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知音難覓,知己難求。

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可見,這一生,能夠擁有一個心靈相通並且相伴一生的摯友是何其幸運。

白居易是幸運的,元稹是幸運的。

那年,30歲的白居易和23歲的元稹在長安相識,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並且同時當上校書郎。

惺惺惜惺惺,折服於對方的文采精華,又加之二人的理想政見不謀而合,於是互為知己結為摯交。

在長達三十多年的交往中,二人寫過近千首酬贈詩,足見其友誼之深厚。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1、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

花下鞍馬遊,雪中杯酒歡。——唐.白居易《贈元稹》(節選)

從詩面上推斷,此詩約作於唐憲宗元和四年,白居易時任左拾遺,充翰林學士。

這年,是白居易和元稹相識相知的第三個年頭了。

因為彼此心意相契合,內心深處沒有異念雜想,所以結為摯交。

二人同進同出,心有靈犀,一起騎馬賞花,一起雪中共飲。


唯有元夫子,閒來同一酌。

把手或酣歌,展眉時笑謔。——唐.白居易《寄元九》(節選)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白居易在渭村為母親守喪,一住三載,貧病交困。

彼此,元稹被貶江陵,境遇一度頗為糟糕。

但是,元稹卻常常拿出僅有的奉祿來接濟白居易。

錦上添花誰都會,雪中送炭才見真性情。

白居易感念元稹的這份真摯情誼,在元和九年寫下此詩——《寄元九》送元稹。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2、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是夕思君遠,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暌違,非言官好惡。——唐.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層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節選)

元和五年三月,元稹被貶江陵府士曹參軍,一路舟車勞頓,艱辛跋涉。

這一日,夜宿層峰驛館。入夜,山月如鉤,桐花滿地,元稹久久地立於窗前,夜不成寐,於是在燈下寫就此詩寄與白居易。

白居易這裡也是日思夜想惦記好友的安危,就連睡夢中還在詢問他的境況。

次日早晨醒來,正念及夢中情景,元稹的書信就到了,二人真是心有靈犀,於是詩人急忙記下這感人的一刻。

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

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唐.白居易《初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此寄》(節選)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唐.白居易《同李十一(即李卓直)醉憶元九》

元和四年,元稹三月間出使梓潼勘察案件。

三月二十一日,白居易在京城和弟弟白行簡及知心好友李杓直同遊慈恩寺。

遊玩過後同到李家飲酒,席間,白居易忽然停杯說道:“微之(元稹)當已至梁州了。”隨即題詩於壁上。

白居易算得真準,元稹剛好那天就到了梁州,而且在夢中還與白居易、李杓直和白行簡三個人一起到曲江及慈恩寺遊玩,而且夢中醒來後還做了一首和白居易同韻的詩——《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所驚身在古梁州。——唐.元稹《梁州夢》

古來知己,如此心靈相通者能有幾人?快樂著你的快樂,憂傷著你的憂傷,患難與共,不離不棄,此情天地可鑑。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3、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鬚。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唐.元稹《過東都別樂天二首》(節選)(最後的離別)

這是元稹和白居易兩個好友此生的最後一面。

彼時,白居易閒居在洛陽,元稹從越州回京師,特地去探訪了白居易。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後回相見無。

一語成讖,二人分別不久後,白居易收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發疾病而死的噩耗。

那是公元831年,元稹53歲,白居易60歲。

故人駕鶴而去,徒留傷心人惆悵不已,於白居易而言,人世間再難覓得如此惺惺相惜的知已。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唐.白居易《夢微之》(節選)

元稹故去八年了,白居易也已經是一位白髮盈巔的老者。

人世間早已物是人非,元稹的小兒子和女婿也相繼病故了。

黃泉渺茫昏暗,他們能夠彼此知曉嗎?

活著的人總想把人間發生的事告訴故去的人,對元稹念念不忘的白居易也是如此。

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故人深情難忘,經常夢中相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白居易

高山流水遇知音,白居易和元稹何其幸運,惺惺相惜,互為臂膀。

從青年到暮年,三十載人世繁華冷暖,放彼此在眉間心上,從未離棄。

看世間多少故事,最長情者非白居易和元稹莫屬。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有一種友誼,叫白居易和元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