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先生曾評論她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在此書裡

之前,對於古代文人的印象有兩個畫面,其一,文人從小刻苦學習之乎者也,經過層層篩選,進京趕考,中了狀元,一舉成名,高官與美女相伴而來;其二,文人就如詩仙李白,滿腹文采,俾睨朝堂,成為其他學子們仰望的對象。

但是,無論是狀元還是詩仙,都是金字塔尖端的人物,對於大多數的古代學子來說,只能待在金字塔的塔底。

而沈復就是大多數中的一人,由他寫就的《浮生六記》,為我們打開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角。


林語堂先生曾評論她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在此書裡

《浮生六記》自問世以來,一版再版,前後共一百二十多種版本,已被翻譯成為法文、英文、德文多種文字,在國外也有很多粉絲。

《浮生六記》共分為六大部分,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很可惜的是,後兩記已經遺失了,只剩下四記,雖說是一本殘書,但仍舊魅力非凡。

這四記主要講述了沈復的半生,與妻子陳芸的相戀、相守,生活中飲酒作詩,養花養草的情趣及一些景色遊歷,還有家庭幾遭變故後妻子、兒女各自的命運。

在這四記中,對於妻子陳芸的著墨最多,讀完此書,你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就好比遠處站著一位古代閨秀,樣貌模糊,讓你看得很不清楚。而讀這本書的過程,也就是這位閨秀不斷向你走近的過程,而越向你走近,你就會不斷髮現她隱藏的美麗,可愛,雅緻與聰慧。

林語堂先生評論陳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林語堂先生曾評論她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在此書裡

此處的“可愛”,在第一遍讀此書的時候,很容易將輕易捕抓到的陳芸與沈復生活中的細節,籠統定義為“可愛”。

比如,兩人熱戀的時候,為了能夠下一世還在一起,兩人專門求了月老畫像,懸掛在屋內,在月初與月中,磕頭拜求。水仙廟會上,陳芸女扮男裝;沈復外出遊玩時,陳芸也會為其租好餛飩攤,好讓他們玩得盡興;借住在朋友家裡,小地方,陳芸也會用舊竹簾與竹子,造出一方天地,生活困苦不堪時,陳芸也能為沈復出謀畫策,找誰借錢才能度過困難。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陳芸是痴情,淘氣,機智的女性。在那個封建禮教社會中,能作到此地步,可以說,陳芸確實很“可愛”。

但是,若是再耐心琢磨一下,你就會感覺陳芸的可愛不是我們表面所認識到的那樣。

小時候,陳芸聽講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誦,可見其十分聰慧。但是,她自小失去了父親,也沒有多少錢財,一家人後來的生活,全靠她做針線活兒為生計,這其中還得負擔弟弟的學費;這時的陳芸,困苦,艱難,勞累又堅強。

而後,她嫁給沈復,可以說是高嫁,在這樣的一個門戶人家裡,生活可謂小心翼翼,早起侍奉公婆,察言觀色,對下人態度友好,且在沈復弟弟結婚時,又捨得自己的珠花。對於陳芸來說,她盡力去付出,希望以此換一個相對安穩的生活,她把姿態放得很低。

只是,因為誤會,她和沈復被趕出家門,借住在朋友之家,因為兩人沒有收入,且沈復偏愛與朋友在一起飲酒作詩,外出遊玩等,花銷還是有的,對於現下的生活,陳芸也費盡心智,典當首飾,維持住生活。

雖然,後來他們又被接回家中;但是,因為陳芸想讓一個妓女的女兒為沈復做妾,遭到公婆不喜;且陳芸身體不好,用藥開銷大,被家裡的人所嫌棄;他們夫婦只好投奔陳芸閨蜜。

林語堂先生曾評論她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她在此書裡

這整個過程中的心酸,對於陳芸來說,實在是一種苦不堪言;第一,兩人手中沒有錢財,舉步維艱;第二,沈復受到父母的不喜,對此,陳芸的內心裡懷著深深的歉意。在她臨死前,還對沈復說到,她死了以後,他可再得父母的歡心。

可見,對於他們夫婦生活境遇不好的原因,陳芸把一切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日日憂心,舊病纏身。

這時,再看她之前的聰慧,懂得用竹子與竹簾造出一方天地,在屋內牆上粘滿白紙增加亮光,用木棍與竹子做出“活屏風”等,這些可愛,真是於生活的艱難中衍生出的一種智慧。

對於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女子,她於生活流露出的可愛,讓人能感受到她所受到的寵愛。而對於陳芸這樣的女子,經歷生活種種艱難,沒有流入世俗與庸俗的斤斤計較之中,並把自己所有的艱難與無助,隱藏在機智的表象之下,保持一個單純與善良心靈,這才是最難得的。也許這才是林語堂先生所說的“可愛”吧。

這就像寒冬裡的梅花,萬物蕭條時,它還迎寒開放,帶來沁人香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