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張勇?接棒20000億的阿里?

為什麼,是張勇?接棒20000億的阿里?

張勇,男,1972年出生。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同時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董事,阿里巴巴合夥人創始成員。

2015年5月張勇兼任銀泰商業集團董事局主席。

2015年9月兼任阿里體育集團董事長。

2017年1月13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佈全員公開信宣佈多項組織結構調整。

2018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發出公開信,宣佈在2019年9月10日,不再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屆時張勇接任。

如同專注於公益事業的李嘉誠和“痴迷”探險的王石一般,“鄉村教師代言人”馬雲也交出了接力棒,成為了“馬老師”,而接下接力棒的,是被馬雲稱作“合夥人機制下人材梯隊中的傑出商業領袖”——張勇。

不少網友在默默祝福"悔創阿里傑克馬"終於卸下重擔,遵循自己的內心去追尋自己的教師和公益夢的同時,也好奇發問,這位張勇究竟是何許人也?為何馬雲在眾多“阿里人”中偏偏選定他來接棒?

馬雲在公開信中高度評價張勇:

“在擔任CEO的3年多中,張勇以卓越的商業才華、堅定沉著的領導力、超級計算機一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帶領阿里巴巴取得了長遠發展,連續13個季度實現阿里巴巴業績健康持續增長,已經證明自己是中國最出色的CEO;

他和他的團隊已經贏得了客戶、員工和股東們的信任和支持。我對阿里巴巴的年輕一代充滿信心!

更因為他的戰略格局和組織文化傳承上的擔當,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給他和他領導的團隊,是馬雲與阿里巴巴合夥人群體現在最正確的決定。”馬雲說。

為什麼,是張勇?接棒20000億的阿里?

馬雲之所以對張勇和他的團隊“充滿信心”,源於張勇自加入阿里巴巴以來所一直展現的洞察世代變化的能力和長遠的戰略格局,與他給阿里巴巴所帶來的關鍵性變革。

天貓是張勇首次創業的成果,

“雙11”是他的創造

從2007年入職至今,張勇已經在阿里工作了11年之久,說來也算的是一個實打實的“老阿里人”。

張勇曾說,“本質上我是個不太安分的人,阿里讓我找到了真我。”在2007年8月之前,張勇還沒有“逍遙子”這個名字,財務出身的他曾在盛大網絡任副總裁和首席財務官,再往前他從事的也都是與財務相關的工作。

為什麼,是張勇?接棒20000億的阿里?

2007年8月,機緣巧合下,張勇加入淘寶,張勇在加入淘寶網後,曾有一段時間兼任過淘寶的COO。2008年,出於對B2C電商發展前景的看好,淘寶推出了一個新項目——淘寶商城,也就是後來的天貓。

不過,這一項目的發展並未朝著計劃中的“軌跡”發展,更是一度偏離賽道。項目負責人紛紛離職,團隊人心渙散,沒有“主心骨”的淘寶商城像是有個沒人養的孩子。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2009年3月,當時兼任淘寶的COO的張勇接手淘寶商城,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做起了業務。

為了打造淘寶商城這個品牌,張勇和團隊挑中了11月11日這一天,舉行了一場促銷活動。

“雙11”,一經推出即成為現象級商業盛事,伴隨著當年5200萬的成交額,人們開始認識了這個全新的B2C平臺。這一凝聚和調動全球商業力量的標杆迄今難有後來者超越。

此外,為了淘寶更為長遠穩定發展,他重新設計了淘寶的商業模式,隨後力主舉全集團之力“All in無線”,使手機淘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

為什麼,是張勇?接棒20000億的阿里?

在諸多方面,張勇改變了阿里巴巴

讓“大象起舞”,沒有長遠的戰略格局是做不到的。

在張勇的帶領下,阿里巴巴早已超越了電子商務公司,蛻變為以大數據為驅動,以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為場景的數字經濟體,服務於數以億計的消費者和數千萬的中小企業,深刻影響和塑造著未來商業。

從桌上的阿里巴巴,到變成移動的阿里巴巴,併成為了線下和線下相結合的阿里巴巴,張勇的格局遠不止於此。

除了對阿里巴巴的創新外,張勇還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打造新零售標杆盒馬,入股高鑫零售,收購餓了麼,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國際品牌達成全面戰略合作,使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成為2017年以來的全球商業關鍵詞和重要趨勢。而眾多阿里帶給零售界的巨大變化,背後都有張勇的身影。

也許,對於阿里來說,如果馬雲是精神領袖,那張勇可能就是身體裡流淌的血液。從一開始被視做濃濃職業經理人氣質的阿里高管,到如今阿里人口中的“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連馬雲後來都說:“說來慚愧,我以前經常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逍遙子是CFO出身。”張勇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

“睡覺也得睜著眼,最怕的是獨孤求敗”

“你必須時刻醒著,睡覺也得睜著眼睛,你必須不斷去學習、創新。最怕的是獨孤求敗,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張勇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曾這樣描述阿里現在的狀態。從電商、支付寶到雲計算、物流......再到當今被談及的“新零售”,阿里做得事情越來越多,抓住主線,懂得取捨就變得很重要。

“我們業務也算還不錯,我們也不缺錢,聽上去啥都能幹,但是有什麼事情不能幹的,這是我們今天站在我這個層面考慮比較多的問題,什麼事情不可為的。”張勇曾在湖畔大學授課中這樣說道。

作為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建設者和驅動者,張勇對阿里巴巴使命的定義是,“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為什麼,是張勇?接棒20000億的阿里?

張勇曾提出:

“阿里巴巴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GMV達1萬億美元,遠景目標是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1000萬盈利小企業、創造1億就業機會。”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互聯網產品迭代的基本特徵,也是互聯網巨頭踏上捕捉下一個“十年”的征途。從張勇的過往經歷來看,他所具備的洞察世代變化的能力與長遠的戰略格局,是否能帶領阿里“化鯤為鵬”,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