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泡沫軸,又稱泡沫輥,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類似於瑜伽球、懸吊繩、平衡軟墊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康復器具,在臨床工作中,人們經常被問“這是做什麼用的?”其實這些只是工具,可以做的訓練很多,是康復利器,用的好可以代替按摩等治療,配合牽拉完全實現自我康復、早期康復!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如何運用泡沫軸放鬆筋膜。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筋膜放鬆對身體的好處

①改善肌肉張力平衡,維持正常肌肉長度;

②改善關節活動範圍,緩解關節壓力;

③增強神經肌肉控制;

④改善肢體協調性,提高運動表現;

⑤加速身體運動後恢復;

⑥改善血液循環,恢復局部問題皮膚營養,使其恢復彈性;

⑦最重要的是緩解疼痛不適。

泡沫軸筋膜放鬆的原理

筋膜放鬆(鬆解)術是康復(物理)治療師針對肌肉相關疼痛症狀的患者進行的一種手法物理治療。

泡沫軸筋膜放鬆與康復治療師使用的筋膜放鬆手法原理類似,但也有區別,它是利用身體自我抑制(Autogenic Inhibition)原理放鬆緊張肌肉。

當練習者利用自身體重使泡沫軸在肌肉上產生一定壓力時,肌肉張力便會逐漸增加,從而激活存在肌腱位置的張力感受器——高爾基腱器官(GTO,Golgi Tendon Organs)。

當高爾基腱器官活躍後,會抑制位於肌肉纖維內的肌肉長度,使感受器——肌梭 (Muscle Spindles)發生變化。從而降低該組肌肉及肌腱張力。最終放鬆肌肉、恢復肌肉功能性長度及提高肌肉功能。

泡沫軸直接在肌肉上滾動還能加快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物吸收。此外,更能降低筋膜組織粘連及早期疤痕組織堆積。

泡沫軸筋膜放鬆的技巧

利用泡沫軸放鬆筋膜我們可進行靜態,也可進行動態放鬆:

放鬆的點最好能找到扳機點,用手指比較敏感的指腹輕壓觸摸肌肉,能找到明顯結節和疼痛的小範圍點,通常是在重複過度使用的損傷肌肉(微細損傷或重傷)肌腹上;

泡沫軸靜態筋膜放鬆方法:將泡沫軸放置在需要進行放鬆的肌肉上,慢慢滾動至最敏感的疼點位置,停留30-60秒鐘,通常只會有一兩個點,根據壓放時間交替重複進行兩到三次

泡沫軸動態筋膜放鬆方法:將需要進行放鬆的肌肉置於泡沫軸之上,利用自身體轉移重心,反覆在泡沫軸上緩緩進行滾動約10-15次。

每個部位每次動(靜)態放鬆時間理論上不超過15min(分鐘),以避免治療性損傷。

泡沫軸筋膜放鬆動作(實用版)

  • 胸大肌肉

胸部常見胸大肌跟胸小肌都是常見損傷、緊張的肌肉,他們功能有不同,放鬆動作不同需注意。

放鬆方法:

取俯臥位,肘關節屈曲90°,肩關節外展90°,泡沫軸豎置於身前,由內而外(外而內)緩慢滾壓;

  • 胸小肌

胸小肌解剖起於喙突,止於三、四、五肋骨,有肩下沉的功能,我們放鬆時需適當突出拉伸目標肌肉,其實張力增加,周圍肌肉放鬆,滾壓才能使目標肌肉受壓。

放鬆方法:

胸小肌滾壓通常取斜側臥位,肘關節伸直,肩關節儘量外展(>135°),泡沫軸橫置於身前,如圖,對側肢體屈曲撐地並調整重心,上下滾壓尋找疼痛敏感點。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 背闊肌、前鋸肌

背闊肌的上部和前鋸肌位置鄰近,我們可以同時進行滾壓放鬆;

放鬆方法:

側臥位,滾壓側腿伸直,對側上下肢屈曲支撐,滾壓側上肢外展伸直,泡沫軸橫置於腋下並緩慢滾動。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 肩部肌群

肩部常肩損傷肌肉有肩袖(崗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他們圍繞在肩關節周圍,我們滾壓時也需根據不同部位,姿勢作不同的調整。

放鬆方法:

  • 崗上肌:

取坐位,旁人手持泡沫軸滾壓肩上部疼痛敏感點;

  • 岡下肌、小圓肌:

此兩塊肌肉功能類似,位置相鄰,位於一側肩後方如均有損傷可同時進行按壓;

取仰臥位,雙腿屈膝呈半橋式,一側肩外展,泡沫軸橫置於一側肩胛骨下(偏外一點點),利用腿部屈伸轉移重心按壓不同敏感點。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岡下肌、小圓肌滾壓放鬆

