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公元698年先是被封为义兴郡王,神龙政变之后成为了卫王,后来获封左卫大将军,遥领扬州大都督。在706年,李重俊成为了皇太子,后来安乐公主伙同其母韦皇后要唐中宗废掉李重俊,李重俊感觉到了自己的地位威胁,非常生气,随后在707年,联合他人发动了景龙政变,想要杀死韦皇后,但是最后却是被阻止在武门之外,失败逃亡到终南山,被自己的部下杀死,彻底失败。自太宗始,唐朝发生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政变更是家常便饭,这其中还不包括武则天的东搞西搞。究其缘由,为何别人政变能登基大宝,而自己却只能客死异乡,怕是李重俊自己最不明白的,不甚唏嘘。


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李重俊剧照

一、有趣的家族基因

唐朝的政变基因,自太宗始,家族成员就不断发扬光大。

玄武门之变:先是太宗玄武门杀死哥哥和弟弟,逼迫老爹降诏,他老爹也识趣,一没将、二没兵,反正没希望了,再关上门打下去,后面也不知道谁是谁,索性当个太上皇。不仅当上了太上皇,还迎来了人生第二春,老树发新枝给唐明皇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学过王勃的滕王阁序的就不陌生了,滕王李元婴就是李渊最后一个儿子。

接着是我们的女皇武则天的不断折腾,有才能的差不多被废被杀。史书记载,与武则天有关而死去的高宗儿子有两类:一类是李治儿子非武则天儿子,一类是李治与武则天共同的儿子。在第一类儿子中,主要以李忠为代表。李忠是李治的庶长子,其母亲是一名姓刘的宫人。不过,虽然是庶长子,但那时候唐太宗还活着,见太子李治有后,非常高兴,当时就给乖孙子李忠办了一个庆功宴。在宴会上,这位老人家还忍不住跳起舞来,可见他有多么喜欢。自然就第一个被立为太子,这其中不乏王皇后的功劳,王皇后无子,便力促李忠成为太子,当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武则天扳倒后,李忠自然是第一个对象,最后被废太子赐死毫不奇怪。第二类儿子,也就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儿子,以李弘和李贤为代表。这两个儿子,都曾先后被李治立为太子。这两个太子,都很贤能,都获得了大臣们的高度称赞和一致拥戴。至少史书上是这么写的。不过,这两个人最终都莫名其妙地死了。史书记载李弘是猝死。但是,包括《新唐书》和《唐会要》都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李弘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后来被废,流放外地,最后也是被逼迫自杀。我想他们的心里也是不认同自己母亲的,由于不慎表露而惨遭失败。


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武则天

然后是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是神龙元年(705年)2月,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首都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哈哈,没有你们熟悉的狄仁杰啥事,因为狄仁杰已经挂了,不过狄胖胖的好基友张柬之参与了,不过第二年也挂了,说来张柬之比狄仁杰还大五岁,又多活了六岁。实际李显的表现正如以往一样,所有的动作都是被迫的,并不是自己主导,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的时候,李显还有所怀疑,不过这也不怪他,有个强势的母亲及以往的遭遇,任何人都得怀疑,稍微不慎身首异处;经众将苦口婆心、痛哭流涕的劝说,你再不去这些爱国功臣将帅士兵都得面临酷刑,李显这才同意前往玄武门,在诛杀张氏兄弟、围困迎仙宫后,武则天也知大势已去,不得不传位于李显,武则天时代就此结束。实际上张柬之也没有好结果,虽然诛杀了张宗昌,李显继位后,张柬之果然被加官进爵,不光被封为天官尚书,还将他封为汉阳郡王,第二年,已经82岁高龄的他因为武三思、韦皇后大进谗言,革职流放,郁郁而终。


