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演講與同學們談讀書

國旗下演講與同學們談讀書

——國旗下演講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讀書。

先從我收藏的一幅字說起吧。

這幅字是我的一個學生送我的。他說這是一位領導的字。

這幅字用一般的標準衡量,寫得還不錯;以書法的標準衡量,這字就寫得一般了。但是我看了以後,欣然收藏。因為在我看來這幅字的價值在於它的內容,是它的內容吸引了我,使我產生了收藏的興趣。內容共有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得益書中”。得到的“得”,精益求精的“益”。

我想,這四個字,可能就是這位領導的人生經驗體會吧!他可能深深地體會到,他的一切成就,都得益於書,他感到他從書中收穫汲取了很多東西。當然這是我的揣想。

現在我把這四個字送給同學們,希望你們在很多很多年後,回憶往事的時候,也會從心底情不自禁地說出這四個字——得益書中!

同學們,北宋文學家歐陽修說過:“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英國的哲學家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敷彩,足以長才。”

西漢時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北宋的蘇東坡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清代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可見,讀書是立身之本,讀書可以愉悅心情,增添文采,增長才幹;讀書還可以治療愚笨,改變氣質,甚至還可以改變容貌。

如此說來,讀書真好!

要“得益書中”,就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所以同學們要趁青春年少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才能“得益於書”!

同學們,青少年時期,什麼都可以錯過,唯有讀書不可以錯過,什麼都可以辜負,唯有讀書不可以辜負。

讀書要趁年少,趁年輕,人的一生,最好的讀書時間就是青春年少之時。因為這時候的精力最旺盛,記憶力最強,用心讀過看過的書籍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卻。

古人師曠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陽;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

就是說,小時候好學,好比旭日東昇,充滿希望,充滿光亮;壯年時好學,就像是中午的太陽,熾熱耀眼;年老了愛好學習,就像點著蠟燭照明,光亮微弱。這三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讀書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不要到老了才想起讀書。

讀書效果,一生當中唯年少時最佳。

國旗下演講與同學們談讀書

回顧我自己的中小學時代,讀書少得可憐,但是印象極其深刻。

我是60後,比在場好多同學的父母年齡都要大些。

我很羨慕同學們生在一個這麼好的時代,好書經典多的是,想看什麼都會找到買到。我們那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讀書條件和讀書環境!

我們小時候,正值六七十年代,那是一個文化荒漠的時代。那時候,除了毛主席的著作和魯迅先生的書,其他的書很難看到。在偏僻的農村連魯迅的書也見不到,那時候在我們那個小鄉村,能看到的書,只有《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

小學期間,除了課本,除了毛主席的書,幾乎找不到別的課外書籍。依稀記得僅能看到一種又小又薄的雜誌《向陽花》,還有幾本連環畫。這就是我13歲以前的讀書氛圍。

我人生中最有時間和精力、最適宜讀書的時光,就在這文化荒漠中蹉跎了。

現在的孩子背誦“三、百、千”,《論語》《大學》《笠翁對韻》等經典,我連聽說過都沒有。

初中後,好多了,能夠見到不少課外讀物,尤其是報刊,《兒童時代》《少年文藝》《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報》等。

平生第一次見到這麼多好看的書,我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貪婪地徜徉其中,廢寢忘食。

但是,遺憾的是,很多文化、文學經典還都與我這個文化營養不良的少年緣慳一面。很多大作家,名著、古文名篇的名字,我都還沒有聽說過。比如托爾斯泰、比如《滕王閣序》,比如《長恨歌》,壓根兒就沒有人告訴過我們。

那時候,我是逮著什麼就讀什麼。

初中時,學校還沒有圖書館,我也沒有見過什麼名著經典,同學們之間傳看的小說,最喜歡難忘的是張揚的《第二次握手》。主人公丁潔瓊和蘇冠蘭的形象,至今還像刀刻在腦子裡一樣。

女主人公丁潔瓊有著絕世而獨立的容貌且冰雪聰明,男主人公蘇冠蘭英俊瀟灑、絕頂聰明,還是武術高手,體格強健。

兩人相逢也極具傳奇色彩。兩人都在海濱浴場游泳,正要上岸的蘇冠蘭聽到旁邊有人喊救人,就又不顧疲勞,奮不顧身,撲向大海,救出了已被海水衝向遠處的丁潔瓊。

大學生蘇冠蘭與丁潔瓊就這樣相識了,一見鍾情,卻遭到蘇冠蘭父親的反對。兩人都是超級學霸,後來,丁赴美留學,成為著名的原子物理學家。留在國內的蘇冠蘭成了醫學教授。這兩個人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然而造化弄人,最終兩人沒有走到一起,丁潔瓊終生未嫁。少年的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沉浸在為他們的遭遇而遺憾的不平當中。

高二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文學經典《紅樓夢》。

那時候18歲,就覺得《紅樓夢》寫得太深刻了,太透徹了,對我的心靈有著強烈的震撼。不是裡面描寫的愛情打動了我,而是《紅樓夢》對人生的揭示征服了我。

《紅樓夢》揭示的人生的無常、人生的感傷、人生的無助、人生的空忙、人生的大悲大喜、曠古的寂寞、與生俱來的傷感等等,總之是《紅樓夢》的悲劇意味深深地打動了我。

尤其喜歡《紅樓夢》裡那些具有極大感傷情調的詩詞,比如《好了歌》、甄士隱的《好了歌注》、十二釵判詞、林黛玉的《葬花吟》,我讀的是如痴如醉,興味盎然!“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還記得高中時,我買過一本《風流才女石評梅傳》,愛不釋手。

石評梅是文學史上與冰心齊名的詩人,主人公的才氣,異常坎坷的命運,愛情的絕望,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石評梅生前不知道珍惜、沒有接受革命才子高君宇的愛情。高君宇是李大釗的得意弟子,也是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高去世後,她才恍然明白他的真愛,繼而又為其守身如玉,終生未嫁,天天活在回憶往昔兩人的曾經當中。她生前留下遺願死後要和高君宇合葬,高君宇死後不久,年紀輕輕的石評梅也抑鬱而死,兩人終葬一穴。就在今天的北京陶然亭公園。這兩人的故事簡直是又演繹了一出現代梁山伯與祝英臺!

國旗下演講與同學們談讀書

中學以前,我就讀了這幾本少得可憐的書。

我常常感嘆,那可憐的沒有多少書可讀的時光,蹉跎了多少大好光陰。

當然,現在,我自己收藏的好書很多,書櫃塞滿了,書房已經放不下了。

然而,歲月匆匆,人已經到了老大徒傷悲的年齡!

還好的是,讀書早已經成為我的生活習慣,每天堅持讀書,已經成為我的生活方式。如果哪一天沒有讀書,就感覺若有所失,虛度了時光。

如今雖然老了,但是想多讀書,讀好書的願望依然強烈。

數十年來,儘管我喜歡讀書,但是我還有很多好書、經典書沒有讀過。

常常感嘆:“恨無十年暇,盡讀奇書。”

記得,在2017年的世界讀書日那天,在書房裡,我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希望老天能假我以年,再給我30年的好光景,給我一個能正常讀書的好身體,讓我把喜歡的書、想讀的書,讀完——這就是我關於後半生的,發自內心的願望!

同學們,不知哪位哲人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世界上正是因為有了書,才少了一份愚蠢和孤獨。”

在此,我衷心希望同學們珍惜好年華,珍惜好時代,多讀書,讀好書,不負青春!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