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点中药-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红花,又叫刺红花、红蓝花、草红花等等,为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夏季当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除去杂质,及时阴干或晒干即可。红花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抗寒、耐贫瘠,原产于中亚,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栽培,主产于新疆、西藏、甘肃、山东、四川、河南等地。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红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古人还用红花来染色,做胭脂等。红花以花入药,具有特异香气,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色红或红黄,花冠筒细长,先端为呈长条状的五片裂片,花药黄色聚合呈筒状。红花疗效确切,使用历史悠久,《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中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本草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红花味:辛;性:温;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主治:用于妇人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胸痹心痛,胸胁刺痛,瘀滞腹痛,跌打损伤,淤血、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3-9克,水煎服,宜后下,或入丸、散剂,或浸酒,或鲜品捣汁服用,外用,鲜品捣汁外敷,或干品研末撒患处。

禁忌;孕妇忌服,妇女月经期间及有出血倾向者、溃疡病患者慎服。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红花主要含有红花甙、前红花甙、红花黄色素A/B、红花明甙A,含有脂肪油称为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的甘油酯类,还含有挥发油、多糖、腺苷等等。具有抗炎、抑菌、增加冠脉流量、降血压、抗凝血、降血脂、镇痛、镇静、收缩子宫、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作用。

红花中的棕榈酸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挥发油能够较好的抑制霉菌,红花水煎剂对于心脏有兴奋作用,大量用的时候又有抑制作用,对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能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对于血小板积聚有明显的抑制,有抗凝血及溶栓作用,可以降低血清中脂肪的含量,对子宫有收缩作用,还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对于脑梗塞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保肝护肝的作用,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每天了解一点中药-红花(活血散瘀、通经止痛)

红花适用范围广泛,常见的含有红花的中成药有丹红注射液、正天丸、芪苈强心胶囊、脑心通胶囊、颈复康颗粒、气血和胶囊、双翼祛湿通络胶囊等。

红花活血祛瘀效强,适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及产后恶露不尽的妇女使用,能散瘀止痛,消肿,跌打损伤等外伤淤血者适用,还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筋脉曲张,各种血脉不通所致腿脚麻木、青紫;气滞血瘀所致肩痛、臂痛、腰痛、腿痛、腹痛、全身痛等疾病的治疗。也因红花活血之力强,服用红花量也不宜大,患有溃疡病及有出血倾向者,或妇女月经期间不宜;有明显兴奋子宫的作用,孕妇禁用。

红花与西红花的鉴别,西红花也叫番红花、藏红花,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红花的柱头,性味甘、寒,入心、肝经。西红花与红花功效相似,都有活血通经的作用,但西红花力较强,且性寒,兼有凉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郁血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