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李显剧照


然后就来到我们的主角李重俊这里,神龙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兄李重福遭韦皇后诬陷,李重俊顺位当上了皇太子,但是皇太子这个时候可不是好当的,自己的长兄邵王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也因宫廷娱乐圈多嘴而被处死,在这样的残酷环境下,各种势力的倾轧都没有太子之位这么显眼,你有可能是所有人的敌人。李重俊生性聪颖果决,但因没有贤师教导,行为超常,李显虽然自己不咋地,但教育儿子确是非常严格,李重俊是庶出的皇子,不是韦皇后所生,在加上唐中宗李显性格非常的软弱,李重俊虽然贵为太子,但是经常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欺负,安乐公主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李重俊为奴,这些李重俊都能忍了,但是安乐公主竟然直接要求唐中宗李显封她为皇太女,唐中宗虽然性格非常软弱但是大事情上还是分的清楚的,唐宗中李显很果断的拒绝了安乐公主的要求。但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是不会甘心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联合武三思等人准备向唐中宗李显建议废掉太子李重俊,消息提前被李重俊知道了,李重俊明白自己的太子是做不长久了,恐怕连性命也会不保,因为唐宗中李显的性格李重俊比谁都了解,李重俊决定向太爷爷李世民学习,搞一次玄武门政变,李重俊联系了几位御林军将领,密谋好了一切。景龙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以及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率左右羽林军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他先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杀死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而后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率军闯入肃章门,在皇城内搜寻韦皇后、安乐公主与昭容上官婉儿。上官婉儿听到喊杀声以后立即就往唐中宗李旦所在的地方跑,唐中宗李旦带着韦皇后等人和一百余名士兵逃到了玄武门,因为玄武门地可以看清楚整个政变军队的动向, 不一会儿李重俊就带着三百多名士兵杀到了玄武门前。此时只要李重俊带兵冲过去政变基本上就成功了,但是李重俊迟疑了,李重俊在考虑要不要和唐中宗李显刀兵相见,但就是这一刻的迟疑使李重俊的玄武门之变失败了,唐宗中李显一看李重俊害怕了,赶紧对李重俊的士兵喊道此刻放下刀枪可以既往不咎,立马李重俊的士兵就临阵倒戈了。李重俊政变失败后,率领百余骑兵奔出肃章门,逃往终南山。唐中宗令长上果毅赵思慎率轻骑追赶。李重俊到抵达雩县西十余里处,麾下仅剩几个家奴跟随。他见天色已晚,便到树林中休息,结果被左右亲信杀害。

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李隆基

就在李重俊政变失败后的第三年,公元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竟然毒杀了李显,立中宗四子李重茂为帝,宣布垂帘听政,希望再走婆婆的老路,并积极培养实力,想效仿武则天为登基称帝。因为武三思的死,李显的软弱,朝中的势力仅有太平公主了,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之女,生母为武则天。这一身份决定了太平公主在后武则天时代得关键地位。尤其是武则天时期,为了打压皇族李氏,诸多皇子大多贬谪外地,而太平公主凭借女儿之身,加之武则天的恩宠,得以留居京师,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力量,在李氏皇族中颇有威望。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人称“三郎”,绰号“阿瞒”,从小以曹操为偶像,胸怀大志。但他非嫡非长,以这种身份,在和平时期只能当个个安乐王爷。李隆基多才多艺,书法隽秀,爱好音乐,诗词曲赋,斗鸡走马,只要与才艺和玩有关,他无所不能,这些都体现了他的不凡。

李隆基确实有谋略,史称“识度宏远、英武果断”,他从小目睹了多场政变,很早就看出了中宗的迂腐与韦后的野心。早在他外放为潞州别驾时,就开始积蓄力量,笼络有识之士。

回到长安后,他盯准了北门禁军中的万骑,因为神龙政变与景龙政变都是依靠的这支力量。他通过心腹刘幽求与王毛仲,积极拉拢动员万骑中层将领,不但在物质赐予他们金银财帛,还对他们晓以大义,激发大家对韦后的愤怒与拥立相王的决心。在政变中,正是这支力量,在将领葛福顺与陈玄礼的带领下,高呼“诛杀韦后、拥立相王”的口号,杀死了韦后的堂侄,控制了军队。并动员同属北门禁军的飞骑也加入到了政变的队伍中,才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实际在政变之前,李隆基实际上是力量不足的,心里没底,于是想到了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也与韦后不对付,哪能对付呢,两个女强人,谁都想弄倒对方。既然目标一致,又不用自己出面,太平公主与侄子一拍即合。经过深思熟虑,她提供了一整套行动方案,可谓滴水不漏,并派儿子薛崇简为助手,辅助行动。有了太平公主的帮助,加上不少大臣的支持,他们也不想再出个武则天,这才多少年过去呢,往事还历历在目。在诛杀韦后以后,李隆基迎辉自己老爸当皇帝,当然也是第二次了,这个老爸实际上和李显差不多,太平公主也就不会太在意,有助于自己进一步发展力量,实际上李旦也知道这个皇位不是自己弄得的,全靠儿子,于是乎早早交给儿子。

三、高宗与中宗

很多时候,提到唐高宗李治,大家想到最多的是他的老爹唐太宗、为什么呢?因为两人的差距确实有点大。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任皇帝,很多人觉得唐高宗李治昏庸无能,究其事迹,虽然李治比不上老爹的文韬武略,但是起码也不差,甚至有的方面武则天也是比不上的。在真正的历史上,李治不但不无能,甚至还是一个有着大智慧的,在他还是一个皇子的时候,他就用懦弱无能的表象骗过了所有的人。这样一个人,与其说无用不如说是容易操控的。这第一个瞄准时机的就是长孙无忌了。因为有了他的支持,李治以最无为的状态从你争我夺得闹剧中脱颖而出,成功从众兄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皇位。

