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過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

4月18日下午,河南原陽盛和府建築工地自卸車傾倒土方時,將在工地玩耍的幾名兒童壓埋,致其不幸死亡,事件總共涉及3個家庭4名孩子,最大的11歲,最小的才5歲。事情發生後,相關責任人已被控制,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這又是一起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的悲慘事件,作為為人父母的我們,多麼希望這只是一則謠言、假消息。

悲劇過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花朵,每每觸及到這個群體的不幸,都是錐心刺骨之痛。眾人拾柴火焰高,總想提筆寫點什麼來警示後人,勿忘前車之鑑,作為一個舞文弄墨之輩,也算是通過這種方式盡一份綿薄之力,希望落筆之後,讓教訓更深刻一些,讓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更順暢一些。

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工作,是一個大家庭共同努力的結果,他離不開家庭的監督、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呵護,這也是孩子對抗風險的三道防線,其中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有可能給孩子的成長之路帶來影響,甚至是災難。

悲劇過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

家庭作為第一道防線,這是孩子生活的地方,生活就像一張網,百密一疏,有漏洞。

在孩子的生活框架裡,由於沒有成年人的自我約束與反省,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去哪兒,不該去哪兒。但在這些每一個不應該的背後,都有可能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我們一定不能麻痺大意,錯失家庭監督。

孩子的思想尚未成熟,作為一個非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沒有辨別風險的嗅覺,沒有對抗風險的認知,也沒有挽救風險的能力。所以作為生活主戰場的家庭,首先要從物理層面幫助孩子排除風險源,阻斷接觸途徑,讓孩子在遠離風險的環境中長大。

悲劇過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

學校作為第二道防線,是孩子學習的地方,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分辨那些該與不該。

學校是孩子思想的啟蒙地,能夠培養他們認知風險的能力,如果說家庭是治標的地方,那麼學校就是治本的地方。我們應該讓孩子學習這種自我防禦風險的能力,從根子上解決問題,學校也應該儘可能地提供這種素質教育中“智”的一環。

只要孩子在思想上對風險有了一些認知,就能在行動上套上一層緊箍咒。在風險面前,他們會下意識的照本宣科,老師說過這個不能做,那我就不去做好了。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他們不求甚解,還不足以形成與成年人相同的認知步伐,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種作用,因為風險防範的最終目標,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只要孩子們最終安好,便是朗朗晴天。

悲劇過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

社會作為第三道防線,是孩子受檢閱的地方,由於他們還不夠完美,請多給他們一些呵護。

孩子作為社會的一個單元,雖然不會涉世太深,但也肯定會跟社會打一些交道。社會上的重重風險雖然校閱著孩子們的所學與成長,讓他們感受到真實環境的存在,但這裡的風險也只能是自然狀態下的自然產物,不能是因為人的原因,而締造出來的種種風險。

我們常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發達程度,關鍵要看這個社會對待老人和小孩等弱勢群體的態度。如果這個社會尊老愛幼,能夠減少一些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潛在風險,堵一些管理上的漏洞,下一些安全上的功夫,那麼對於孩子們來說,成長的道路就會如虎添翼,暢通許多。

悲劇過後,我們應該知道,孩子的順利成長,是一個群策群力的過程

在成長的起跑線上,孩子們用加速度努力奔跑,一路向前,在抗風險的防線上,我們就需要幫孩子們做減速,小心無恙,安然度過。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一起合力,擰成一股繩,才能將潛在的風險化於無形,讓祖國的花朵更加燦爛地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