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李重俊是唐中宗李顯第三子,公元698年先是被封為義興郡王,神龍政變之後成為了衛王,後來獲封左衛大將軍,遙領揚州大都督。在706年,李重俊成為了皇太子,後來安樂公主夥同其母韋皇后要唐中宗廢掉李重俊,李重俊感覺到了自己的地位威脅,非常生氣,隨後在707年,聯合他人發動了景龍政變,想要殺死韋皇后,但是最後卻是被阻止在武門之外,失敗逃亡到終南山,被自己的部下殺死,徹底失敗。自太宗始,唐朝發生了不計其數的變化,政變更是家常便飯,這其中還不包括武則天的東搞西搞。究其緣由,為何別人政變能登基大寶,而自己卻只能客死異鄉,怕是李重俊自己最不明白的,不甚唏噓。


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李重俊劇照

一、有趣的家族基因

唐朝的政變基因,自太宗始,家族成員就不斷髮揚光大。

玄武門之變:先是太宗玄武門殺死哥哥和弟弟,逼迫老爹降詔,他老爹也識趣,一沒將、二沒兵,反正沒希望了,再關上門打下去,後面也不知道誰是誰,索性當個太上皇。不僅當上了太上皇,還迎來了人生第二春,老樹發新枝給唐明皇生了好幾個弟弟妹妹。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的就不陌生了,滕王李元嬰就是李淵最後一個兒子。

接著是我們的女皇武則天的不斷折騰,有才能的差不多被廢被殺。史書記載,與武則天有關而死去的高宗兒子有兩類:一類是李治兒子非武則天兒子,一類是李治與武則天共同的兒子。在第一類兒子中,主要以李忠為代表。李忠是李治的庶長子,其母親是一名姓劉的宮人。不過,雖然是庶長子,但那時候唐太宗還活著,見太子李治有後,非常高興,當時就給乖孫子李忠辦了一個慶功宴。在宴會上,這位老人家還忍不住跳起舞來,可見他有多麼喜歡。自然就第一個被立為太子,這其中不乏王皇后的功勞,王皇后無子,便力促李忠成為太子,當王皇后和蕭淑妃被武則天扳倒後,李忠自然是第一個對象,最後被廢太子賜死毫不奇怪。第二類兒子,也就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兒子,以李弘和李賢為代表。這兩個兒子,都曾先後被李治立為太子。這兩個太子,都很賢能,都獲得了大臣們的高度稱讚和一致擁戴。至少史書上是這麼寫的。不過,這兩個人最終都莫名其妙地死了。史書記載李弘是猝死。但是,包括《新唐書》和《唐會要》都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李弘死後,李賢被立為太子,後來被廢,流放外地,最後也是被逼迫自殺。我想他們的心裡也是不認同自己母親的,由於不慎表露而慘遭失敗。


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武則天

然後是神龍政變,又稱神龍革命,是神龍元年(705年)2月,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陽紫微城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復辟唐朝的事件。哈哈,沒有你們熟悉的狄仁傑啥事,因為狄仁傑已經掛了,不過狄胖胖的好基友張柬之參與了,不過第二年也掛了,說來張柬之比狄仁傑還大五歲,又多活了六歲。實際李顯的表現正如以往一樣,所有的動作都是被迫的,並不是自己主導,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李顯的時候,李顯還有所懷疑,不過這也不怪他,有個強勢的母親及以往的遭遇,任何人都得懷疑,稍微不慎身首異處;經眾將苦口婆心、痛哭流涕的勸說,你再不去這些愛國功臣將帥士兵都得面臨酷刑,李顯這才同意前往玄武門,在誅殺張氏兄弟、圍困迎仙宮後,武則天也知大勢已去,不得不傳位於李顯,武則天時代就此結束。實際上張柬之也沒有好結果,雖然誅殺了張宗昌,李顯繼位後,張柬之果然被加官進爵,不光被封為天官尚書,還將他封為漢陽郡王,第二年,已經82歲高齡的他因為武三思、韋皇后大進讒言,革職流放,鬱鬱而終。