李治在即位之初,由于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门阀窃弄威权,构害良臣。杀鸡儆猴打倒了以房玄龄为代表的寒门一派。形成了在朝政上一家独大,独揽政权的局面,朝廷上下对其的所作所为皆噤若寒蝉,唯恐惹火烧身。但是李治不甘成为门阀贵族的傀儡,为了避免几十年来各代英主大力改革门阀的成果付诸东流的后果,决心整治此风。655年,李治将之前隐身于幕后,为他出谋划策的武则天推到幕前。夫妻两人共同持政,默契协作配合,强化皇权的集中。659年,长孙无忌失势被流放,没多久就被逼自尽,其跟随者、羽翼皆被清洗。与此同时,唐军所向披靡,北征西讨,西突厥、高句丽皆被唐军将领薛仁贵等人领军打败。各个属国的叛乱也被轻易镇压,唐高宗的威信也蒸蒸日上。至680年,唐终于在唐中宗手中形成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最大的领土版图。西至中亚,东达日本海,北抵贝加尔湖,南到中南半岛,面积多达一千二百多万。如今许多电视剧中都把唐高宗刻画成优柔寡断、唯武媚娘是从是软弱形象,实际上这样的认知是极其荒谬的,事实上也绝不是这样。

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李治


再说唐中宗李显,李显被誉为“六位帝皇丸”,他自己是皇帝,父亲(高宗李治)是皇帝,弟弟(李旦)是皇帝,儿子(李重茂)是皇帝,侄子(李隆基)是皇帝,他妈(武则天)也是皇帝,千古简直无二。哥哥弟弟全被母亲折腾的差不多了,在这样的残酷环境下,反而他自己最“无能”,身边的人一个也玩不过,最后甚至被老婆给搞死,实在是可悲可歌可泣,不过相对于兄弟姐妹们的惨死,最后却两次当了皇帝,活的最久也算是胜利。第一次被废,实际上就可以看出其政治能力的低下,果不其然,第二次上位,依然可以看出此人没多大出息。第一次,受控于武则天,居然做出要将皇位给韦氏的承诺,第二次则受控于韦氏和自己女儿安乐公主,实在是略显尴尬。

四、失败在哪里

分析四次政变缘由,为何其余三次都成功,为何到李重俊这里就失败了呢,自己的爷爷、老爸、堂弟都取得了成功,甚至自己老爸这种窝囊废都能上位,想想自己也不差,简直是命运不公平!

究其缘由,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有自己的原因。通过对比以往,爷爷的政变是兄弟、父亲,自己有精兵强将,况且开国之初,一票完美的力量是无法匹敌的,经过千军万马几十年斗争中过来人,是不会有性格弱点的,要不然活不过三级,什么仁慈丢失假的,仁慈道德不过是普通人的玩意,愚蠢的人才会在生死关头在意这些。李显的政变主要是强有力的势力及人心思唐的支持,首先是武则天的两个面首大肆弄权早已令朝堂乌烟瘴气,人心焉付?再加之本来就不正统,武则天也老了,没那么强势精明了,必然胜算大增,当然光凭大臣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之搬来李显这个雕塑象征,被人也不能说闲话。堂弟李隆基呢?李隆基本来是弱的,但是弱我就认弱啊,认清现实,才不会高估自己,联合姑姑太平公主的势力,加上他们本来就不对付,站在一条船上是理所当然,加上人心思唐,再来一个武则天,那实在是受不了,加之也不是自己当皇帝,对于姑姑太平公主来说危害并不那么大,但眼前韦皇后才是最大的,除去之也在计划当中。


李重俊是否有政变基因

剧照


对于李重俊,从小是生活在旋涡中的,身边各种人物的斗争倾轧,虽然父亲竭力培养自己,但是这可不是一个安定的环境,目睹哥哥妹妹因一点八卦而惨死,他的成长经历和培养环境并没有那么顺畅,相较于李隆基的成长处境,劣势明显。加之对父亲的情感上的软弱,构成了致命弱点。当然在具体的细节上也有不少问题,第一主要是在战略格局上出了问题,第一没有预想到会和唐中宗李显刀兵相见,其实从李重俊带着士兵踏进皇宫的第一步他和唐中宗李显已经就成为敌人了,任何性格上的仁慈都是致命的弱点。第二就是用矫诏来征调士兵,因该用一套合法的名义来鼓动士兵,而不是欺骗,因为政变的主体力量是御林军将士,往往一件事情的成败在最初的战略格局上就已经决定了。所以有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两者皆有之,焉能不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