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我有一個十歲的兒子,在我眼裡他是世界第一可愛,雖然實際上他和其他孩子並沒什麼兩樣,活潑又淘氣。但如果非要說一個他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他對數學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愛吧。

小學開學領到新書後,他總會第一時間翻開數學課本,然後很快就能自學完所有內容;平時沒什麼耐心的他做起數學題永遠不喊累;日常愛讀的書籍永遠都是與數學有關的……就在上學期,應他的要求我給他買了初中全套的數學和物理課本。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我估摸著他在數學上應該是有一些天賦的,但因為他的這點聰明勁全用在了數學上,在其它學科上只是泛泛而已,向來提倡各科均衡發展的我並沒有過多鼓勵他。

我是一個比較容易滿足的人,用別人的話說就是沒什麼追求,雖然偶爾對孩子的未來有過期許,對他也沒有格外高的要求,日常學習全靠他的自覺(其實除了數學外,在其他功課上他都不太自覺)。至於他對數學的喜歡,我則是任其發展,沒有阻攔也沒有刻意引導。

我一直以為,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的成長,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直到我看了《天才基本法》,認識了老林,我不但從中窺探到了數學的美妙之處,還從中感受到一個單身父親、一個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養育和最深沉的愛。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在這漫長而美好的一生裡,你是否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並從沒有一個瞬間,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感到遺憾?

在老林眼中,女兒林朝夕大概也是世界第一好的,雖然傲嬌的他總也不願承認。從知道女兒存在的那一刻起,他就毫不猶豫地放棄掉未來也許更為璀璨的人生,獨自帶著孩子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即使他是一個數學天才。

天才,是指擁有一定天賦,在某一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在數學方面,老林無疑就是這樣的天才。雖說由於女兒的誕生,他意外地中止了他的學業,但僅從他大學期間就發表的數篇專業性非常強的論文和數年如一日對數學的堅持來看,他將來未必不能取得比前人更高的成就。

可惜嗎?連我都覺得可惜不已。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林朝夕也曾經這樣問老林:在這漫長而美好的一生裡,你是否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情,並從沒有一個瞬間,對自己當初的選擇感到遺憾?

老林的回答是:當然。

當然,當然沒有。

對老林來說,這一生真正想做的事,除了數學,還有成為一個父親,在他的心中,大概沒有任何一件事與之相比。

與此同時,他也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研究,並且他讓他的這份熱愛延續了下來。

林朝夕很小的時候,老林就在她心中種下一顆小種子,期待或許某天,這顆種子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老林用他的行動告訴我們,數學啟蒙並不是教孩子數數背口訣,他會用一些有趣的科學小故事和小遊戲以及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潛移默化,來引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對他來說,引導比教育重要,興趣比成績重要。

也許是天賦使然,也許是老林的潛移默化有了效果。林朝夕打小就表現出對數學的熱愛,並享受著數學給她帶來的成果和樂趣。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因為與探索未知的美妙相比,世界上大部分噩運,都不再重要。

而無論是草莓世界還是芝士世界,老林都在力所能及地幫助那些熱愛數學的孩子們。

佛法有言: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施故,後必得安樂。

我認為,老林比那些佈施者更值得敬佩,他不為名不為利,更不是為了日後的回報或所謂內心的安樂。這些於他而言,只是本能,他只是想讓更多的孩子體會到數學之美,並熱愛上這門學科,哪怕他們只是些普通孩子。

可老林知道,數學也許是浪漫的也許是美妙的,可更多的時候它是枯燥且無趣的。所以當他知道女兒在文理分科時選擇了文科後,雖然有些失望卻還是尊重了她的選擇。

老林的人生信條就是,人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一直以來,他都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句話。

即使後來他得了阿爾茨海默症,他也始終堅持數學研究,他放棄了他的學業,可他從未放棄過他熱愛的數學。

因為與探索未知的美妙相比,世界上大部分噩運,都不再重要。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老林是個單身父親,但林朝夕的身心卻的比任何一個孩子都健康,這得益於老林對她的陪伴。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在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中,陪伴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

而在與女兒的相處過程中,他更是兼具了多重身份,時而是位操心女兒終身大事的父親,時而是為女兒答疑解惑的良師,時而又是一起互相吐槽的朋友……但更多的時候,他是林朝夕心中的大魔王,會在她最需要他的時候,為她披荊斬棘。

他天性樂觀、生性豁達,有著自己熱愛的事業併為之堅持一生。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老林還告訴林朝夕,如果她想要什麼,就應該努力爭取,不管用說的也好,用做的也罷,一定要努力爭取才對。

試問這樣的父親,誰會不想要?

相信很多人在看書的時候和我一樣想過,這世界欠我們一個像老林那樣的爸爸。可現在,我更想做一個像老林這樣的家長。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積累會決定最終的結果,這就是答案。”

我不是天才,沒有老林那麼豐富的學識,可能不能為兒子提供較為優良的學習環境。但我至少可以指引著他在想走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也更久一些,不至於辜負了他的天賦和這份熱愛。

而且我還可以向老林學習,做一個善良勇敢、樂觀豁達的人,有一份自己熱愛的事業併為之奮鬥。以己為燈,用自己的行為去影響他。

可能你會說,我家的孩子並不喜歡數學或者說不適合學數學。書中也有一個觀點,認為數學或者奧數是極少數天才們的遊戲。然而並不!如果人的先天差異被稱為天賦不同,那麼後天的努力,依然能讓一個人在很大程度上追上那些天賦卓越者。

林朝夕、陸志浩,還有更多的孩子們,他們都不是天賦者,但憑著對數學的興趣、熱愛和堅持,他們一樣取得了比常人更為優秀的成績。

其實數學也好英語也罷,對任一門學科或者愛好來說,熱愛和堅持會讓你的孩子在未來人生道路上多了無數種可能。更重要的是,熱愛這件事本身就值得被肯定。

就像裴之在書中寫得那樣:

“一以貫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積累會決定最終的結果,這就是答案。”

從《天才基本法》看單身的數學天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深沉的愛

誠然,這並不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親子教育書籍,但雁過留聲水過留痕,總有那麼幾個瞬間,它會直擊你的心靈,讓你淚流滿面。

最後,我想把老林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在這漫長而美好的一生裡,如果你真正找到了想做的事,那麼無論何時決定再次開始,都不算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