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前言:

《最後的棒棒》(紀錄片)是一部2015年上線的紀錄片,總計13集,豆瓣評分9.7分,這對紀錄片是極佳的肯定。

紀錄片講述的是正團級軍官何苦轉業後拜師學藝棒棒。從走進一個名叫自力巷53號的破爛棚戶區開始,跟著一群棒棒一起生活、工作一整年的經歷記錄。
根據幾位不同主人公的真實經歷與人生軌跡,展示了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進而對生活,對生存做出了闡述,又對生命做出了耐人尋味的解讀,其中人情冷暖,讓人透視人性。

對棒棒的解釋,學者秦潔在《重慶“棒棒”:都市感知和鄉土性》一書中寫道:

‘棒棒’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的處於重慶低端勞動力市場、以搬運服務為主、具有山城區域特徵的農民流動務工形式…… ‘棒棒’又是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傳統行業——‘苦力’的延續。

通過《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像棒棒一樣的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況,感情經歷,焦慮無助......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01 活著就是一場抗爭,直擊底層人物的艱辛

主角之一的老黃,一生坎坷起伏,可以用苦難纏身來形容。老黃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出生第三天,就迎來了重慶解放,過了幾年家裡被劃成了地主成分,沒享受過公子哥的安逸,反而遭了災禍。

正是如此老黃一直沒有結婚,到了四十幾歲才好不容易娶了個帶著三個孩子的寡婦。結婚後老黃最大的願望就是有個自己的孩子,終於盼到女兒出生,可是沒曾想過了幾年老婆又跟別人跑了。

老黃只能跟女兒相依為命,現在為了給女兒還買房欠的債,五十好幾的他,只能主動推遲退休,扛起棒棒再幹幾年。

命苦的人,只能拼命硬,老黃的命就像肩上的棒棒一樣,不管挑再重的貨物,哪怕壓得咯吱咯吱顫,也是不敢斷的。

同樣是做了多年棒棒,跟老黃熟識的老杭,也是一把硬骨頭。

因為腿出了問題去醫院治療和修養了一年,腿上的病卻沒見有什麼好轉,結果是錢花光了。只能拖著病腿回來,忍著痛繼續當棒棒,同時嘗試各種覺得不可思議的偏方。

他們被命運摁到地上摩擦,努力掙錢成了他們拼命抗爭的唯一途徑,也成了他們全部的生活希望。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晦暗的底層人物甚至包括我們,不都是在為了美好生活抗爭著,努力的模樣透著人性最璀璨的光芒。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02 為了生存可以放棄尊嚴,探尋底層人物的隱痛

在連年的勞累後,老黃得了高血壓。不去醫院,成了他拒絕的第一句說辭,哪怕頭昏眼花,走不動道,在小診所開十幾塊錢的廉價降壓藥就算是進了醫院,做了手術了。

老黃吃完了藥基本也不會再去買,但是依舊照樣出工、幹活。哪怕實在受不了倒在路旁,不斷呻吟,還是留著那最後一股倔強不去醫院。寧願聽信偏方,喝幾塊錢的醋,畢竟醋相比藥而言要便宜得多。

用他的原話來說:“死了就死了,沒死就賺了。”

在老黃看來,在生存面前,根本不會顧及自己的尊嚴。

同住在自力巷53號二樓的老甘和老金,合夥過春節,準備喜慶地捱過元宵節,但是沒想到錢花光了。

剛開春,又沒有夥計,根本不能耗著,時間耗得起,肚子耗不起。老甘看著美食城餐桌上、垃圾桶裡,顧客沒吃完的食物,打包帶走,用鍋煮一煮就解決了溫飽。

老金雖然跟老甘因為過年的事各不愉快,但是也是湊在一起大快朵頤。

這也有了老金最經典的一句話:以糧為綱,持續發展

想想老甘被美食城保安驅趕罵得狗血淋頭的場景,尊嚴比起填飽肚子,孰輕孰重,立竿見影。

尊嚴是多麼脆弱,像一個薄薄的紙皮面具,很容易就被別人撕落,露出面具下的怯懦和窘迫。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03 跟不上時代似乎只有被淘汰,嗟嘆底層人物的無奈

