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想必許多朋友都到過雲南旅遊,有的人是為了領略獨屬大理的風花雪月、有的人是為了到香格里拉體驗難得的片刻寧靜祥和,還有的人是為了在西雙版納感受一次最純正的傣族風情。在各種旅遊資源都不缺的雲南,很多人都奔著那些名號響噹噹的地方去,比如大理、香格里拉、麗江等地,卻忽略了那些美不勝收而又沒有過度開發的地方。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這次浩淳將介紹的是位於雲南文山州廣南縣的小眾旅行地,它未經商業化風潮浸染,有的都是純天然沒有人為干涉過的美景。接下來跟緊我的腳步,探尋旅遊大省中那少有人踏足,未被發現的美好。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如果說有一處地方和陶淵明筆下描寫的桃花源一樣,人們在風景如畫的地方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神仙生活”,那麼它一定是壩美村。正如《桃花源記》一文中所寫“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在壩美的村口處有一常年不幹涸的溪流,乘坐小木船沿著潺潺的小溪,穿過狹窄的水洞。周邊是幽暗的環境,底下是清澈但不知深淺的溪水,一顆心都快要蹦出來了,此刻那些電影、小說中的驚險情節都在腦海中過了一遍,這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不過還好這一段800米水路不算太長,不一會兒就發現前邊微微有亮光,光源由小逐漸變大,穿過這個洞,眼前豁然開朗,一個與書中所寫一樣的村莊映入眼簾。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壩美是壯語發音直接譯過來的,原意為”森林中的洞口“,而在外界人看來這個名字儼然就是世外桃源的代名詞,都說不到壩美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世外桃源。壩美是一個大山深處的壯族村子,四周都被山峰包得嚴嚴實實,而且它可能是國內迄今還沒通公路的少數村莊之一。從古至今當地人都很少與外人往來,村中至今沿用著千百年前男耕女織的方式進行生產和生活,這是典型的小農經濟。他們就是這樣從未被外界打擾,一代代繁衍到現在。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當地的房屋樸素而富有民族特色,房前是寬闊而排列整齊的塊塊農田,屋後普遍種有幾簇竹子,這樣的壯族小院無不透露著一股自然原始的美感。當地民風十分淳樸,可以選擇住到一處農人家裡,接受他們的款待。聽著雞鳴鳥叫聲起床,看著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不就是都市人心中一直嚮往的田園牧歌式生活嗎?置身於這樣的情景之中,給身體放個假,忘記那些平日的瑣事,讓思緒隨著溪流一直流向遠方。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壩美當地也有不少獨有的民俗活動,甚至可以稱得上豐富多彩,每年分不同時期舉行祭龍、祭樹、祭祖、圍魚、對歌、龍埡歪、花糯米飯節、鬥雞等活動。其中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祭拜村裡幾株上了年紀的榕樹,需要幾個人合在一起才能抱住,這活動體現著壯族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每逢節日,村民都會上山採各種帶有顏色的植物,用其汁液將米飯染上顏色,稱其為五色飯,這是屬於壩美獨有的色彩。正是這樣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才能讓一個民族在大山裡延續了這麼久。這樣的生存之道著實給了外邊的人們當頭一棒,更是譜寫了壯族這一歷史悠久民族來自遠古的美妙音符。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其實在遠離城市、沒了鋼筋水泥的地方,來一次這樣的深度體驗,心境已經得到了昇華,根本就不必在乎它是否為世外桃源了,只要過程享受了就算不白走一趟。人人心中都可以有一處這樣的地方,也許就在你所處城市周邊的一個小鄉村,關鍵要看自己怎麼想的。

在雲南探尋未被發現的美好,藏在大山裡現實版的“世外桃源”

內心還是希望這樣的地方不要被太多人知道的好,這是一種撿到寶不願意聲張的心理,太多的人前往或多或少會改變當地一些狀態,今後是否還能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般”一塵不染“很難說。希望世間的一切美好都不會消逝,願每個人心中的嚮往都能實現,趁著有機會多去探尋發現那些少有人知的美吧!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