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澳創新通關模式:合作查驗,一次通關

珠澳創新通關模式:合作查驗,一次通關

10月24日,首輛私家車行駛在澳門口岸入境車道上。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海外網澳門10月25日電 (記者 蘇 寧)10月24日,是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營運的首日。雖然港珠澳三地口岸9時才正式開放,但澳門居民程先生早上7時多就來到澳門口岸離境大廳外等候。8時剛過,澳門本地和來自香港、廣東的媒體記者也陸續來到這裡,於是這位排在第一位的年輕人成了記者們爭先恐後採訪的對象。只見他廣東話普通話輪番上陣,瞬間成為“網紅”。“大橋口岸通關環境很好,我今天跟公司請假專門來體驗‘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通關模式。”9時整大門一開,只見程先生一路小跑著直奔珠澳離境區。9時04分,他成為經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旅檢大廳首位入境珠海的旅客。對於澳門和往來港澳的內地居民來說,往來一次“過兩道關,查兩次證”是通行模式。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催生了一種全國乃至全球首創的通關模式——“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據澳門治安警察局副局長劉運嫦介紹,珠澳旅檢大廳在珠澳分界線設有“三道門全自助通道”、“單櫃檯半自助通道”和“臺並臺、肩並肩人工通道”三類。旅客無論走哪種通道,都只需排一次隊,可以大大縮減輪候時間,提升通關效率。談起這個創新通關模式誕生的過程,澳門治安警察局分管出入境的魏瑞斌警司告訴記者,從2012年開始,我們根據中央有關指示精神,在粵澳合作框架下與廣東方面商討,先後討論過五個方案。我們先提出一個,不行;珠海方面又提出一個,也不行……雙方不斷交換意見,不斷改進,現在採取的是第五個方案。有關出入境查驗通道的設計、系統研發和技術支援,由內地出入境管理部門與治安警察局和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共同完成。每一個方案都要考慮設想到各種情況,會不會有人提出挑戰?會不會有法律缺失?等等。澳門海關澳門關檢處處長黃永明介紹說,我們現在是海關前移,過去是先檢證件,再檢查物品。我們為配合“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模式,對出境旅客的檢查流程作了調整:出境旅客首先進入出境大堂的安全檢查區域,接受保安人員安全檢查;然後通過海關關檢區域;最後進入證件查驗區接受證件查驗,完成整個通關程序。除了海關,衛生局的檢驗檢疫也都前移了。這都是為了配合“一次通關”的需要。“三道門全自助”通道,旅客僅需一次排隊、一次讀證、一次採集生物信息,即可自助完成珠澳雙方的出入境流程,適用者必須同時符合內地與澳門自助通關條件、年滿11歲以上的內地居民和辦理了回鄉證的澳門居民。“單櫃檯半自助”通道,旅客僅需一次排隊、一次讀證、一次人工查驗,即可完成珠澳雙方的出入境流程,主要適用沒有辦自助通關手續而持內地旅行證件的居民和持回鄉證的澳門居民。人工通道聽起來過去也有,但其實也有創新。通常兩個地區或國家的出入境檢驗部門之間都有一段或長或短的“三不管地帶”。但是現在大橋口岸區澳門和珠海的兩個關口“零距離”,真正的“臺並臺、肩並肩”,中間沒有緩衝空間,出入境雙方均設檢查員查驗進出證件,旅客同樣只需一次排隊,便可完成兩邊的出入境程序。“合作查驗,一次通關”模式的前提,就是兩個口岸必須連在一起。從內部看起來是一個完整的出入境大廳,實際是由兩座建築組成的,而且是分別由澳珠兩地的兩家建築公司(澳門為中國港灣工程澳門公司)分別建設的。兩家建築公司之間在建設過程中只有打破思維的舊框框,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合作關係,以“一國”為前提、充分發揮“兩制”優勢,才能把這兩座建築“天衣無縫”的對接起來。澳門治安警察局24日晚公佈,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於珠澳區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現場所見運作暢順,平均通關的時間為20秒。現實正像劉運嫦指出的那樣,充分體現“一國兩制”方針之下的創新合作理念,以及區域合作的優越性和新成效,是“一國兩制”的良好示範。原標題:大橋新口岸 通關新體驗《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0月26日 第 0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