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第一次欣賞同勝學校合唱專場音樂會是在2018年6月12日,時隔不到一年,今天再一次現場欣賞他們的演出,感慨萬千!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很多次在聽諸如嚴良堃、吳靈芬、孟大鵬等國內頂級合唱指揮專家的課時就知道,很多國家(比如同屬於亞洲的日本)在小學就把合唱課定為必修課......就這麼一句話,可以帶給我們太多思考。面對我的老年合唱團我常說:大家不會發聲,真不怪我們自己,想一想我們的小學——別說唱歌,就連朗讀課文,從小被老師灌輸的概念就是誰聲音大誰就好,於是,產生了無數個“菜市場”似的課堂。舉個例子:我身邊的某超市,首先是整個商場裡面廣播在播放所謂的音樂,然後,你去水果區,葡萄檔上一個小喇叭,蘋果檔上一個小喇叭,梨子檔上一個小喇叭,西瓜檔上一個小喇叭......所有喇叭都各自尖叫著:XX降價了,XX打折了......我真不知道是營銷犯賤了——你不大叫便沒人買還是營銷認為顧客犯賤了——只要你一大叫就會有人跑去買?!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要抓國人的發聲方法,該接受培訓的還真不僅僅是音樂老師!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今天的合唱音樂會,多次讓我激動得熱淚盈眶。相比上一次,孩子們更多了幾份自發的舞臺享受感,多了幾份配合的默契感,多了幾份全身心投入的表現力,還多了幾份站在舞臺上的那種從容與自信。學校的重視,老師的付出,同學們的努力,無不讓我感動。如果正如老師所說的,該校學生大部分來自於普通勞務工的家庭,還不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去外面培訓中心上一對一的各種專業小課,那麼,我倒認為這恰恰是他們的優勢所在,也正是這些孩子們的幸運,而且合唱隊伍正在無限地壯大,讓我眼眶溼潤。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小學、中學,以至於大學,再看看他們,差距不言而喻。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合唱是什麼?為什麼要進行合唱訓練?合唱最大的一點就是要完成獨唱不能完成的多聲部藝術作品。於是,個人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我看著舞臺上的孩子,思緒跳出了禮堂:多年以後,這一批孩子進入了各類高檔院校,隨後踏入社會,在各自的崗位貢獻著他們的力量,你信麼:那些沒有像這樣從小接受過合唱訓練的人,相比他們而言,一定遜色不少!就算該校沒有進入合唱隊的孩子能這樣經常欣賞合唱隊的排練及演出,都比與他們同齡但沒有欣賞機會的孩子強!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合唱,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藝術教育,更是如此,所謂的普及藝術,還真不是簡單地找個老師學幾首歌、彈幾首鋼琴曲、壓個腿跳幾步舞......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同勝學校孩子們的變化,不正是他們個人協調能力、組織能力的提高麼?不正是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的增強麼?不正是自信心與責任感的培養麼?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他們在幹著“百年大計”的大事

沒錯,他們,還有眾多的他們,正在幹著“百年大計”的漂亮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