棒棒行業是一個沒落的行業,無論我們如何同情這些年老的棒棒,但是時代的發展趨勢就是這樣,我們無法阻止。等這批棒棒年齡更大了,或者更先進的生產力替代了這種體力服務,估計棒棒以後就只能存在關於重慶的記憶中了。

《最後的棒棒》中的棒棒們基本上都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卻是依舊在最底層掙扎。他們不由地思考:為什麼?怎麼變?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作為自力巷53號住戶的房東,大石或許是他們中破局的第一人;兼職做了群租房,在不斷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時,也不斷地以新居民融入到城市中來。

何苦,這個剛入行的棒棒,更懂得變通,他並沒有像師傅老黃一樣二十多年永遠扛著肩上的棒棒幹,而是聯合自己身邊的棒棒,開始承接建築工地上的小活。

一年時間,何苦從棒棒到小包工頭,從月薪幾百到日薪數百,他完成了職業上的大轉變,這也是一種破局。但是還有很多比如老甘這樣的棒棒不願去工地,依舊只有在解放碑附近艱難地攔著活計。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在我看來,在當今社會,不懂得追隨時代變革的人陸陸續續會被淘汰,靠著現在的慣性思維依舊執迷不悟,一輩子可能都會踟躕在現有的圈層裡。

所有行業或者產業的存在,都是配合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的,我們總是需要作出這樣或者那樣的改變去配合這個社會。

無論這種改變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因為我們根本不可能讓整個社會的發展來將就我們。做不出改變,那麼顯而易見,我們或者是他們早晚會被社會前進的洪流所吞沒。

04 樸素踏實的脾氣,揣摩底層人物的秉性

普通話說得蠻標準的“河南”可能會讓很多觀眾又恨又憐,作為一個賭徒,他常常身無分文,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

在“河南”舉目無親的時候,賭債累累,真的是吃不起飯的時候;消失一個多月沒餓死,讓我們分外驚訝,原來是一個在工地做活的朋友一直默默接濟他。估計也是在他朋友的影響下,他履行承諾還了何苦借給他的六百塊錢。

老黃做事也講究公平,不貪圖小便宜。何苦來自力巷就跟老黃說好了,老黃帶他入行,並監督他。何苦作為學徒第一個月都是給師傅效力,可是到了月底,老黃心中還是過意不去,非得兩個人平分。

因為不怎麼識數,老黃就用最淳樸的土辦法——“堆坨坨”,就是把錢按面值等額分成兩摞來分。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在他們看來,不貪不佔,似乎是一出生就銘記在心的本分,不讓自己丟面,不讓別人難堪,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準繩。

05 不應被忘記,給默默付出卻仍在掙扎的人們一個高光鏡頭

2014年寒冬臘月,自主創業的轉業軍官何苦從放下迷彩揹包,肩上扛起棒棒開始,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裡,他與自力巷53號的棒棒們同吃、同住、同出活,零距離觀察並記錄下棒棒們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何苦自編自導自演,外加自己剪輯、配音、配樂,上線當時根本沒能引起反響,沒背景推介、沒資本運作、沒粉絲擁泵,整整13集,近400分鐘,感覺時間一下子靜止,回到了何苦初入自力巷的時候。

5年以來,隨著《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以被眾多影視博主相繼發現,紛紛給這部紀錄片獻上了遲來的盛讚。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

討生活的路上沒有誰的模樣是光鮮的,大家都是彎著腰踟躕前行的趕路人。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又回到現實裡,雖然不可能人人都有登上熒幕的機會,但在與生存抗爭道路上,每個人卻都有屬於自己的發言權,屬於自己機會去獲得幸福。

總會有那麼高光的一瞬間,可以看到每個人自己燦爛的笑臉。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網紅城市光鮮下不該被遺忘的人和事


後記:

在一個城市不斷髮展的進程中,有太多太多人們,包括我們,處於並長期處於底層人物這個範疇,但是在為生存抗爭中,我們從不怯場。

在為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舔磚加瓦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給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們點贊,不應忘記他們。

每當自己想要懈怠的時候,看一看這部片子,即使面對生活是挫折,是殘酷,是難堪,甚至是絕望,也有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