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七十二沽春水活,午景聲裡野桃開。”

一首《即景》描繪了咱們這座美好的城市。而詩中的“七十二沽”,也一度是咱們天津的別稱。

天津真的有七十二沽嗎?現在還存在多少?分別都在哪裡?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七十二”不過是一個虛數罷了。事實上,天津不止有“七十二沽”,而應該是“八十一沽”呢。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但是在這“八十一沽”中,除寧河、寶坻以及薊縣等地的六十處外,還有二十一處,其中有很多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淡忘,但有的地名卻還是鐫刻在天津人的心目當中。快來看看這二十一沽,有沒有哪處曾經留下過你的足跡呢。

沽的傳說

最早的天津安靜祥和,沿河的居民還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漢朝之後天津開始繁盛,人煙越發稠密,朝廷就在如今的大直沽設立了鹽官署,命令鹽官來收稅。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這個故事裡的鹽官毫不意外的成為的咱們想象的那種貪官,畢竟稅收多餘的部分都能進他自己的口袋裡。那時候不僅僅是鹽戶,一些漁民、種地的人也都受到他的威脅。

有一年鹽官長突然得了大病,背上長了個碗大的瘡,疼得鑽心。侍衛們又是求醫問藥,又是請術士巫婆設壇作法,卻從不見好轉。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一天夜裡鹽官長做夢,被兩個公差抓進一座宮殿裡。只見殿上坐著一位白鬍子老人,手持大錘,怒容滿面。老人說:“我乃古水真君,自從來到這裡,萬民康樂。想不到,你這賊子敢逞淫威殘害生靈,罪大惡極!”鹽官長狡辯,老人舉錘便朝鹽官長背上瘡口打去。疼得鹽官長求饒。第二天夜裡,鹽官長又做同樣受審的夢,因他打死、逼死的百姓數千,要把他斬首,嚇得鹽官長哭叫驚醒。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侍衛們請術士來給鹽官長圓夢。術士說:“古水二字合為沽字,古水真君乃是沽水的水神。想求寬恕,只有祈禱悔罪。”鹽官長忙問:“如何悔罪?”術士想了想說:“免除沽水一帶捐稅服役,叫百姓安生,神人自會寬恕。”鹽官長一聽,馬上吩咐差役,供起古水真君牌位,早晚焚香拜祝。又貼出告示,沽水兩岸的村莊和以“沽”為名的村莊定為免稅區。告示一出,其它村莊也一陣風似的把村名改成了“沽”紛紛呈報,請求免稅。以沽取地名一時興盛開來。

丁字沽

清初詩人朱導江詩句雲:“潞衛交流入海平,丁沽風物久聞名。”潞河即今北運河,衛河是南運河,兩河流進天津,在城北八里處匯合,形成“河形有如丁字之象”,故名丁字沽。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現地址:紅橋區北部

西沽

西沽和丁字沽距離較近。最早只是北運河沿岸的一個聚點,後逐漸發展成人口稠密的大村鎮和碼頭。西沽的最早記載大概在明萬曆年間,天津兵備在西沽設渡口。崇禎十二年西沽始建炮臺,以作防務之用。可見,明代時,西沽已經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了。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康熙年間,皇帝下令修建通州至西沽、西沽至霸州之堤岸。從此西沽水患得到治理,人口大增,廟宇林立,商鋪繁多,自然景觀分外妖嬈,桃花堤上引來無數文人雅客。

康熙五十四年,天津第一座浮橋西沽浮橋落成。清朝後期又建起大紅橋,因其橋面高懸,頗似長虹貫空,故有“虹橋”之稱,這也是今天紅橋區名的由來啦。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進入近代,西沽得到再一次的大發展,西方文化與傳統西沽相互交融,形成大雅大俗的獨特文化魅力。作為西方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宗教,率先傳入西沽。1906年,公里會領袖果斷把傳教中心從紫竹林移至西沽,並建立著名西沽教堂。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現在的西沽,依然保存著清末、民初的生活格局,尚存傳統中式民居四合院數十處。圖上這一出就是西沽的韓家大院。在21世紀初,天津老城徹底消失之後,

西沽已成為津門現存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中式民居社區。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西沽還有大名鼎鼎的西沽公園,是天津中心城區西北部唯一的大型公園,以“歷史文化”、“自然生態”雙特色領全市各大公園之冠。

現地址:位於天津市紅橋區中部,東以北運河為界,西至西橫堤,南以津浦鐵路為界,北面一部分以子牙河為界,一部分以光榮道、新紅路為界。

東沽

現在的東沽在濱海新區廟南街,名氣遠遠小於西沽,但是對於很多已經搬離東沽的人來說,那裡始終是留存他們美好童年記憶的地方。東小,東沽電影院,東沽照相館,漁需商店,渡口早點部,捕撈隊碼頭.....不知道這些地名是不是可以喚起很多人的回憶呢。

現地址;天津市濱海新區廟南街

三汊沽

提到三汊沽,也許一個人的名字要比地名更響亮,那就是出生在三汊沽邊的李叔同。他在民國初年寫的一首《憶兒時》歌詞,曾唱道:“茅屋三椽,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高枝啼鳥,小川游魚,曾把閒情託。”此後李叔同為母校文昌宮小學寫的校歌,也有這樣的歌詞:地靈人傑,精神騰躍,“君不見,七十二沽水源遠流長”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現地址:河北區三岔河口附近

大直沽與小直沽

直沽是明清以來對天津三岔口居民區的通稱。流傳下來的大直沽地名在今海河東岸。而有天妃宮西廟所在的則是小直沽。

大直沽對於天津這座城市有著獨一無二的意義,舊時百姓口口相傳的諺語中,常提到“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因為這裡是天津城市最早的聚落,所以常常被視為天津的城市之根。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大直沽有三宗寶——古廟、燒酒、臺子高。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附近的掛甲寺,也正是是唐太宗東征時休息掛甲的地方。