  • 肩胛下肌肌腹位於肩胛骨深面,無法直接滾壓,起點位於肱骨小結節,起點滾壓方法可參照下文肱二頭肌體位;
  • 三角肌

三角肌分前、中、後束,分別位於肩前、外、後側,滾壓不同肌束需採取不同姿勢,如圖;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三角肌後束體位

  • 肱二頭肌

肱二頭肌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上粗隆,短頭起於肩胛骨喙突,下方集成止於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主要負責屈肘和肩前屈功能;

放鬆方法:

俯身跪姿,將泡沫軸豎放在一側或雙側肩外側,雙手向打開,掌心向下,身體緩慢向下,使泡沫軸在肘與肩之間滾壓;

同樣起始體位可滾壓前臂屈肌和旋前肌群。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肱二頭肌滾壓(前臂屈肌、旋前肌群)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前臂屈肌、旋前肌群(變式)滾壓放鬆

  • 肱三頭肌

肱三頭肌主要功能是伸肘,是健身愛好者增加臂圍的重要肌肉,鍛鍊後充分放鬆可有效避免損傷,並保持良好血液循環及代謝;

放鬆方法:

側臥位,雙腿伸直,非放鬆側手撐地保持身體平衡,放鬆側屈肘撐頭,使上臂下方置於橫置泡沫軸上,來回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肱三頭肌滾壓放鬆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肱三頭肌滾壓放鬆


  • 頸後肌群

長時間低頭伏案是現代人常見的工作狀態,加上手機的使用,頸椎病的發病率近年來越來越高,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頸部肌肉的放鬆可以有效緩解頸肩勞損;

放鬆方法:

頸後肌群的放鬆只需仰臥,泡沫軸置於頸後,從頸枕部到頸胸交界(大椎)反覆動靜抬滾壓,抬高臀部使離地可以增加強度。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頸後不肌肉放鬆

  • 胸背部肌群

伏案工作、玩手機,都容易適當發生含胸駝背等不良體態,不少脊柱側彎人群表示,他們經常胸背部肌肉痠痛,滾壓泡沫軸除了放鬆後方豎脊肌,還有按壓脊柱做一個簡易版的“關節鬆動術”之效,讓疲勞狀態迅速得到緩解;

放鬆方法:

仰臥,泡沫軸橫置於胸背部,兩手張開扶地,雙腿屈髖屈膝腳掌支撐於地面,臀抬起離地,利用屈伸膝關節用力,使泡沫軸上下滾壓胸背部;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胸背部滾壓放鬆

如若感覺強度過打,或可屈髖屈膝,臀稍著地,雙手報於胸前,如圖同樣利用雙腿屈伸控制重點上下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胸背部滾壓放鬆(低強度)

雙手抱於腦後,抬臀,則可增高強度。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胸背部滾壓(增強版)

  • 腰部肌群

因現代人工作生活習慣,且少運動的緣故,腰痛症是骨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久坐、搬搬抬抬都是腰肌勞損的重要損傷機制,泡沫軸放鬆很有必要;

放鬆方法:

仰臥,泡沫軸橫置於腰後部,肘微屈,雙手支撐地面於身體後方,雙腿屈髖屈膝腳掌支撐於地面,臀抬起離地,利用屈伸膝關節用力,上下滾壓腰部後方肌肉,通常胸腰交界處及腰骶部是容易勞損的區域;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腰部豎脊肌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站立位也可滾壓(強度較低)

腰側方的腹內外斜肌、腰方肌(深面)也需要關注,他們配合深層核心肌(多裂肌、膈肌、腹橫肌和盆底肌)共同維持腰部穩定,採用如下圖方式可適當放鬆腰側方肌群。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腰側方肌群放鬆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腰側方肌群放鬆(如圖稍下位置)

  • 臀大肌

臀大肌是下肢用力蹬地(伸鏈)的重要肌肉,大部分的運動都會激活臀大肌,是全身最繁忙的肌肉之一,因其足夠強壯,不常疲勞損傷,但也需時常放鬆;

放鬆方法:

肘撐仰臥位,臀部抬起離地,然後單側或雙側伸膝臀部後方置於泡沫軸上,均勻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臀肌大致解剖(體表投射)

  • 臀中肌、臀小肌(臀外側肌群)

臀中肌、臀小肌體表投射位置部分相同,功能類似,滾壓時可同時進行;

放鬆方法:

取斜仰半坐臥位,如圖,雙手支撐,下肢伸直過屈曲,身體斜向一側,泡沫軸置於臀外上方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臀中肌、臀小肌滾壓放鬆1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臀中肌、臀小肌滾壓放鬆2

  • 梨狀肌

梨狀肌起於骶骨外下沿,止於大轉子,於臀後部深層,具外展外旋功能;

放鬆方法:

仰坐一側手撐,類“蹺二郎腿”姿勢,對側手拉對側腿內收內旋,身體稍斜向支撐手側,可滾壓放鬆支撐手那側臀部梨狀肌。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梨狀肌滾壓

