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編者按:4月13日,《經濟日報》第11版全文刊登市委書記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理論文章,現予以轉發。

貧困治理是一項長期任務,脫貧摘帽和脫貧攻堅不是終點,推動減貧戰略和扶貧工作體系平穩轉型,扶貧轉入常態化、制度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長遠課題,必須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信心是底氣,決心是意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二者缺一不可。要發揚革命精神、優良作風,知重負重、苦幹實幹,以志在必得的決心、迎難而上的魄力,衝刺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

收官意味著全面決勝、不留遺漏,必須對標中央提出的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做到扭住重點、集中力量、精準發力;

構建領導有力、組織有序、運轉有效的大幫扶體系。要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第一責任;理清部門職能,夯實責任鏈條;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堡壘作用;聯通幫扶網絡,統籌各方資源;強化督導督戰,發揚過硬作風。

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楊長亞同志在市扶貧局調研座談

脫貧攻堅是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戰役,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全黨必須答好的初心答卷和時代考卷。今年是兌現承諾之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靠的是意志力,拼的是執行力,我們基層幹部必須清醒把握形勢,科學調整策略,精準破題攻堅,以提升貧困治理效能,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摘帽退出怎麼看?全面小康意味著不能有一個人掉隊,脫貧攻堅不僅要實現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更要讓每一個貧困線下的群眾脫貧。截至2019年末,全國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6%,目前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大部分地區都實現了貧困縣摘帽、貧困村退出,可以說取得了重點戰場的勝利。但仍然還有數十個貧困縣未摘帽、2000多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脫貧攻堅還沒有取得全面勝利。必須認識到,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戰果還不穩固,剩餘脫貧攻堅任務更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返貧和新增貧困。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不獲全勝就是未勝,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清醒的認識,就會產生思想上的誤區、行動上的遲緩、落實上的偏差。同時,立足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來看,貧困治理是一項長期任務,脫貧摘帽和脫貧攻堅不是終點,推動減貧戰略和扶貧工作體系平穩轉型,扶貧轉入常態化、制度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長遠課題,必須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楊長亞同志在市農科所羊肚菌種植試驗基地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決戰在即怎麼戰?信心是底氣,決心是意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們要保持正確的心態,就是要戒驕戒躁、保持定力,懂得越到最後越艱險的道理,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清醒客觀地分析把握脫貧攻堅工作現狀,做好打硬仗、過難關的心理準備,決不能小進即滿、盲目樂觀。另一方面,要保持決戰的狀態,就是要打起精神、鼓足幹勁,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一鼓作氣決戰決勝,把扶貧工作做得更精準、更紮實、更有效。我們一定要做好思想動員,引導黨員和幹部站在踐行初心使命的高度,提振精神、調整狀態、奮勇作戰,衝在一線,發揚革命精神、優良作風,知重負重、苦幹實幹,以志在必得的決心、迎難而上的魄力,衝刺脫貧攻堅的最後勝利。

攻堅決勝怎麼幹?收官意味著全面決勝、不留遺漏,必須對標中央提出的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做到扭住重點、集中力量、精準發力。要聚焦剩餘貧困這個重點群體打殲滅,對標“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實行一人一策,重點掛牌督戰,統籌落實好兜底保障措施,紮實抓好剩餘貧困人口“清零”工作,確保一個不少、一個不漏。要加強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的動態監測,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摸排帶貧企業職工、貧困農民工就業收入情況,對可能返貧的採取針對性措施穩定收入。要抓住經濟基礎這個重心支撐穩就業,把發展作為硬辦法、硬支撐,把貧困戶、貧困群眾納入現代農業體系,把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重要補充,把穩就業作為保增收的抓手,響應國家以工代賑政策要求,加快推動扶貧項目、社區工廠、季節性產業復工復產,促進貧困人口就地就業增收。要堅持“四個不摘”這個重要原則抓提升,著眼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重點思考“過渡期”的問題,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既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更要制定逐步鞏固提升的新措施,加強各類扶貧資金項目績效管理,促進區縣、行政村的均衡發展,探索健全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楊長亞同志在宜君縣棋盤鎮迷家河村調研產業扶貧工作

幫扶體系怎麼建?貧困治理是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方方面面的參與和貢獻,必須構建領導有力、組織有序、運轉有效的大幫扶體系。

加強黨的領導,落實第一責任。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黨的一項偉大事業,是各級黨組織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把黨的領導貫穿始終,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都要親自抓、沉下去,對自己區域內的貧困狀況、重點工作心中有數,對各自脫貧攻堅的問題難點、方法措施一清二楚,做到指揮有力、調度有方、攻堅有效。特別是區縣、鄉鎮黨委書記要統籌謀劃、精準研判、精心安排,把指標任務、工作責任砸實到幹部,把幫扶措施落實到戶到人。

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中藥材種植成為村民致富新渠道,印臺區廣陽鎮水利村村民在田間地頭收穫丹參

理清部門職能,夯實責任鏈條。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職能部門都要擔責盡責,持續改進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做好各項保障工作。特別是承擔具體任務的部門,必須立足脫貧攻堅大局,履行好職能職責,執行好政策規定,抓產業的抓產業、抓保障的抓保障、抓環境的抓環境,在落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上貢獻力量。各部門、各行業都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拿出決戰決勝的行動,把現狀搞清,把差距找準,幹好分內的事,種好自己的“田”。

建強基層黨組織,發揮堡壘作用。基層黨組織是戰鬥堡壘,在脫貧攻堅中是帶頭人、主心骨,是最熟悉戰況的一線指戰員。各級組織部門要把村“兩委”班子和農村黨員培訓作為基層黨建的重大課題,不僅要抓好初心教育、信念教育,更要在貫徹新發展理念、適應新經濟模式上培訓提升,結合推進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思考如何發揮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作用,引領農村經濟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聯通幫扶網絡,統籌各方資源。決戰決勝靠的是三軍用命、萬眾一心,必須多兵種、全方位作戰,既要把扶貧幹部作為主力軍,又要把社會力量作為生力軍。要堅持扶貧包抓機制,在保持“四支隊伍”穩定的前提下,向“清零”難度大的村增派幫扶幹部,形成集中作戰力量,以硬力量啃硬骨頭。要強化協同運作機制,在暢通幫扶網絡上打通堵點、架好橋樑,把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等渠道用足用好,為貧困治理提供高效、長效的力量保障。

楊長亞:答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時代考卷

蘇陝協作項目——宜君縣棋盤鎮社區扶貧工廠內,工人們正在製作毛絨玩具

強化督導督戰,發揚過硬作風。督是組織形式、保障手段,戰是工作要求、決勝關鍵。掛牌督戰是為了“戰”,如果層層“督”而不是層層“戰”,就會成為新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督導督戰要落實在“戰”,指導解決問題、補齊短板,做到以戰為主、以督促戰。我們既要督結果,更要督作風,黨委、政府督查力量要主動督戰,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把好關口,紀檢監察力量要主動介入,重點督查職能部門、幫扶單位和扶貧幹部,確保脫貧工作務實、過程紮實、結果真實,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