宋、遼對峙時,金兀朮的直沽寨就設在這裡。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元朝時開創海運,直到明朝永樂年間,大直沽一直為河、海漕運的中轉站。當年大直沽的繁華程度,遠遠超過河漕轉運站的三岔口。

現地址:位於河東區西南部

賈家沽、邢家沽、郝家沽、鄧善沽

這四個地方都與姓氏有關,背後也蘊藏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傳說。

賈家沽位於河東區賈沽道與月牙河南路交匯處以北。相傳燕王掃北時期,山西、河北移民來此定居,建成聚落。村子臨近坑塘,土地歸賈姓所有,故名“賈家沽”。這裡因傳統民間花會———賈家沽道善音法鼓大轎會遐邇聞名。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清末外交家完顏崇厚曾在邢家沽墾務。

郝家沽在塘沽西南,處於海河西岸,相傳,清初有郝姓於此建村,故名。

而關於鄧善沽則有一個更為有趣的傳說。

曾經有一個鄧戶人家生了一個孩子。長大後以販賣豆腐為生,為人善良頗有才學。這孩子生得一雙大腳,人們就他為“鄧大腳”。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一天,乾隆南訪路過此地一座關老爺廟。當地官員請皇上賜塊御匾。乾隆答應下來,卻命隨行官員出這塊匾的文字,但所交上來的文字都得不到皇上的滿意。就在這時人群裡閃出鄧大腳,大喊一聲:“皇上,我來寫如何?”皇上問當地官員這是誰,當地官員說此人都叫他鄧大腳,據說很有文才。於是乾隆就命鄧大腳來寫匾額的文字。鄧大腳輕蔑地看了抓他的官兵一眼,大搖大擺地走到書案前,抓起筆來就寫。一揮筆寫下“天子重英豪”。這句話可寫到乾隆心坎裡了,親自提筆寫下了“天子重英豪”的牌匾。

乾隆問鄧大腳想要什麼賞賜,鄧大腳卻只讓皇上賞他一些開豆腐坊的本錢。乾隆一笑,帶著鄧大腳回京了。

在鄧大腳告老還鄉,迴歸故里之後。他把當官積攢的金銀財寶全救濟了家鄉窮人,樂善好施出了名。他讓那些想為他建坊的鄉紳們建了個豆腐房,免費給大家供應豆腐。後來鄧大腳患病,當地鄉親日夜守護。

在鄧大腳死後,村民為他下葬,下葬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鄧善沽。

現地址:

郝家沽:塘沽西南,海河西案

鄧善沽:塘沽區新城鎮鄧善沽村

鹹水沽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鹹水沽位於天津南部,地處海河下游,每當潮汐時海水可至此地。雖然鹹水沽以鹹命名,但有人說其實鹹水沽的水還是甜的呢。當時居民在沽河兩岸以煮鹽為生,故名。鹹水沽的

古名是“豆子滷亢(gǎng,鹽澤)”,宋朝初年,鹹水沽開始種稻,元代成為南糧北調漕運線上一個繁華的村鎮。現在,鹹水沽鎮是津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是津南政治、商業和文化的中心區。

現地址:天津市津南區

葛沽

葛沽地處海河下游,位於海河南側。當年北宋與遼對峙,在海河上設置了150多個軍事據點,葛沽就是最東邊的一個。元代開通海運,此地為南糧北調、北鹽南運的商埠碼頭。當時沽河舟船無數,桅檣如林。因沽河灘塗葛草叢生,故名“葛沽”。葛沽風景優美,有“不是桃遮即柳遮”之稱。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現地址:津南區津沽公路

四里沽

四里沽屬津南區鹹水沽鎮,位於老海河北側,明永樂年間有劉、陳、李、井四姓在此開荒種地,漸成聚落。因靠近海河,遂命名為“四立沽”。因村落距鹹水沽、柴莊子、趙北莊各為四里,故改名“四里沽”。

現地址:津南區鹹水沽鎮

桃源沽

桃源沽是一處美麗的村落,佔地2300畝。建於明朝,因村邊地桃樹而得村名,寓意世外桃源仙境之意。坐落市區東南方,距市區一公里,北臨海河,東面洪泥河,西南面是綠油油的菜田。風光旖旎,風景如畫。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現地址:位於津南區,北臨海河,東面洪泥河

大沽

曾有詩讚大沽道:“崖岸如山峙如臺,寒笳吹處陣雲開”。因為馳名中外的大沽炮臺,對於大沽這個地方,我們並不陌生。但是除了大沽口炮臺之外,近代著名的鹽鹼化學工業大廠“久大”和“永利”的鹽田也都設在大沽。當年海河灘上的鹽田茫茫耀眼,一望無際;引水風車高聳入雲,與翱翔的海鷗比高低,可謂是難得一見的美景。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處於入海口的大沽,歷經鴉片戰爭、庚子之役的炮火洗禮,也記錄著帝國主義侵略的罪行,鐫刻著中國人民抵禦外侮的豪情,是歷史腳步的見證。

現住址:位於塘沽區海河南岸,包括東大沽和西大沽

東泥沽、中泥沽、西泥沽

“泥沽西去葛沽東”的泥沽位於津南區,也是為人熟知的地區。

現地址:天津市津南區

元沽、草頭沽、盤沽

而這幾個地名基本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或許有在當地生活過的老人們,還能瞭解過去曾在這裡發生過什麼故事。不過地區知不知名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留存在那裡的美好回憶。

“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處嗎?

這二十一沽現在還很熱鬧的,就是海河附近的地區了,如丁字沽、西沽、直沽、大沽等,可見海河這條母親河,一直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