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宜早不宜遲

在國家層面加強對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落實,應儘快提上議事日程。如此,廣大學生在專業選擇乃至人生規劃時,才能少一份盲目,多一份從容。

清華北大兩名學生退學後重考再上北大的新聞,最近頗受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道,這兩名學生當初之所以選擇退學重新踏入高考考場,均是因為對之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

如今,他們再次憑藉高分考入北京大學,選擇了新的專業。

“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選擇一次專業”

故事聽起來有幾分傳奇色彩,不過終究只是個案。畢竟,從大學退學重新參加高考代價太大,更何況最終能否如願考入心儀的大學和專業,也存在諸多不確定。

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兩位“學霸”的選擇沒有多少參考價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大學後發現專業難合口味的學生,事實上並非少數。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調查顯示,超六成受訪者承認,自己在報考專業時是“盲目的”;超7成受訪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選擇一次專業。

人民網: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宜早不宜遲

針對大學生“學非所願”問題,不少人建議應該建立靈活完善的高校轉專業制度,給予大學生更多選擇權,這固然是解決問題的路徑之一,但“試錯”的過程無疑要耗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如果把端口前移,在基礎教育階段,通過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找到興趣愛好所在,進而確定職業傾向,那麼就能極大提高學生與專業的匹配度,為今後的職業發展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點不在於選擇具體的職業,不是簡單傳達就業信息和技巧,而是要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能力所在,並學會把自身優勢轉變成職業興趣和人生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關係個人一生髮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民網: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宜早不宜遲

然而,在國內基礎教育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卻面臨不小尷尬。儘管不少中小學已經進行了有價值的嘗試,但起步晚、師資匱乏、內容設置不合理等都是目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些地方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甚至仍處於空白。

這或許與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學校和家長功利的教育理念不無關係。在很多人看來,比起孩子的性格稟賦、興趣愛好、實踐能力,孩子能否考高分、上名牌大學才是最要緊的,一切都要為之讓路。因此,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如何更好地在基礎教育階段落地,是擺在教育管理部門、學校面前的一道難題。

美國、日本等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6歲抓起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屬於強制性的教育內容,政府出臺了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予以保障,比如美國早在1989年就頒佈了《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明確規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從6歲開始,還成立了專門的國家級管理機構,負責制定、發佈指導方針,定期進行監督考核;

具體內容也涵蓋廣泛,課程學習和實踐體驗活動相結合,並針對不同年齡特點進行分層教學。

此外,很多學校都與大學展開合作,在高中階段開設大學先修課程,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瞭解大學專業信息,提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國外這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念和做法或許能為我們提供有益借鑑。

人民網: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宜早不宜遲

如今,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正成為國家招生考試製度改革的方向,“一考定終身”的局面也將隨之改變,學生在報考科目、升學通道、對自己考試成績的使用等方面有了更多選擇。

因此,能否充分根據自身興趣特長,科學選擇考試科目和專業尤為關鍵,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是“落實學生選擇權”的必要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國家層面加強對中小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規劃與落實,應儘快提上議事日程。如此,廣大學生在專業選擇乃至人生規劃時,才能少一份盲目,多一份從容。


智慧奇思——專注於領先的K12心理健康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