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為什麼那麼火?我想這就是原因吧

從事科技領域的相關工作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即我們一直在進步。實際上,這種進步對我們這些從業者們是一種獎賞。創新孕育著成功,但是有一點矛盾的是,工程師們又對自己的所學相當固執,他們傾向於“管用即可”。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掛在嘴邊的一些話就是“如果沒有故障,就不要修復”,或者“把事情弄得越簡單、越傻瓜化越好”。

但是有時候,我們有機會扔掉所有包袱從頭開始,用新鮮有活力的新生事物代替多年來被生拼硬湊起來的科學怪物。

RISC-V为什么那么火?我想这就是原因吧

這就是我們面對 RISC-V時的立場。

RISC-V 代表一個乾淨的原生態。它為構建適合 21 世紀產品的平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從技術上講,因為它是從頭開始進行的一種“更好”的架構。從商業上來說,因為它基於開源模式,所以必將打破現有處理器領域內的霸權。它具有強大的創造力,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目前尚未想到的領域開發產品。

而且,RISC-V 創造的機會遠遠超出了 ISA(指令集體系結構)和 CPU 內核的範疇。它有著更宏大的使命,即支持開發人員構建系統,並部署到 21 世紀的科技生態系統中。

最近,隨著 RISC-V 基金會批准了新的處理器跟蹤調試標準,意味著 RISC-V 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實時調試領域一直面臨著標準不足和創新不足的困擾。直到現在,很多工程師依然依賴於三十五年發明的 JTAG,如果您還不到三十五歲,友情提示一下,那是怪奇物語第三季上映的年代,如果您年齡足夠大,那麼那是英特爾發佈 386 的年份。Nexus-5001“僅”使用了 20 年(儘管它在 2012 年進行了更新)。 Arm 的 CoreSight 儘管自誕生以來一直有所演進,但是它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後期。這些調試標準都不是面向運行頻率在 GHz 的現代多核、多線程 CPU 設計的。

因此,對於 RISC-V 處理器跟蹤調試小組以及整個社區來說,定義出新的跟蹤調試標準可謂一箭雙鵰。首先,它可以擺脫歷史包袱,讓您在一張空白的畫布上從零開始;其次,通過為開發人員提供一個統一的獨立於供應商的標準,給了他們真正的信心,也有助於整個開發社區的協作。因為眾所周知的是,對於任何開源項目來說,分叉太多都會釀下禍根。

從技術上來講,RISC-V 跟蹤調試小組考慮了三個主要方面:

RISC-V 內核和跟蹤調試編碼器之間的接口;

在編碼器中實現高效壓縮分支跟蹤算法;

編碼器輸出的有效數據包格式。

這些方面都比較有挑戰性:現代系統通常有許多內核,當您跟蹤調試它們時會生成大量數據,因此我們需要調試標準解決如何有效率地處理片上和 I/O 需求的問題。

我相信,跟蹤測試小組提出的方案滿足所有的要求,而且適用於所有類型的系統,包括精簡的單處理器芯片一直到複雜的多核設計。基準測試表明,為該標準選擇的壓縮分支跟蹤算法對每條指令產生的數據大約是原有的十分之一,比舊算法的效率高得多。這也證明了,當您能夠從一個乾淨的畫布從頭開始時,你能做得多麼成功。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繼續進行創新和進一步標準化。RISC-V 國際協會內部新成立的跟蹤和調試常設委員會正在研究標準化的下一步工作:鼓勵多樣性、開放性和創新,同時避免出現經常困擾標準制定工作的分叉,特別是開放系統方法。我們應該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實現這一目標的新技術,同時擺脫掉可能讓我們裹足不前的歷史包袱。

RISC-V 的機遇就在眼前:為了抓住這個機遇,我們應該瞅準眼前的道路,而不是回頭看那來時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