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33年夏,红四方面军对部队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下辖3个师,即第10、第11、第12师,其中第10师师长汪乃贵,第11师师长陈再道,第12师师长刘世模,虽然3人同为师长,但是结局却大不一样。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第10师师长汪乃贵,于1905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小时没有上过学,以打铁为生,金寨县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之一,农民运动活跃,汪乃贵也积极参民运动,并任乡赤卫队队长,由于思路进步,于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四方面军,到1933年时已任红四方面军主力红4军第10师师长,时年28岁,红4军第11师和12师的师长分别是陈再道和张才千,汪乃贵后来参加了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汪乃贵虽然起步不错,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被降为营长,但他非常具有领导风范,爱兵如子,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空军原政委高厚良始终记得长征路上的一件事。在翻越大巴山的前一天,高厚良所在营营长汪乃贵看见他只穿着一件单衣,就对高厚良说,“明天就过雪山了,你穿这么少怎么行。”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高厚良说:“没衣服啊。”

汪营长二话没说,将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来给高厚良穿在身上。那是一件从地主家缴来的大红棉袄。“没有那件棉袄,我过不了雪山,我当时都没问营长穿什么。”

高厚良始终没忘记老营长,1984年,高厚良在武汉与汪营长见了面,终于问出了这句压在心里半个世纪的话,老营长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我再去搞嘛。”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第129师第769团副团长,同批的张才千和陈再道分别是770团团长和386旅副旅长,在夜袭阳明堡战斗中,他率一个营突击日军机场,毁敌机24架。后来他担任385旅副旅长、新四军第5师第13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东野战军12纵队谢振华手下任35旅旅长。也就是说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发展比较慢。

新中国成立后,汪乃贵曾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6月6日在武汉病逝,享年86岁。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第11师师长陈再道,于1909年1月24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青少年时在家务农,在其3岁那年,父亲程源瀛因痨病去世,不久,姐姐和母亲也离开人世,陈再道因此从小体验到了穷苦人家的苦难。在17岁的时候,他独身一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配合北伐军作战。由于报名时“程”误写为“陈”,就改叫陈再道。

1927年9月他参加大别山南麓秋收暴动,同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随农民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县城失守后,他与起义武装转到黄陂县木兰山坚持斗争,是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战士之一。而这72人之后成为强大的红四方面军的种子力量。由于陈再道在部队吃苦耐劳,且作战勇敢富于谋略,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很快脱颖而出,到1935年时,已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军长。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参与指挥七亘村、黄崖底和长生口等战斗,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1940年5月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当年8月率冀南部队10个团参加百团大战,抗日战争后期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初期,他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冀南纵队司令员,第2纵队司令员兼冀南军区司令员,至1949年2月已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由于战功显赫,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解放后曾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和铁道兵司令员,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按照遗愿安葬于麻城烈士陵园,享年84岁。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第12师师长刘世模,原名刘述刚,于1910年9月11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倒马河村河湾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那里还属于河南省商城县。刘述刚的父亲刘立是一个本分地道的农民,因为家庭贫困,所以刘世模从小没有读过书,他从9岁时给人家放牛,14岁开始学裁缝,这一段经历使他看到了社会的不公:不劳而获的地主衣食无忧,而自己年轻勤劳却贫困潦倒。

刘述刚是个要强的人,他对现状十分不满,鲁迅说过:不满永远是人向上的动力。为此刘世模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同时他还补习文化。从此,刘述刚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1927年10月,商南起义成功后,年仅17岁的刘述刚报名参加红军,他见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名鼎鼎的炯爷——周维炯,他立志在师长周维炯麾下当一名改造不合理旧世界的模范士兵,并改名刘世模。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以后的革命生涯直至病逝。

刘世模刚开始在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第97团当战士,部队的有三大项工作:打仗、发动群众和筹款。刘世模因当过裁缝,口才较好,而且他还自学了文化,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又了解农村现状,所以做群众工作效果好,另一方面他作战勇敢,1930年7月刘世模在第97团任副排长,9月被提升为排长。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周维炯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他作战敢打敢冲,尽管是师长,但仍带头冲锋,他带出来的官兵都有这一明显的特点,所以有人评价红四方面军作战没啥战法,但是作风顽强,战斗力强。刘世模的这一特点非常明显,作战时冲锋在前,他虽自学过文化,但毕竟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在张国焘到达鄂豫边根据地后,对作战勇敢、文化水平低的干部非常青睐,所以刘世模很快就被提升为营长、团长,1933年被提升为第4军第12师师长,后来又提升为红4军副军长。

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红4军人数也大量减员,只有6000人。刘世模感到长年的战斗生活,已使自己身心疲惫,急需休整,加上自己文化浅,需要学习补充,因此,他主动申请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由于是军级干部,被安排在高级班学习,这一学习竟是2年时间,也是他人生旅途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他经历了一段常人难以遇到的挫折。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1937年,主要由原四方面军部队组成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延安,红军上下沉痛不已,激愤的情绪引发了对张国焘这位四方面军主要负责人的大规模批判,这次批判涉及了很多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刘世模也在影响之列,关于这段历史,开国上将王宏坤在《再忆征战生涯》中这样写道:

他经历很曲折,到陕北后,在红军大学学习,批判张国焘时,因打击面过大,伤着了四方面军大批干部,刘世模也被整得厉害,他不服气,思想也想不开,竟自己开了自己一枪,伤的很重,后来总还算活了下来。抗战爆发后,延安动员一些年龄较大身体不好的干部回家,他是河南商城人回了商城。这时,商城是国民党的天下,国民党四处抓他。当时中共党组织在地下,刘世模很坚强,跟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又拉起了千余人的抗日游击队,同敌伪英勇作战。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抗战胜利后,奉命率部去东北,部队发展成了一个师,他当师长,打得很好,又随部南下到了武汉,这时患肺病很厉害,一家人挤在汉口这座饭店的一间房子里。他一声不吭,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本来,他和我,以及李先念、王树声、张才千等还有好些同志都很熟悉。我到他的住处看他,他有好几个小孩,由一个日本女人当保姆,生活很困难,孩子衣不遮体,尿布片也缺,零花钱也没有,药也没法买,营养根本说不上。我问他来了多久,他说快八个月了。我直埋怨他,为什么不找我们?他说你们很忙,国家也很困难。

刘世模同志是有功劳的,打仗很不错,机动灵活,勇敢沉着,那时我当军长,他当副军长,我最了解他。我连忙给李先念同志写了一封信,请他一定设法帮助一下刘世模同志,后来听说李先念等同志也很关心,解决得不错。 这之后不久,刘世模即病逝了。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王宏坤非常客观地评价了刘世模。刘世模的一生尽管有很多遗憾,但是他所做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一个军3个师长,汪乃贵是高开低走,后来授衔少将,陈再道授衔上将,刘世模自杀未遂,同一批师长为何结局大不一样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个人能不能在困难时刻脑袋能不能转过弯,能够转过弯的前途就会光明,转不过弯,人生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需要去面对去解决,因此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以孟子的一段话送给各位读者:

3个师长2个分授上将和少将,为何另一个师长却开枪自杀未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他原为华东某野战部队军官,装备工程学本科毕业,作战指挥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野战部队师级、军级单位工作,后调入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军事历史和军事哲学颇有研究,公众号亦是“天择杂谈”,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