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蝨這樣防治效果最好,只需防治二遍,一季不發生白粉蝨

白粉蝨又稱小白蛾子、白膩蟲等,為同翅目粉蝨科害蟲,由於其寄主作物廣泛,遷飛能力強,繁殖速度快,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害蟲。尤其是夏秋季,危害更加嚴重,每年都有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防治。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防治白粉蝨的新方法,操作簡單,效果好,持效期長,一季只需防治兩遍。

白粉蝨這樣防治效果最好,只需防治二遍,一季不發生白粉蝨


危害特點

白粉蝨主要以成蟲和若蟲聚集在葉片背面刺吸葉片汁液,葉片被害後,常造成葉片黃化、光合作用降低,營養不良,最後脫落,造成落花落果。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時,還會排出大量糞便,誘發煤汙病,汙染葉片和果實,使果實失去食用價值。白粉蝨還是一種傳毒害蟲,在刺吸植物汁液的同時,還會傳播30多種病毒,誘發黃瓜花葉病毒病、黃化曲葉病毒病、銀葉病毒病等多種病毒病發生,對植物的生長和產量造成更大的損失。

白粉蝨這樣防治效果最好,只需防治二遍,一季不發生白粉蝨


發生規律

白粉蝨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年可繁殖10多代,溫度越高繁殖速度越快。冬季在溫室內越冬,一般每月繁殖一代,夏秋季溫度高,繁殖速度更快,繁殖一代只需19~22天,成蟲可存活30~40天左右。因此,隨著溫度的升高,白粉蝨繁殖速度加快,危害也逐漸加重,尤其在每年的8~9月份,危害最為嚴重.進入秋季,隨著溫度的降低,外界溫度逐漸不能適宜其生活,大量成蟲潛入溫室大棚內越冬。

白粉蝨成蟲具有趨嫩性,會隨著植株的生長,向上遷移,故新生葉片成蟲多,中下部葉片若蟲和偽蛹多。

白粉蝨這樣防治效果最好,只需防治二遍,一季不發生白粉蝨


防治方法

(1)土壤處理:防治白粉蝨要以預防為主,可在作物播種移栽前,用5%噻蟲嗪顆粒劑1000~2000克,或2%噻蟲胺顆粒劑,加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0~50公斤,拌均勻後進行撒施、溝施或穴施。由於噻蟲嗪和噻蟲胺都是新菸鹼類殺蟲劑,具有很好的內吸傳導性,顆粒劑在土壤水溶液中溶解後,均勻分佈在作物根系周圍,可被根系吸收後,傳輸到地上部分莖葉果實等各個部位,將葉片背面的白粉蝨殺死,由於藥劑能在土壤中長時間的存在,因此可長時間地保護植株不受白粉蝨危害,持效期可達3個月左右。

(2)追肥補施:在作物進入開花結果期後,再用5%噻蟲嗪顆粒劑或噻蟲胺顆粒劑1000~1500克加複合肥20~30公斤,拌均勻後,結合追肥,一起施入作物根系周圍,藥劑溶解後,與肥料一起被作物根系吸收,並傳輸到植株地上部分,繼續保護植株不受白粉蝨的危害,持效期也可達到50~60天,因此,整個生育期只需使用兩次,就可達到控制白粉蝨危害的目的,還可兼治蠐螬、金針蟲、蚜蟲、薊馬等害蟲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