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李顯劇照


然後就來到我們的主角李重俊這裡,神龍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兄李重福遭韋皇后誣陷,李重俊順位當上了皇太子,但是皇太子這個時候可不是好當的,自己的長兄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也因宮廷娛樂圈多嘴而被處死,在這樣的殘酷環境下,各種勢力的傾軋都沒有太子之位這麼顯眼,你有可能是所有人的敵人。李重俊生性聰穎果決,但因沒有賢師教導,行為超常,李顯雖然自己不咋地,但教育兒子確是非常嚴格,李重俊是庶出的皇子,不是韋皇后所生,在加上唐中宗李顯性格非常的軟弱,李重俊雖然貴為太子,但是經常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欺負,安樂公主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李重俊為奴,這些李重俊都能忍了,但是安樂公主竟然直接要求唐中宗李顯封她為皇太女,唐中宗雖然性格非常軟弱但是大事情上還是分的清楚的,唐宗中李顯很果斷的拒絕了安樂公主的要求。但是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是不會甘心的,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聯合武三思等人準備向唐中宗李顯建議廢掉太子李重俊,消息提前被李重俊知道了,李重俊明白自己的太子是做不長久了,恐怕連性命也會不保,因為唐宗中李顯的性格李重俊比誰都瞭解,李重俊決定向太爺爺李世民學習,搞一次玄武門政變,李重俊聯繫了幾位御林軍將領,密謀好了一切。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衝以及李承況、獨孤禕之、沙吒忠義等人,率左右羽林軍及千騎三百餘人發動兵變,他先衝入武三思的府邸,殺死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而後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率軍闖入肅章門,在皇城內搜尋韋皇后、安樂公主與昭容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聽到喊殺聲以後立即就往唐中宗李旦所在的地方跑,唐中宗李旦帶著韋皇后等人和一百餘名士兵逃到了玄武門,因為玄武門地可以看清楚整個政變軍隊的動向, 不一會兒李重俊就帶著三百多名士兵殺到了玄武門前。此時只要李重俊帶兵衝過去政變基本上就成功了,但是李重俊遲疑了,李重俊在考慮要不要和唐中宗李顯刀兵相見,但就是這一刻的遲疑使李重俊的玄武門之變失敗了,唐宗中李顯一看李重俊害怕了,趕緊對李重俊的士兵喊道此刻放下刀槍可以既往不咎,立馬李重俊的士兵就臨陣倒戈了。李重俊政變失敗後,率領百餘騎兵奔出肅章門,逃往終南山。唐中宗令長上果毅趙思慎率輕騎追趕。李重俊到抵達雩縣西十餘里處,麾下僅剩幾個家奴跟隨。他見天色已晚,便到樹林中休息,結果被左右親信殺害。

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李隆基

就在李重俊政變失敗後的第三年,公元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竟然毒殺了李顯,立中宗四子李重茂為帝,宣佈垂簾聽政,希望再走婆婆的老路,並積極培養實力,想效仿武則天為登基稱帝。因為武三思的死,李顯的軟弱,朝中的勢力僅有太平公主了,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為武則天。這一身份決定了太平公主在後武則天時代得關鍵地位。尤其是武則天時期,為了打壓皇族李氏,諸多皇子大多貶謫外地,而太平公主憑藉女兒之身,加之武則天的恩寵,得以留居京師,逐漸培養起了自己的力量,在李氏皇族中頗有威望。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人稱“三郎”,綽號“阿瞞”,從小以曹操為偶像,胸懷大志。但他非嫡非長,以這種身份,在和平時期只能當個個安樂王爺。李隆基多才多藝,書法雋秀,愛好音樂,詩詞曲賦,鬥雞走馬,只要與才藝和玩有關,他無所不能,這些都體現了他的不凡。

李隆基確實有謀略,史稱“識度宏遠、英武果斷”,他從小目睹了多場政變,很早就看出了中宗的迂腐與韋后的野心。早在他外放為潞州別駕時,就開始積蓄力量,籠絡有識之士。

回到長安後,他盯準了北門禁軍中的萬騎,因為神龍政變與景龍政變都是依靠的這支力量。他通過心腹劉幽求與王毛仲,積極拉攏動員萬騎中層將領,不但在物質賜予他們金銀財帛,還對他們曉以大義,激發大家對韋后的憤怒與擁立相王的決心。在政變中,正是這支力量,在將領葛福順與陳玄禮的帶領下,高呼“誅殺韋后、擁立相王”的口號,殺死了韋后的堂侄,控制了軍隊。並動員同屬北門禁軍的飛騎也加入到了政變的隊伍中,才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實際在政變之前,李隆基實際上是力量不足的,心裡沒底,於是想到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與韋后不對付,哪能對付呢,兩個女強人,誰都想弄倒對方。既然目標一致,又不用自己出面,太平公主與侄子一拍即合。經過深思熟慮,她提供了一整套行動方案,可謂滴水不漏,並派兒子薛崇簡為助手,輔助行動。有了太平公主的幫助,加上不少大臣的支持,他們也不想再出個武則天,這才多少年過去呢,往事還歷歷在目。在誅殺韋后以後,李隆基迎輝自己老爸當皇帝,當然也是第二次了,這個老爸實際上和李顯差不多,太平公主也就不會太在意,有助於自己進一步發展力量,實際上李旦也知道這個皇位不是自己弄得的,全靠兒子,於是乎早早交給兒子。

三、高宗與中宗

很多時候,提到唐高宗李治,大家想到最多的是他的老爹唐太宗、為什麼呢?因為兩人的差距確實有點大。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任皇帝,很多人覺得唐高宗李治昏庸無能,究其事蹟,雖然李治比不上老爹的文韜武略,但是起碼也不差,甚至有的方面武則天也是比不上的。在真正的歷史上,李治不但不無能,甚至還是一個有著大智慧的,在他還是一個皇子的時候,他就用懦弱無能的表象騙過了所有的人。這樣一個人,與其說無用不如說是容易操控的。這第一個瞄準時機的就是長孫無忌了。因為有了他的支持,李治以最無為的狀態從你爭我奪得鬧劇中脫穎而出,成功從眾兄弟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皇位。

