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期 丨《所見》- 清



第34期 丨《所見》- 清 - 袁枚


第34期 丨《所見》- 清 - 袁枚

注 釋

牧童騎黃牛: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歌聲振林樾:

振:振盪;迴盪。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蔭的樹木。

意欲捕鳴蟬:

欲:想要。

捕:捉。

鳴:叫。

忽然閉口立:

立:站立。

第34期 丨《所見》- 清 - 袁枚

譯 文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

嘹亮的歌聲在樹林裡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

於是馬上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第34期 丨《所見》- 清 - 袁枚

賞 析

這首詩的一二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三四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第四句“忽然閉口立”,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瞭,形象自然生動。縱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

第34期 丨《所見》- 清 - 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清代詩人、散文家。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四十歲即辭官歸鄉。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第34期 丨《所見》- 清 - 袁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