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评论她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在此书里

之前,对于古代文人的印象有两个画面,其一,文人从小刻苦学习之乎者也,经过层层筛选,进京赶考,中了状元,一举成名,高官与美女相伴而来;其二,文人就如诗仙李白,满腹文采,俾睨朝堂,成为其他学子们仰望的对象。

但是,无论是状元还是诗仙,都是金字塔尖端的人物,对于大多数的古代学子来说,只能待在金字塔的塔底。

而沈复就是大多数中的一人,由他写就的《浮生六记》,为我们打开了古代文人生活的一角。


林语堂先生曾评论她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在此书里

《浮生六记》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前后共一百二十多种版本,已被翻译成为法文、英文、德文多种文字,在国外也有很多粉丝。

《浮生六记》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很可惜的是,后两记已经遗失了,只剩下四记,虽说是一本残书,但仍旧魅力非凡。

这四记主要讲述了沈复的半生,与妻子陈芸的相恋、相守,生活中饮酒作诗,养花养草的情趣及一些景色游历,还有家庭几遭变故后妻子、儿女各自的命运。

在这四记中,对于妻子陈芸的着墨最多,读完此书,你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好比远处站着一位古代闺秀,样貌模糊,让你看得很不清楚。而读这本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位闺秀不断向你走近的过程,而越向你走近,你就会不断发现她隐藏的美丽,可爱,雅致与聪慧。

林语堂先生评论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林语堂先生曾评论她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在此书里

此处的“可爱”,在第一遍读此书的时候,很容易将轻易捕抓到的陈芸与沈复生活中的细节,笼统定义为“可爱”。

比如,两人热恋的时候,为了能够下一世还在一起,两人专门求了月老画像,悬挂在屋内,在月初与月中,磕头拜求。水仙庙会上,陈芸女扮男装;沈复外出游玩时,陈芸也会为其租好馄饨摊,好让他们玩得尽兴;借住在朋友家里,小地方,陈芸也会用旧竹帘与竹子,造出一方天地,生活困苦不堪时,陈芸也能为沈复出谋画策,找谁借钱才能度过困难。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陈芸是痴情,淘气,机智的女性。在那个封建礼教社会中,能作到此地步,可以说,陈芸确实很“可爱”。

但是,若是再耐心琢磨一下,你就会感觉陈芸的可爱不是我们表面所认识到的那样。

小时候,陈芸听讲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可见其十分聪慧。但是,她自小失去了父亲,也没有多少钱财,一家人后来的生活,全靠她做针线活儿为生计,这其中还得负担弟弟的学费;这时的陈芸,困苦,艰难,劳累又坚强。

而后,她嫁给沈复,可以说是高嫁,在这样的一个门户人家里,生活可谓小心翼翼,早起侍奉公婆,察言观色,对下人态度友好,且在沈复弟弟结婚时,又舍得自己的珠花。对于陈芸来说,她尽力去付出,希望以此换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她把姿态放得很低。

只是,因为误会,她和沈复被赶出家门,借住在朋友之家,因为两人没有收入,且沈复偏爱与朋友在一起饮酒作诗,外出游玩等,花销还是有的,对于现下的生活,陈芸也费尽心智,典当首饰,维持住生活。

虽然,后来他们又被接回家中;但是,因为陈芸想让一个妓女的女儿为沈复做妾,遭到公婆不喜;且陈芸身体不好,用药开销大,被家里的人所嫌弃;他们夫妇只好投奔陈芸闺蜜。

林语堂先生曾评论她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她在此书里

这整个过程中的心酸,对于陈芸来说,实在是一种苦不堪言;第一,两人手中没有钱财,举步维艰;第二,沈复受到父母的不喜,对此,陈芸的内心里怀着深深的歉意。在她临死前,还对沈复说到,她死了以后,他可再得父母的欢心。

可见,对于他们夫妇生活境遇不好的原因,陈芸把一切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日日忧心,旧病缠身。

这时,再看她之前的聪慧,懂得用竹子与竹帘造出一方天地,在屋内墙上粘满白纸增加亮光,用木棍与竹子做出“活屏风”等,这些可爱,真是于生活的艰难中衍生出的一种智慧。

对于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女子,她于生活流露出的可爱,让人能感受到她所受到的宠爱。而对于陈芸这样的女子,经历生活种种艰难,没有流入世俗与庸俗的斤斤计较之中,并把自己所有的艰难与无助,隐藏在机智的表象之下,保持一个单纯与善良心灵,这才是最难得的。也许这才是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可爱”吧。

这就像寒冬里的梅花,万物萧条时,它还迎寒开放,带来沁人香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