  • 大腿後側肌群(膕繩肌)

大腿後側主要有膕繩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和半膜肌),是下肢運動的重要協同控制肌群;

放鬆方法:

肘撐仰臥位,單腿屈膝或雙側大腿同時置於泡沫軸上,臀部抬起離地,均勻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雙側膕繩放鬆

  • 大腿內收肌群

大腿內側大收肌肉、縫匠肌等也是常見反覆肌肉拉傷部位;

放鬆方法:

屈肘撐俯臥位,一側下肢腿伸直,腳尖支撐;放鬆側下肢稍屈髖屈膝,如圖泡沫軸斜放於大腿內側,上下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 大腿前側肌群(股四頭肌)

大腿前側肌群主要是股四頭肌,是人體運動的重要主動肌,疲勞損傷在所難免;

放鬆方法:

屈肘撐俯臥位,泡沫軸橫置於大腿前側,可單腿或雙腿同時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雙腿同時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單腿滾泡沫軸

  • 髂脛束(大腿外側)

髂脛束上行連接髖外側的闊筋膜張肌,是跑者都會困擾的部位,也是膝痛者常見問題部位,充分有效的牽伸和泡沫軸筋膜放鬆可高效緩解髂脛束綜合症(IT)。

放鬆方法:

側臥,滾壓測上肢屈肘支撐,下肢腿伸直;對側肢體如圖於身前扶地保持身體平衡,並控制泡沫軸於大腿外側膝關節上部至髖部滾壓,找尋敏感疼痛扳機點。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髂脛束放鬆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髂脛束放鬆

  • 小腿後側肌群(小腿三頭肌)

小腿後側的三頭肌是常見的運動傷,臨床工作中也很常見反覆疼痛者,其根本則是肌肉損傷後沒有完全康復,瘢痕癒合造成的反覆運動拉傷。

放鬆方法:

肘撐仰臥位,屈單膝或雙腿同時置於泡沫軸上,臀部抬起離地,均勻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小腿三頭肌滾壓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雙腿重疊滾壓(強度更大)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雙腿重疊滾壓

  • 脛骨前肌(小腿前外側)

脛前肌位於小腿前側,在我們小腿前面摸到的脛骨前沿外側;

通常才用四點跪位,屈髖屈膝位滾壓,可單側也可雙側同時進行。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雙側滾壓泡沫軸


值得收藏,泡沫軸筋膜放鬆全面教程(圖解)

單側滾壓泡沫軸

  • 足底肌群

利用泡沫軸放鬆足底筋膜,只需單腳站立,腳踩泡沫軸滾壓,類似點按,是足底筋膜炎的重要治療手段。

泡沫軸筋膜放鬆的相對禁忌症

1. 心臟、血管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者;

2. 損傷急性期;

3. 靜脈曲張;

4. 骨折未癒合;

5.皮膚有破損、傷口未癒合部位;

6.骨關節結核、嚴重骨質疏鬆等;

7.尚不明確的肌肉骨骼疼痛問題;

8.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疼痛期者;

9.可疑或明確診斷的肌肉骨骼腫瘤部位;

10.月經期及孕婦的腰骶、腹部;

等......

泡沫軸筋膜放鬆的注意事項

1、在進行泡沫軸筋膜放鬆時,應循序漸進,找到疼痛敏感點,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進行,最好在專業人士指導後進行;

2、任何訓練時都需掌握呼吸,把呼吸放在第一位,必要時做深呼吸,在吐氣時發力,切忌憋氣進行;

3、滾壓泡沫軸時應注意姿勢控制,避免扭曲等姿勢代償,絕大部分動作均需保持核心穩定

4、如上所述,泡沫軸放鬆通常在運動後進行,有助於加速肢體功能恢復,如有陳舊性損傷或異常緊張狀態可在訓練錢針對性滾壓放鬆;

5、確保滾壓部位,可壓肌腹扳機點或肌腱,但避免直接反覆滾壓“皮包骨”處,容易造成損傷;

6、滾壓需分組進行,中間適當休息,讓組織充分恢復再進行下一組;

7、針對普通人群,每個部位每次滾壓不超過15min,可運動完後進行或視治療目的不同隔天進行;

以上就是常用部位泡沫軸筋膜放鬆的詳細教程,至於選擇什麼養的泡沫軸,是有凸起顆粒的好,還是相較平滑,其實都是可行並有效的,只要選擇軟硬適中,膠質良好,不會有異味的泡沫軸便可,記住這只是我們訓練的工具,隨我們所有,如果你有新的疼痛敏感點,你也可以創造新的訓練姿勢,亦或發現新的作用。


專注運動損傷康復、脊柱側彎、體態調整,更多相關專業內容,可請關注本作者:良古運動康復

感謝大家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