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告別西藏第四大湖當惹雍錯,翻越一處山口,眼前便是排名第三的扎日南木錯廣闊湖盆。數萬年前這裡氣候溼潤,曾經有過一個大湖期,從衛星地圖上查看,古老的湖岸線向東綿延長達數十公里。滄海桑田,大湖早已退去,在地勢低窪處留下眾多小湖。每個湖泊就像獨立的小王國,滋養著一片屬於自己的溼地,眾多溼地成為天然的牧場,維繫著藏北地區古老的遊牧生活。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遊牧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既遙遠又陌生。藏北高原地處高寒,生態環境極其脆弱,為了可持續放牧,當地牧民不得不採取遊動遷移的方式輪流使用草場,遊牧生活在高原各個綠洲草場間轉輾遷移延續了千年。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在西藏,遊牧和農耕同等重要,牧區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存方式。他們趕著牛羊逐水草而居,常年陪伴著的只有自己的家人和牲畜,牲畜就是牧民的莊稼,不僅提供奶和肉,皮毛還可以製作藏毯藏袍,甚至糞便也成為稀缺的燃料,幫助牧民抵禦高原的寒冷。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舊時牧民將牲畜趕到農耕區換取青稞和茶葉,現在直接可以變現,購買更多的生活物資。但是,走進牧家的石屋矮門或黑色犛牛帳篷,一日三餐無非就是糌粑、酥油茶、風乾肉,傢俱陳設極其簡陋。金錢對於他們,更多隻是個數字符號。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藏北牧區點多、線長且居住分散,甚至不通水電,交通和通訊很不方便,對講機成為主要的通訊工具。因為遠離醫院,為此各家各戶都備有大量的藥品,尤其是消炎類藥品。路上就碰到一位焦急的大叔,遠遠向我們招手,他的女兒患上眼疾,問我們有沒有藥。前一天剛把我所有的消炎藥送給一個牙痛的小孩,那一刻的無奈給我留下深深的遺憾。一些遊客看到漫山的牛羊只會聯想到財富,甚至是羨慕,如果換位一下可否願意?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在藏北牧區,牧民累積的財富,大多獻給了信仰,金錢在這裡沒有滋生慾望的溫床。因為環境閉塞,牧民依然淳樸好客,牧民女子見到外人面露羞澀,臉上泛著紅暈。不過隨著網絡的普及和道路的鋪設,年青一代也必將和祖輩傳統的遊牧生活漸行漸遠,畢竟他們也有追求現代化的權利。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我們又何嘗不是呢!來到荒野旅行,不過一次短暫的體驗,匆匆路過留下一聲感嘆,又回到那個熟悉或許想要逃離的世界。工業文明建立在物慾之上,我們都戴著無形的枷鎖,卻難以割捨。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扎日南木錯湖盆裡沙化嚴重,越野車在鬆軟的沙土上輾出數條車轍,伸向遠方。沙地騎車本就艱難,這一帶常年盛行西風,頂風而行的我們更是難上加難。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在湖泊北側的木諾山孤峰上,建有一處觀景平臺,攀上山崖,扎日南木錯的美景盡收眼底。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即將離開扎日南木錯時,遇到一處剛剛建好的臨時收費點,只有一人,我們沒有理會,直接闖了過去。看來扎日南木錯也要跟著納木錯一樣圈地收費。我國很多地方將無需開發的自然景觀圈起來收費,這一普遍存在現象值得商榷。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過了扎日南木措,離開顛簸難行的土路,走上一段通往措勤縣城的柏油公路,本該慶幸,卻腿疾復發,甚至無法正常騎車。後來天色漸晚,老鐵幫我攔了一輛皮卡,於是搭車8km先行到達措勤縣。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次日腿痛消失,我們繼續出發。中午遇到山間小湖塔容錯,我們坐在湖邊休息享受午餐,附近一群赤麻鴨被我們的歡聲笑語驚得四下飛散。塔容錯身後河谷兩側山體風化破碎,因為岩石中含有不同的礦物質,近山為青灰色和黃色相間,遠山則成了紅色,山腳是淺綠色的湖水,頭頂是碧藍的天空,天地間組成一幅色彩斑斕的景緻,進入山谷翻過山到了達加波錯。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雅丹地貌,在我國主要分佈於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達木盆地。湖相沉積物經歷地質抬升後,在常年定向風吹蝕和間歇性流水沖刷作用下形成的風蝕地貌,由於山體不同礦物質層層堆積,常常形成五彩山地貌。離開灰白色的加波錯,路過一個雅丹五彩山,扎布耶茶卡漸行漸近。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阿里中線(扎日南木措-扎布耶茶卡)

騎行、徒步

西藏、新疆、環球

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