李治在即位之初,由於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門閥竊弄威權,構害良臣。殺雞儆猴打倒了以房玄齡為代表的寒門一派。形成了在朝政上一家獨大,獨攬政權的局面,朝廷上下對其的所作所為皆噤若寒蟬,唯恐惹火燒身。但是李治不甘成為門閥貴族的傀儡,為了避免幾十年來各代英主大力改革門閥的成果付諸東流的後果,決心整治此風。655年,李治將之前隱身於幕後,為他出謀劃策的武則天推到幕前。夫妻兩人共同持政,默契協作配合,強化皇權的集中。659年,長孫無忌失勢被流放,沒多久就被逼自盡,其跟隨者、羽翼皆被清洗。與此同時,唐軍所向披靡,北征西討,西突厥、高句麗皆被唐軍將領薛仁貴等人領軍打敗。各個屬國的叛亂也被輕易鎮壓,唐高宗的威信也蒸蒸日上。至680年,唐終於在唐中宗手中形成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的最大的領土版圖。西至中亞,東達日本海,北抵貝加爾湖,南到中南半島,面積多達一千二百多萬。如今許多電視劇中都把唐高宗刻畫成優柔寡斷、唯武媚娘是從是軟弱形象,實際上這樣的認知是極其荒謬的,事實上也絕不是這樣。

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李治


再說唐中宗李顯,李顯被譽為“六位帝皇丸”,他自己是皇帝,父親(高宗李治)是皇帝,弟弟(李旦)是皇帝,兒子(李重茂)是皇帝,侄子(李隆基)是皇帝,他媽(武則天)也是皇帝,千古簡直無二。哥哥弟弟全被母親折騰的差不多了,在這樣的殘酷環境下,反而他自己最“無能”,身邊的人一個也玩不過,最後甚至被老婆給搞死,實在是可悲可歌可泣,不過相對於兄弟姐妹們的慘死,最後卻兩次當了皇帝,活的最久也算是勝利。第一次被廢,實際上就可以看出其政治能力的低下,果不其然,第二次上位,依然可以看出此人沒多大出息。第一次,受控於武則天,居然做出要將皇位給韋氏的承諾,第二次則受控於韋氏和自己女兒安樂公主,實在是略顯尷尬。

四、失敗在哪裡

分析四次政變緣由,為何其餘三次都成功,為何到李重俊這裡就失敗了呢,自己的爺爺、老爸、堂弟都取得了成功,甚至自己老爸這種窩囊廢都能上位,想想自己也不差,簡直是命運不公平!

究其緣由,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原因。通過對比以往,爺爺的政變是兄弟、父親,自己有精兵強將,況且開國之初,一票完美的力量是無法匹敵的,經過千軍萬馬幾十年鬥爭中過來人,是不會有性格弱點的,要不然活不過三級,什麼仁慈丟失假的,仁慈道德不過是普通人的玩意,愚蠢的人才會在生死關頭在意這些。李顯的政變主要是強有力的勢力及人心思唐的支持,首先是武則天的兩個面首大肆弄權早已令朝堂烏煙瘴氣,人心焉付?再加之本來就不正統,武則天也老了,沒那麼強勢精明瞭,必然勝算大增,當然光憑大臣肯定是不行的,於是之搬來李顯這個雕塑象徵,被人也不能說閒話。堂弟李隆基呢?李隆基本來是弱的,但是弱我就認弱啊,認清現實,才不會高估自己,聯合姑姑太平公主的勢力,加上他們本來就不對付,站在一條船上是理所當然,加上人心思唐,再來一個武則天,那實在是受不了,加之也不是自己當皇帝,對於姑姑太平公主來說危害並不那麼大,但眼前韋皇后才是最大的,除去之也在計劃當中。


李重俊是否有政變基因

劇照


對於李重俊,從小是生活在旋渦中的,身邊各種人物的鬥爭傾軋,雖然父親竭力培養自己,但是這可不是一個安定的環境,目睹哥哥妹妹因一點八卦而慘死,他的成長經歷和培養環境並沒有那麼順暢,相較於李隆基的成長處境,劣勢明顯。加之對父親的情感上的軟弱,構成了致命弱點。當然在具體的細節上也有不少問題,第一主要是在戰略格局上出了問題,第一沒有預想到會和唐中宗李顯刀兵相見,其實從李重俊帶著士兵踏進皇宮的第一步他和唐中宗李顯已經就成為敵人了,任何性格上的仁慈都是致命的弱點。第二就是用矯詔來徵調士兵,因該用一套合法的名義來鼓動士兵,而不是欺騙,因為政變的主體力量是御林軍將士,往往一件事情的成敗在最初的戰略格局上就已經決定了。所以有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兩者皆有之,焉能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