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紅花(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紅花,又叫刺紅花、紅藍花、草紅花等等,為菊科紅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夏季當花由黃變紅時採摘,除去雜質,及時陰乾或曬乾即可。紅花性喜溫暖、乾燥的氣候,抗寒、耐貧瘠,原產於中亞,現我國大部分地區皆有栽培,主產於新疆、西藏、甘肅、山東、四川、河南等地。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紅花(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紅花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其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古人還用紅花來染色,做胭脂等。紅花以花入藥,具有特異香氣,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色紅或紅黃,花冠筒細長,先端為呈長條狀的五片裂片,花葯黃色聚合呈筒狀。紅花療效確切,使用歷史悠久,《唐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後諸疾。”《開寶本草》:“主產後血運口噤,腹中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並酒煮服。亦主蠱毒下血。”《本草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本草正》:“達痘瘡血熱難出,散斑疹血滯不消。”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紅花(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紅花味:辛;性:溫;歸經:歸心、肝經;

功能:活血通經、散瘀止痛;

主治:用於婦人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行,症瘕痞塊,胸痺心痛,胸脅刺痛,瘀滯腹痛,跌打損傷,淤血、瘡瘍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3-9克,水煎服,宜後下,或入丸、散劑,或浸酒,或鮮品搗汁服用,外用,鮮品搗汁外敷,或幹品研末撒患處。

禁忌;孕婦忌服,婦女月經期間及有出血傾向者、潰瘍病患者慎服。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紅花(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紅花主要含有紅花甙、前紅花甙、紅花黃色素A/B、紅花明甙A,含有脂肪油稱為紅花油,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的甘油酯類,還含有揮發油、多糖、腺苷等等。具有抗炎、抑菌、增加冠脈流量、降血壓、抗凝血、降血脂、鎮痛、鎮靜、收縮子宮、提高免疫力、抗疲勞等作用。

紅花中的棕櫚酸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揮發油能夠較好的抑制黴菌,紅花水煎劑對於心臟有興奮作用,大量用的時候又有抑制作用,對血管有明顯的收縮作用,能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對於血小板積聚有明顯的抑制,有抗凝血及溶栓作用,可以降低血清中脂肪的含量,對子宮有收縮作用,還有鎮痛、鎮靜的作用,可以降低腦卒中的風險,對於腦梗塞後的腦組織具有保護作用,有改善肝功能、減輕肝損傷,保肝護肝的作用,具有降血壓的作用。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紅花(活血散瘀、通經止痛)

紅花適用範圍廣泛,常見的含有紅花的中成藥有丹紅注射液、正天丸、芪藶強心膠囊、腦心通膠囊、頸復康顆粒、氣血和膠囊、雙翼祛溼通絡膠囊等。

紅花活血祛瘀效強,適用於血瘀經閉、痛經及產後惡露不盡的婦女使用,能散瘀止痛,消腫,跌打損傷等外傷淤血者適用,還可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筋脈曲張,各種血脈不通所致腿腳麻木、青紫;氣滯血瘀所致肩痛、臂痛、腰痛、腿痛、腹痛、全身痛等疾病的治療。也因紅花活血之力強,服用紅花量也不宜大,患有潰瘍病及有出血傾向者,或婦女月經期間不宜;有明顯興奮子宮的作用,孕婦禁用。

紅花與西紅花的鑑別,西紅花也叫番紅花、藏紅花,為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紅花的柱頭,性味甘、寒,入心、肝經。西紅花與紅花功效相似,都有活血通經的作用,但西紅花力較強,且性寒,兼有涼血解毒的功效,適用於熱鬱血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