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那天起,要做一個有趣的人

寫作的目的,或者說驅使自己寫作的原因,是因為2018年讀書和跑步這兩樣東西組編進了我的生活中。讀書的時候是自己去追尋思想,而跑步的時候是思想在追尋自己。汲取了太多東西,經過跑步的時候在腦子裡面整合,就有一種想輸出的想法。沒有那個人可以傾訴內心的想法,於是就以文字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也就是說,把內心的想法,附在文字上面。沒有成就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能將它記錄下來了。記錄,才有記憶。

沒經歷過多少故事的95後年輕人,閱歷、經驗都很淺,思想深度、文化修養都不夠,憑什麼去寫作?就是憑自己年輕。

年輕得天獨厚的優勢莫過於有一個思維跳動及非常活躍的腦子,年輕人的想法是最多的。引用石遺老人陳衍與錢鍾書談及的為文之道:“年富力強時,宜放筆直幹,有不擇地而流,挾泥沙而下之溉,雖拳曲臃腫,亦不妨有作耳。”講的就是,有想法,那就直抒胸臆吧!

韓寒鍾情錢鍾書,他的思想也頗受錢鍾書的影響。一直奉行著,現在想說的就是現在要說的。也許會錯,但是也無所謂。到三十歲的時候,回首發現20歲的自己的想法不對,那就揪出來,批評並改正他就完事了。

也許現在說的,表達的想法並不是正確的,看起來很傻很幼稚,但是也無所謂,因為都是這階段自己認為是最正確的想法。

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第一次,圖文太多質量不好

於是我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態,走上了原創寫作這條路。卻申請頭條號原創權限失敗兩次了。這幾天這麼努力的寫文章,是因為正在申請第3次。第一次申請原創標識失敗是感覺以後,第二次則是無奈。

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第二次,內容不夠翔實

每一篇文章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敲下來的,文章裡面的圖基本上都是自己拍攝的原創圖片。這樣純原創的作者,申請原創卻屢屢被拒。也許這就是人與機器人的區別吧。一個人去跟機器申請原創,機器只按照它(機器)的標準來批評,數據及格,那就通過,反之,駁回。雖然不順,但是我也要強悍的走下去。強悍地與機器“溝通”,告訴它,你不會變,而我會。

一個寫作者,最開心的莫過於自己的作品得到別人觀賞和欣賞,如果讚賞一下就更好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讓自己的作品讓別人觀賞、欣賞、讚賞?又是和機器的博弈了。不幸的是,這場推薦量和閱讀量的戰爭,我又敗下陣來了。

作品的推薦量和閱讀量並不是與你的用心程度成正比的,而是機器評判的。又是這冰冷的機器,覺得你行,就有推薦量,不行,那就不幸了。所有的辛勞都是白費的,自己的作品只能自己欣賞了。

我這幾天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也發佈自己的文章了,想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並不是為了什麼利益。寫作者創作了一篇文章,得不到別人的欣賞,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同一篇文章,不同平臺直接的推薦和閱讀差異都很大,甚至在同平臺的差異也很大。所以分開去投,就像多撒了幾個網一樣。

前幾天有個同學,他開通了頭條號,去把別人公眾號裡面的文章搬了過來。短短几個小時,推薦量就高達24萬,最後如何,我沒有想看的想法。因為這樣太讓自己鬱悶。難道自己腳踏實地的一個字一個字去寫兩三個小時的文章,還不如別人複製粘貼一兩分鐘的價值高嗎?

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讀書、跑步、旅行寫作源於生活

後來才想明白,自媒體的價值,是有人感興趣,想看,那才是“有價值”的。喜歡下里巴人的作品的人永遠都是大多數那邊的。而自己的文章雖不能稱之為陽春白雪,但總歸不是一種大多數想要的。沒有嚇死人的標題,不煽情,不故意去寫製造爭論的內容。註定是不符合市場的“產品”。

沒有推薦量,沒有閱讀量,怎麼辦?除了強悍的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走下去,不管機器給你的數據高低,盡力做好一個人該做的事情。除此之外,也不能怎麼樣了吧?

複製粘貼、投機取巧並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在原創這條磕磣的路強悍的走下去。並堅信林語堂先生說的,寫作是寫作的老師。不停地去寫作,寫作對別人有幫助的文章。我相信這樣強悍地走下去,肯定會有人觀賞、欣賞,甚至得到讚賞!

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凌晨兩點端著Hokkien筆記本的人.....

最後炫耀一下自己的小窩,寫作的時候,有個安靜的環境,很重要。

在原創寫作這條路上,即使沒有推薦量、閱讀量,也要強悍地走下去

一番收拾後精緻的小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