁榮的經濟,為什麼沒能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呢?

(宋太祖趙匡胤)

首先,這與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一開始制訂的國策有關。趙匡胤是靠“杯酒釋兵權”,即“陳橋兵變”上位的。宋朝建立後,他擔心自己的“黃袍加身”歷史事件重演,採取文武制衡,重文輕武的做法,不僅限制武將的權限,而且武將輪番調換,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這項政策到了後來,更加走偏,軍隊的主力是禁衛軍,而禁衛軍是由皇帝親自統帥。皇帝忙於政務,抽不出精力,軍隊失去了自主發揮的能力。軍隊的手腳被捆綁住了,何來軍事力量,何來戰鬥力?經濟繁榮了,又有什麼用?要知道,軍隊不僅靠養,更要靠練。

其次,軍隊建制和武器極為落後。宋朝軍隊的種類比較單一。主要軍力就是禁衛軍,其他的地方軍都成小規模。禁衛軍以保護皇室為主,對統領地方軍,失之偏頗,無暇顧及虎視眈眈的北方強敵。另外,面對北方強大的騎兵部隊,宋朝雖然手工業相當發達,但軍事技術卻很落後。國家沒有將手工業技術轉化成軍事技術的政策,也不重視。那時中原已經發明瞭火藥,但是朝廷限制火藥的使用,軍隊掌握不了火藥武器,除了計謀和大規模地圍殲,就沒有正面戰勝強敵的把握。宋朝也曾組織騎兵,但有錢不使力,戰馬缺失,南方士兵不擅騎術,無法與北方的騎兵抗衡。所以連吃敗戰,那是常有的事。

(北宋北伐戰爭)

最後,“澶淵之盟”讓宋朝放鬆了對於北方的警惕性。北宋統一中原及以南的領土後,極想一舉統一北方。北伐戰爭一打就是二十五年,非但沒有進展,反而讓遼國不斷侵蝕大宋的領土。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勸導下前往督戰,但他哪裡抽得出強有力的軍隊,他本人也失去了誓死抗爭的節氣,主張議和。同年11月,宋遼雙方在澶淵(今河南濮陽)會盟,史稱“澶淵之盟”。“澶淵之盟”雖然有其正面意義,雙方禮尚往來,相安無事,之後百餘年時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但是,一紙盟約卻讓大宋放鬆了對北方的警惕。從此以後,宋朝統一北方的意志漸漸消沉。宋朝沒有漢武帝式雄才大略的皇帝,又如何能統一北方?統一不了北方,卻歌舞昇平,更不知道北方也在不斷髮生著變化。遼國尚存,金國崛起。等到金國軍隊大兵壓境時,北宋的軍事抵抗力量不堪一擊。靖康元年(1126年)發生靖康之難,次年北宋被金國滅亡。殘餘政權逃至南方,為南宋。而此時,以蒙古族為基礎的大元崛起,它消滅了遼、西夏、金之後,揮師南下。南宋一盤散沙,又是不堪一擊,很快就滅亡了。

史實說明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強國必先強軍。


龍眠山上


不是不能轉化,根本原因是統治者不願意轉化或者不敢轉化。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因為作為武將掌權之後直接黃袍加身而取得帝位,自然而然,他不可能不防其他武將一家獨大,所以,為了不讓自己及後代步後周後塵,宋朝立國的理念就是重文輕武或者重文抑武,武將有軍事指揮權缺沒有調動權,每次打仗都是臨時委派武將,和平時訓練的武將不是同一個人,因此,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打仗效率和效果銳減!

因此,重文抑武的立國理念決定了不可能把繁榮的經濟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