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割,然主為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這是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7月21日)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在談及關於清朝滅亡時趙烈文做出的看法。44年後,清朝果然土崩瓦解,而接踵而來的亂世局面也正如他所說。從現在有的文獻資料來看,趙烈文大概是第一個準確做出這種預見的人。

趙烈文是何許人?翻翻晚清的歷史好像他的存在感並不強,事實上,他是曾國藩身邊的一個幕僚,雖與曾國藩身邊圍繞著的李鴻章,彭玉麟,左宗棠等人相比顯得籍籍無名,但他卻是曾國藩最看重的人之一,也影響著曾國藩政治生涯的很多選擇。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曾國藩

就是這樣一位小人物,如何在助曾國藩滅掉太平軍之後,又對大清做出如此準確而深刻的判斷?如果我們深入瞭解此人,就會發現此人的大智慧並不亞於同時代的任何一人。

大清不僅大勢已去,而且氣數將盡

在聽了趙烈文石破天驚的預言之後,曾國藩思索半天問了趙烈文一句,“然則當南遷呼?”顯然,曾國藩是不同意趙文烈的觀點的,曾國藩認為清王朝不可能完全被推翻,最多出現像宋朝一樣南北分治、維持半壁江山的局面,但是這一看法被趙文烈直接否定:“恐邃陸沉(亡國),未必能效晉、宋也。”

可是儘管趙文烈回答堅定,但曾國藩還是不肯相信,之後趙烈文又詳細地說出了一些看法,他不僅認為清王朝的大勢已去,而且氣數也將近,不會再有什麼希望。最後曾國藩愈加絕望:我現在每天期盼的就是早點死,不願親眼見到大清亡國的那一天。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趙烈文

此次的談話對曾國藩的觸動雖然非同小可,但此後幾天裡各種想法不斷閃現在他的腦海。他有時同意趙烈文的看法,有時又產生懷疑,覺得大清王朝不會死的這麼快。無論是出於自身的考慮,還是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他都不希望他親手拯救出來的大秦王朝走向滅亡。

但是直到曾國藩歷經一路北上走訪調查,接觸清王朝最高領導核心人物之後,他對清王朝就徹底失去了幻想,他看出了在皇宮裡面都是享樂之人,沒有人關心國家大事。而皇上更是被打壓的沒有話語權,權力都在軍機處恭邸,雖然恭邸都很有才能,但是並不能獨當一面。此時的曾國藩才算徹底的明白了趙烈文的話。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恭親王(中)

拒絕做官,拜師曾國藩

趙烈文的智慧不僅體現在他神奇地預言了大清王朝的覆滅,在他一生中做的很多選擇也能發現一些端倪。比如他在做官這一件事上就處理得很有藝術。

在跟隨了曾國藩多年之後,曾國藩發現趙列文聰明絕頂,理論水平非常高,但是比較缺乏實踐經驗,如果在實踐方面稍加鍛鍊以後一定成才。於是在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曾國藩身邊的很多幕僚都被推薦當官,曾國藩便建議趙烈文出仕,但卻遭多次拒絕,雖是拒絕,但是卻表達了自己願意追隨曾國藩的忠心。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曾國藩打太平軍

曾國藩聽後很是感動,送了副書法給趙烈文:“第餘其相愛,可謂誠摯。”趙烈文看後極其感動,於是乎,就懇求曾國藩收為弟子,曾國藩欣然答應。之後的時間裡,趙烈文跟曾國藩關係越發親密,趙烈文成了曾國藩的精神依靠,雖為師生情同父子。趙烈文在非常關鍵的時間裡,抓到了難得的與曾國藩靠近的機會,這可以說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趙烈文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把寶押在了曾國藩身上,而不是靠自己幹一番事業。他是在博弈,但是他確信自己會贏,因為當時的政治環境極其惡劣,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所以還不如投靠大樹,而曾國藩剛好有大功,至少今後幾年還是一個大的保護傘,所以自己不當官,一心為曾國藩出謀劃策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曾國藩(右)

樹倒人去,隱居快活

在同治十一年二月,曾國藩在江都官署因病去世,趙烈文在得知消息之後悲痛不已,但由於相隔遙遠,且公務在身又不能親自遠赴悼念。趙烈文為此非常自責,又加上內心的悲傷,不久之後便得了重病。在知到了曾國藩臨死前十分安詳,內心得到了極大的安慰。

曾國藩死後趙烈文就辭去了一切職務,回到老家,在看清了局勢之後,他知道大清的氣數快要用完,不久就要崩塌,而唯一能給他希望的恩師也離他而去,他便再也沒有了動力。歸隱山田是他唯一的選擇,而且是最好的選擇。

你不知道的晚清神人趙烈文,學“第一完人”曾國藩,還不如學他

天放樓

趙烈文辭官後接連娶了兩個妾 ,加上此前的一妻二妾,一 生娶了5個妻妾。除了偶爾外出訪友,寄情山水外 ,趙烈文的日常生活主要就是在一座花式園林裡讀書著述 、把玩金石碑帖。他還特別建了一座藏書樓 ,命名為“ 天放樓”。十幾年不停地買書藏書 ,最終達數萬卷 ,成為江南有名的藏書之所。

趙烈文的退隱生活是逍遙快活的,這也充分體現了其作為個人的智慧,能看清局勢,順勢而為。若學人學曾國藩,倒不如看看他身邊的幕僚趙烈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