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利尿通淋)

牛膝,又叫山莧菜、牛髁膝、對節草、懷牛膝、土牛等等,為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乾燥根。秋冬季節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及雜質,捆成小把,曬至幹皺後,用硫磺燻蒸數次,加頂端切齊,再曬乾即可。牛膝原產於我國,除東北外全國各地皆有分佈,栽培或野生於山野路邊,以河南量大質優,懷牛膝是古懷慶府(今河南省)著名的道地藥材。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利尿通淋)

牛膝以形似牛的膝骨而得名,《本草經集註》:“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其適用範圍為廣泛,使用歷史悠久,首見於《神農本草經》書中稱之為“百倍”,將其列為上品,說其“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本草綱目》中說“《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也,言其滋補之功,如牛之多力也。”《名醫別錄》有言:“療傷中少氣,男腎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發白。”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利尿通淋)

牛膝味:甘、苦、酸;性:平;歸經:歸肝、腎經;

功能: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主治:用於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經閉症瘕,肝陽眩暈,癰腫惡瘡,咽喉腫痛。生用長於散瘀血、消癰腫,可用於淋病、尿血,經閉,症瘕,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瘀腹痛,喉痺,癰腫,跌打損傷等症;熟用善於補肝腎、強筋骨,多用於腰膝骨痛,四肢痙攣、痿痺等症。

用法用量:內服,水煎服,5-15克,,或浸酒,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鮮品搗爛外敷,或搗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縫。

禁忌:中氣下陷、脾虛洩瀉、下元不固、夢遺、遺尿、崩漏、孕婦忌服,

《得配本草》:中氣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品彙精要》:妊婦不可服。

《本草經疏》:經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藥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本草通玄》:夢遺失精者,在所當禁。

《本草正》:髒寒便滑,下元不固者當忌用之。

《藥品化義》:若瀉痢脾虛而腿膝痠痛者不宜用。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利尿通淋)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牛膝中主要含有三萜皂甙、多糖、牛膝甾酮、紅莧甾酮、香豆精、生物鹼、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降血壓、抗炎鎮痛、止血、護肝、延緩衰老等作用。

牛膝所含的蛻皮甾酮有較強的促蛋白質的作用,能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增高肝腎蛋白質的合成水平,蛻皮甾酮還能抑制四氧嘧啶及抗胰島素血清所致的高血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每天瞭解一點中藥-牛膝(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利尿通淋)

牛膝中含有的牛膝多糖能提高系統的免疫力,同時還有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及轉移的作用,牛膝多糖硫酸酯有較強的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sAg和HBeAg活性的作用,對I型單純性皰疹病毒也有明顯抑制力;牛膝總皂甙具有一定的抗炎鎮痛的作用,特別是酒炙牛膝鎮痛作用強而持久;牛膝可提高人體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過氧化脂質的含量,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流加速,延長凝血酶原和血漿復鈣的時間,可以降血壓,還有輕度的利尿及收縮子宮的作用。

牛膝應用廣泛,含有牛膝的中成藥主要有金匱腎氣丸、鎖陽固精丸、腰痛寧膠囊、腦心通膠囊、男寶膠囊、氣血和膠囊、薏辛除溼止痛膠囊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